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段日子,本来挺乖的小外孙,时不时就会不听话、犯脾气,脾气来了就大哭大闹。作为大人的我们,这时也会为小外孙的胡闹而着急上火连打带吓唬。可是,每次闹过之后,细细想来总发现,孩子的有些吵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天早晨,小外孙突然说不去幼儿园了。见我们不同意,先是软磨,后是硬泡,再后来是哭哭啼啼,最后是大哭大闹:“不去呀,我不去呀!”随便不去幼儿园,按照惯例绝不姑息。到了幼儿园门口,见到老师的微笑,小外孙早就不哭不闹了。姥姥跟老师聊起来,才知道昨天小外孙跟一个小朋友去厕所,完事后两个人捉起了迷藏,直到老师找来。小外孙一直很受老师和伙伴的喜欢,第一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心里没了底。第二天早晨该去幼儿园时,又想起这事,不知该如何面对老师,就不敢去幼儿园了。
您瞧,是不是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一天下午,姥姥从幼儿园接小外孙回来。到了家门口,小外孙说什么也不上楼。姥姥有点急事等不得,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最后只好强行“挟持”上楼。小外孙在楼道里大哭大闹:“不上去,就不上去呀!”等他妈妈回来的时候,事件已经平息。正在家里玩耍的小外孙看见妈妈回来兴高采烈地说:“妈妈,我想让你进院子就能看见我,可是姥姥不让,硬是带我拉上来了。”
您看,是不是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其实,孩子哭闹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用心理学的话说,儿童心理在各个年龄不是均匀发展的,既有容易看管的平衡的发展阶段,也有难于看管的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孩子四岁的时候,正处于一个很不平衡、不好看管的年龄。四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常以大哭大闹发脾气等表现自己的不安,被称之为软硬不吃的“小暴徒”。他们的行为是小暴徒式的,动辄踢打哭闹,激怒时挥舞拳头,无所顾忌;他们对人的关系也是小暴徒式的,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最喜欢和别人对抗。
作为大人的我们常常只会按照自己的道理来管束孩子,却没耐性顾及孩子的想法,没理解孩子的道理。你也许会说,那么一点的小人儿,到哪里会有什么思维方式和道理可言。再说谁也不是别人肚里的蛔虫,别人的道理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其实孩子也是很聪明的,他们从小就会根据自身的哭闹感知外面的世界,婴儿哭的时候,你常抱着,以后只要他想要你抱了,他就会用持续的哭闹来让你知道,当你抱起他时,一会儿他也就会老实了。读懂了孩子的哭闹,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帮他们在幼年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我们说难于理解别人,其关键在于你想不想理解别人。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哪里还看得到别人的道理?哪里还想得起来理解别人?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中心倾向。只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的想法,才能理解他人的做法。
说到理解,不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是说,在成人世界里,理解同样弥足珍贵。一旦能对别人有感同身受地理解,就有了“理解万岁”,才有被人理解而真切感到的幸福。如此说来,我们可以不去奢求别人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不尝试去理解别人。因为,你对别人的每一份理解,在送给别人幸福的时候,也是为自己结缘,为自己造福。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对别人感同身受地理解?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只要你肯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就一定能找到。 (编辑 王 幸)
一天早晨,小外孙突然说不去幼儿园了。见我们不同意,先是软磨,后是硬泡,再后来是哭哭啼啼,最后是大哭大闹:“不去呀,我不去呀!”随便不去幼儿园,按照惯例绝不姑息。到了幼儿园门口,见到老师的微笑,小外孙早就不哭不闹了。姥姥跟老师聊起来,才知道昨天小外孙跟一个小朋友去厕所,完事后两个人捉起了迷藏,直到老师找来。小外孙一直很受老师和伙伴的喜欢,第一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心里没了底。第二天早晨该去幼儿园时,又想起这事,不知该如何面对老师,就不敢去幼儿园了。
您瞧,是不是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一天下午,姥姥从幼儿园接小外孙回来。到了家门口,小外孙说什么也不上楼。姥姥有点急事等不得,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最后只好强行“挟持”上楼。小外孙在楼道里大哭大闹:“不上去,就不上去呀!”等他妈妈回来的时候,事件已经平息。正在家里玩耍的小外孙看见妈妈回来兴高采烈地说:“妈妈,我想让你进院子就能看见我,可是姥姥不让,硬是带我拉上来了。”
您看,是不是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其实,孩子哭闹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用心理学的话说,儿童心理在各个年龄不是均匀发展的,既有容易看管的平衡的发展阶段,也有难于看管的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孩子四岁的时候,正处于一个很不平衡、不好看管的年龄。四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常以大哭大闹发脾气等表现自己的不安,被称之为软硬不吃的“小暴徒”。他们的行为是小暴徒式的,动辄踢打哭闹,激怒时挥舞拳头,无所顾忌;他们对人的关系也是小暴徒式的,最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最喜欢和别人对抗。
作为大人的我们常常只会按照自己的道理来管束孩子,却没耐性顾及孩子的想法,没理解孩子的道理。你也许会说,那么一点的小人儿,到哪里会有什么思维方式和道理可言。再说谁也不是别人肚里的蛔虫,别人的道理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其实孩子也是很聪明的,他们从小就会根据自身的哭闹感知外面的世界,婴儿哭的时候,你常抱着,以后只要他想要你抱了,他就会用持续的哭闹来让你知道,当你抱起他时,一会儿他也就会老实了。读懂了孩子的哭闹,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帮他们在幼年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我们说难于理解别人,其关键在于你想不想理解别人。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哪里还看得到别人的道理?哪里还想得起来理解别人?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中心倾向。只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的想法,才能理解他人的做法。
说到理解,不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是说,在成人世界里,理解同样弥足珍贵。一旦能对别人有感同身受地理解,就有了“理解万岁”,才有被人理解而真切感到的幸福。如此说来,我们可以不去奢求别人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不尝试去理解别人。因为,你对别人的每一份理解,在送给别人幸福的时候,也是为自己结缘,为自己造福。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对别人感同身受地理解?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只要你肯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就一定能找到。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