西藏察隅: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是家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星红旗飘扬世界之巅

  在西藏东南部,有一个叫察隅的地方,那里雪山森林环绕。翻越德姆拉山口,沿着察隅河谷前行,便会来到宁静的松冷村和西巴村。村民们传唱着这样一支歌谣:“边疆泉水清又纯,边疆歌儿暖人心,我是鱼儿你是水,鱼儿不把水来离……”
  多年来,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与松冷村、西巴村群众一起,守护神圣国土,共建美好家园,携手谱写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精彩华章。

酥油茶香


  香!接过阿妈索朗递过来的熱腾腾酥油茶,洛桑旦达品出了茶里的醇香。“金珠玛米好,洛桑旦达好!”75岁的老阿妈索朗竖起大拇指夸道。
  自洛桑旦达2015年来到驻防松冷村的边防某团六连担任指导员后,就和村民们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几年来,洛桑旦达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数据,建立“爱边微信群”,向驻地百姓讲解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跨越式发展变化,用实际行动搭建起边民与部队间的友谊桥梁。
  2017年6月5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袭来,松冷村和西巴村的温棚、木质屋顶被大风吹散。没等村民求救,洛桑旦达立即组织成立抢险救灾小组,迅速朝村庄奔去。
  村里年轻小伙见到部队官兵救援的身影,也纷纷投入抢险中来。大风还在嘶吼,想到阿妈索朗孤身一人在家,儿子在当地县城打工,洛桑旦达立即带领两名战士迎着大风就往阿妈索朗家奔去。
  情况很糟糕,阿妈索朗家的木制屋顶已被大风吹散,洛桑旦达毫不犹豫冲进屋子,背起阿妈索朗就往屋外跑。
  救援过程中,一颗有5厘米长的铁钉扎进了洛桑旦达的脚板。洛桑旦达忍着疼痛指派一名战士背着阿妈索朗回连队,自己将脚踝一捆,又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去。
  大风过后,经县里不完全统计,这次洛桑旦达带领的小分队为两村村民挽回了近6万元的损失。

兄弟情深


  去年国庆,在县城打工的民兵格桑接到连队要组织巡逻任务的通知后,立即叫上一同在工地的3个兄弟跟老板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直奔连队报到。对于格桑来说,巡逻是每年的头等大事,不管手里有什么工作都要推后。“每年的民兵都由我来组织,我们和部队官兵都是好兄弟!”格桑高兴地说道。
  察隅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巡逻路异常艰难,巡逻官兵及民兵们一路要穿密林、涉冰河、爬雪山、过沼泽,归建后身上满是蛇虫蚂蝗叮咬的伤口。即便如此,大家从无怨言。
  每年巡逻前,阿妈索朗都会打好酥油茶,请巡逻官兵到家里做客,等到巡逻分队下山归来时,松冷村和西巴村的村民会自发地组织起来,提着酥油茶,带上哈达去迎接。
  “越到边境一线,群众感党恩、爱国家的表现就越强烈、越感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政委黄兴国说。
  多年来,松冷村和西巴村的村民与部队官兵一起吃过苦,一起巡过逻,彼此早就以兄弟相称。

