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牧歌 理想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在1858年创作的著名诗篇《大门前的沉思》中,描写伏尔加河时说:“走上伏尔加河畔,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伏尔加!伏尔加!在春天涨水时期,你横扫田野,茫茫无际……”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这条发源于俄罗斯北方中央高原低矮的群山中的欧洲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而伏尔加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含蓄地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历来被俄罗斯作家、诗人、画家所青睐。2006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油画家创作了一幅再现伏尔加自然之美的《伏尔加河牧归》油画,使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俄罗斯当代画家的现实主义绘画上来。这幅作品一经问世,备受俄罗斯画坛好评,油画的作者就是当代俄罗斯新生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德米特里。
  德米特里生于1972年,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画家协会成员。他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索果罗夫画室,擅长画写生画,他的绘画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年轻画家持续着俄罗斯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将自己深厚的艺术底蕴,精湛的艺术技巧,鲜明的现实主义理念,用画笔充分展现,作品被德国、法国、美国和中国众多私人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在目前西方绘画的重围中依然闪烁着俄罗斯绘画厚实的璀璨光辉。
  德米特里向往俄罗斯乡村田园的现实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乡村风景画,以表现普通农民和渔夫的生活。其画作中都是他亲眼看到的生活情景,他走遍拉达湖,深入伏尔加河沿岸普通人家的生活。作者在创作《伏尔加河牧归》中就有着自己的亲历亲闻,作品散发出俄罗斯广阔大地的浓浓香土气息。画家的创作,力求在自然美中寻找到自然的色彩,以其独有的绘画天赋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俄罗斯当代画坛上显露出了其不凡的艺术创作才华。
  《伏尔加河牧归》以巧妙的构图展现了自然与人和家畜之间的完美和谐,画家以伏尔加河岸边古老俄罗斯乡村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情景为创作题材,表现了普通农牧民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向往。作者在创作中注重使用鲜艳的色彩,充满自信的大手笔的涂抹,充分展示了光线、色彩、构图的协调运用。画中农妇带着俄罗斯人最常围在头上的头巾,迎着夕阳放牧归来,冷红色的光线斜射在她的脸上,在一片金黄色的土地上、在静默的杂草中跟着她心爱的老牛一同喜悦而归。天空中一抹抹的云彩飘浮在她的身后,衬托着农妇与老牛的高大形象,听不到河水的流动,听不出飞鸟的鸣叫,只有高高的杂草在微微摆动,冷红色调的光芒和蓝色天空的霞光照亮整个画面。画中,有着劳作中的坚忍与收获的沉实。读者在视觉感受上是直观地放眼望去,杂草的茂盛和辽阔原野平缓舒畅的大画面铺展,让人体会作者的田园情趣和自然理想。
  德米特里以草地、农妇、老牛概括了田园生活的物质世界,他画生活中的现实,同时也显现画家的精神世界。作者坚持寻找艺术之源,在于画家内在的真。《伏尔加河牧归》的形和色,很好的传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画家不仅仅模仿自然的物质表象,更重要的是刻画自然的内在生命精神、万物本质的“真”。德米特里能够把握住了俄罗斯乡村的真实环境中一个农妇的内心世界,传达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祖国的情感。从构图上看,画面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茂密的草地伸远到天际,天地连成一体,所以凸显一种牧歌气氛,使人对那种悠闲感、欣悦感和生命意义生出许多断想。风儿轻轻吹来,亲吻着她的脸庞,近处农舍打开的栅栏,就是她的家。德米特里的画仿佛在哼唱着一首田园牧歌:农妇和她的伙伴,穿过田野,喜欢的云就在头顶,她把自己投入了这片田野,因为喜欢这片土地,抓住一阵轻风就会脱离了土地,但脚仍然踏着落叶,望着它们飘落,所有一切都是属于这片土地的生命,曾经湛绿的青春,曾经花儿开放的声音。作者在画中寄托着心中的生活理想,正如俄罗斯现代诗人叶赛宁在抒情诗中所表达的:“……应当生活得轻松、单纯些,对宠辱得失都与世无争。因此树林的上空才惊呆着这呼啸的风,银白的风。”所以,《伏尔加河牧归》传达了作者对祖国挚爱的声音,写出了对人民生活朴素、纯洁、安静赞美的诗篇。
  德米特里的作品展示了形象与精神的有机融合,代表了当代俄罗斯绘画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画中人物,作者的笔触与色彩,都以高度的写实技术表现出来,人物和景物合理的点与面的优美结合,充分表现了俄罗斯当代青年画家严谨的构思、高超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挚爱。
  《伏尔加河牧归》艺术地展现了俄罗斯现代化社会中,一些地区农牧民依然在沿袭着古老的农牧生活。普希金曾在《乡村》诗中说:“你好啊,荒凉偏僻的角落,安宁、劳作和灵感的场所,我无形的岁月之河在此流淌,流进幸福和忘情的怀抱……幽深,清凉,百花盛开,我爱这一片草坪,堆满了芬芳的草坪。”深深地爱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深情注视着土地上人们生活,将自己艺术目光锁定在伏尔加河畔的画家,今天他心中的田园牧歌还如普希金一样吗?