真情可贵


  深秋金色的阳光下,阿妈索朗坐在家门前的柴堆旁,小心地缝补着一面国旗。松冷村和西巴村处在察隅沟末端的风口上,房顶上的国旗常常被大风撕扯,遇到起风的季节,阿妈索朗每天都要将红旗缝上两三回。
  现在松冷村和西巴村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房屋顶上,都专门预留了插五星红旗用的孔,这是村民自发设计出来的。
  每年村里都要组织转山,转山前,村里一家出一人到县城购买转山所需的物资,每到这个时候,县里文具店的国旗不管大小都会被卖光。
  转山每到一个山顶,村民们就会插上五星红旗。松冷村和西巴村地处边境,村民们历代参加巡逻,国土意识强烈。他们都说,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是家。
向队员讲解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雨后,一架无人机悄然升空。爬升、突防、盘旋……“蓝军”前沿及纵深目标尽收“眼底”。密林深处,抵近潜伏的侦察分队通过多种侦察手段,把隐匿在伪装下的目标一一挖出。  波诡云谲、电波涌动。指挥车内,担任“红军”主攻任务的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火力参谋邢明星果断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分钟后,空军两架战机对“敌”实施精准打击,该营顺势打出一套“左右组合拳”,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夺控“蓝军”
期刊
新年伊始,春意盎然。2019年1月19日上午,由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和《雷锋》杂志福建工作站、《雷锋》杂志杭州工作站组织牵头,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學、神州聚海党支部、荷兰华人艺术团、荷兰华人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厦门宝生园商贸有限公司、丙洲鑫砥江展馆、山西太原雷锋驿站共同组成的学雷锋“帮帮团”走进厦门爱欣老年公寓,开展慰问活动。  此次活动,学雷锋“帮帮团”不仅给老人们带来了大米、油、保健品、茶点水果
期刊
王小波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的生活便是如此,它让我们充满爱地去期待每一刻,缔造每一天的不同与意义。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敬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岁月,珍惜拥有的所有爱。平凡的日子,很容易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平淡。这时,你就需要尽力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使平淡的日子变得五彩斑斓、神奇而有趣起来。  我会努力地每月给爱我的人或我爱的人学做一道
期刊
“动则军旗猎猎、军号声声,静则曲径通幽、书墨留香”。近日,雷锋杂志社慰问团走进东部战区航空兵某部,与一线官兵一同挥毫泼墨、献礼新春。书法家将新时代雷锋精神倾注于水墨,将对军旅的深情厚谊倾注于笔端,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先后为官兵创作书法作品:《军魂》《见贤思齐》《春华秋实》《家和万事兴》等书法佳作,给年轻战士送去温暖的精神食粮和满满的正能量!  著名军旅书法家朱剑平在饱蘸浓墨抒豪情的同时,为官兵讲解
期刊
2019年1月31日上午,全国创建雷锋学校考察组莅临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进行争创全国雷锋学校考察。  首先,金建安校长带领考察组参观校园,介绍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水土保持绿色建设情况。接着,考察组成员与五位精准扶贫学生、一位留守儿童、一位退伍军人亲切交谈,并赠送《雷锋》杂志与慰问款。  考察组成员在与学生交流中,鼓励孩子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理解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帮
期刊
2018年,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了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1月18号下午召开创建工作总结大会。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雷锋》杂志智库成员、品牌主管袁雪雪,“身边的活雷锋”杨宗华、郑发标、李晓方,荷兰艺术团团长歌唱家籍晓岚,军旅歌唱家夏文泉,同安区德育科科长林军号等。西柯中心小学雷锋先进教师队伍代表以及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也参与其中,会场雷锋精神气息浓郁,学生
期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语录,用在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姚德奇,1942年出生于河南邓州,1960年8月参军走进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的军营,恰好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成为同团战友。正是这人生的邂逅和缘分,姚德奇与雷锋结下了深厚而纯洁的战友之情,也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接受采访的姚德奇老人(中)  59年来,姚
期刊
张丰,山东郓城人,退役军人,现为容和堂医药集团董事长。  熟知他的人都说:“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张丰算得上是硬汉子,称得上是梁山一百单九将。”  此话有据。短短数年间,他凭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迈入医药领域,在国家四大战略交汇点上,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山东省医药行业的翘楚;他凭着退役军人拼搏执着的理念,创新发展,在量子医
期刊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救亡图存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动因,爱国强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百年之前,从天安门广场到东交民巷,从火烧赵家楼到营救被捕学生,从北京学生总罢课到上海工人大罢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浪潮,迅速“彌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这种“大写的”的家国情怀,如同高亢嘹亮的号角、熊熊燃烧的火炬,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中国
期刊
今年44歲的王会岑是河南省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村民,2015年9月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好人”。他还是河南省“服务三农模范人物”“南阳市道德模范”“南阳市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童年时代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感染了这位农民的儿子,从此他十分崇拜雷锋,日积月累逐步养成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好习惯。走向社会后,随时随地学雷锋、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