  真诚地面对自然、面对生活、面对艺术是俄罗斯画家悠久的精神传统,德米特里继承了这一精神传统,《伏尔加河牧归》所具有的浓烈生活气息、易于感知的宁静和简练,会带给读者以思索。
其他文献
科学告诉我们:染色体是储存人类的遗传信息,人的染色体有23对,其中常规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是决定人们性别的主要基因,正常男性为XY性染色体;女性则为XX。可是,最新的科研证实,男人的性染色体还有一种特殊形式——XYY,而它常常会在青春期造成犯罪冲动。当它肆虐时,年轻人的理智往往难以战胜它。前不久,在美国还由此引发了一起令人震撼的事件,其中情感与法律之冲突、科学与法律之矛盾,均让人耳
记得这个广告吧——“需要多少只灯泡可以改变多伦多?两只节能灯。到home depot去,一张Drive license可免费领取两只节能灯!”  人们纷纷跑了去,消费者关注的是“免费”,至于谁买单,没人理会的。  但毕竟是要有人买单的,其中包括时任多伦多电力总公司副总裁、节能总监的吕裕强。那一年是2006年。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吕裕强从学者到实践者,再到高层管理者,除了医生、研究员、专家、
17岁是英雄情结极度膨胀从而想拯救人类的年龄,是生理上和心理上对爱情都非常渴望却极易失控的年龄,同时也是思想上迫不及待的吐故纳新却容易受到蛊惑的年龄。“1969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发生。东京大学取消入学考试,摇滚乐大行其道,披头士发行了三张专辑,滚石乐团推出最佳单曲,出现蓄长发、提倡爱与和平的嬉皮士。在巴黎戴高乐下台、越南战争僵持不下的那个动荡不安却绚烂多彩的年代……”作家村上龙就这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以狄德罗的这句关于孤独的名言开始,是因为人性的孤独是永恒的话题。在夜深人静时,抑或在众人围绕中,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孤独?《丑闻笔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由英国著名作家卓依·海勒写的《丑闻笔记》一书,在2001年刚一上市,就取得了良好反响。并获得2003年英国布克奖决选提名。并在2006年改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大师欧文·亚隆的心理分析小说《当尼采哭泣》被拍成电影后,受到一致好评。在影片中,欧文·亚隆设计了哲学大师尼采和心理分析大师布雷尔的相遇。相遇的契机就是尼采的相思病。但是这小小的相思病却牵涉出人生大问题。    尼采的相思病    鼓吹强力意志的尼采竟得了相思病,如果不是尼采思想不够强大的话,就是对方魅力太大了。当沙乐美坐在心理大师布雷尔面前,娓娓道出尼采的疾病时,布雷尔立刻直觉感到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必然会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并成为类似社会权利机构的呈现或反抗。正如卡米里和拿波尼的观点:摄影机记录的“真实”,“不过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事实上摄影机所记录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暧昧的、未经系统化、未理论化的和未想透彻的世界……摄影机复制的事物并不是它们真实的一面,而是它们经过意识形态折射后的表象。”于是,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至为有效而迷人
有位医生曾说:“在世界上任何一家现代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首先要接受弗吉尼亚·阿普加双眼的检测。”他的话绝非夸张。每个新生儿在医院出生后60秒内,先要进行一次“阿氏,评分”,再用毯子包起来,送到妈妈的怀里。通过这种对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应激力及皮肤颜色的快速评判,医生可获取有关新生儿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新生儿是否需要一些特殊护理才能存活。  “阿氏评分”为判断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
数据,魔戒般的幽灵    越来越大的电脑空间里,储存着主人的生命灵魂,它以数据的形态被珍藏在戒备森严的重重保护之下,但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特别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病毒侵入,误操作,摔了,碰了,死机了,不可抗拒的雷击、水灾、火灾,等等,瞬间,数据全部丢失。摧毁性的破坏,后果可想而知。  “数据还是有办法找回来的,”常振工说。计算机专家之所以这样说,依托的是科学和成功的实践。常振工和他的CBL数
如火如荼的2006足球世界杯,是两德统一后首次承办的重大赛事。  德国在世界足坛上素有“德国战车”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杯强国”,有着3次夺取大力神杯的光辉历史 (1954年,1974年,1990年)。而德国的风土人情也为世人所瞩目与向往。国际上就有“吃在中国,穿在法国,住在德国”的说法。美丽的莱茵河、神秘的古堡、现代化的城市、悠久历史的积淀、浓郁的民族风情无不让游人流连忘返。下面笔者对12
一次紧张而精彩的学术交流圆满结束,热情好客的芬兰东道主为我们安排了一些游览项目,其中包括去波尔沃观光。  波尔沃是芬兰的一座古城,位于首都赫尔辛基的东北方向大约50公里的地方。波尔沃紧临着碧水悠悠的波尔沃河,这条河曾经作为芬兰南部地区的重要的水上航道,河水日夜喧唱着缓缓注入苍茫大海。  其实,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眼光,波尔沃只不过是相当于我们县级市一般大小的古镇。它像欧洲无数有些年头的小镇那样,精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