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中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8月——2012年10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8例的有关资料。结果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2例患者,转开腹手术患者6例,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把握好手术良机对于提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因具有中转开腹可能性大、出血多以及可能出现复杂并发症等问题而被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进展很快。2009年8月——2012年10月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68例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62例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36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9岁。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具体标准为:右上腹部或剑突下部位发生疼痛;腹部反跳痛、压痛,墨菲氏征呈现阳性;白细胞升高、发热;B超及CT检查发现胆囊壁厚肿大,周围具有少量积液等,术后通过病理进行证实。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术前对胃肠进行减压。腹腔镜进入腹腔采取美式三孔法,对腹腔状况进行详细探查,根据术中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两个穿刺孔。以顺行方式实施切除,胆囊三角区钝性游离,胆囊三角背外侧与腹内侧区域采用同时游离方法,将胆囊三角露出,对胆囊管及动脉进行离断。在胆囊板与肝实质间隙将胆囊从肝床处剥离出来,术中对胆道进行造影。如需要中转开腹手术要在右侧肋缘下进行斜切口。
  2 结果
  上述62例患者中实施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有58例,中转开腹的患者有4例。58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在术中进行胆道造影的有28例,术后发生低流量胆漏的有2例,一般经过引流、保守治疗后症状即可得到缓解,术后残余胆总管内结石被成功取出的有1例。4例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例,在换药治疗后症状转好。62例患者经手术成功都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症及时机 具有关研究人员总结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适应症状如下: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早期轻度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二是中度急性胆囊炎的理想选择是尽早将胆囊切除,根据医生判断对术式进行来选择,早期不能实施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胆囊引流;三是重度急性胆囊炎要对全身情况进行改善使脏器功能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损害。可由医生选择手术方式,进行胆囊引流或切除胆囊。过去由于组织水肿、炎性渗出及局部血管等解剖不清,手术操作具有较大难度和较高风险,因此认为急性胆囊炎不适宜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定义不明确是导致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选择混乱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外科医生积累的丰富经验,将发生的急性腹痛作为急诊入院的重要条件,再结合白细胞增多、发热、超声检查结果等指标可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但该类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涉及一些有慢性胆囊炎病史,本次病症急性发作,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大难度,通常转开腹手术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都较高。一般经询问患者病史与辅助检查可在术前进行辨认,有关研究显示螺旋CT静脉胆道造影观察的应用可结合胆囊管显影情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转开腹手术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胆囊管没有显影对于术中出现粘连的诊断敏感度为94%,特异性为97%,准确率为95%,该判断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病例的确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手术时机而言,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在对入院三天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早期手术组与先行保守治疗等待手术组进行对比,在住院及手术时间、出现并发症几率、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前者的结果较好,因此急性胆囊炎病例入院三天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最好的选择。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应进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涉及胆囊造瘘引流的保守治疗对于住院时间的延长较为明显,所以更适宜高龄患者及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3.2 胆道造影在术中的应用 在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胆道造影在临床上具有不同说法,因存在水肿粘连、炎症等不同因素,胆囊管游离特别是将其骨骼化具有一定难度,这对术中经胆囊管将造影管置入困难较大,使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很有必要,因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内具有较多的小结石,手术游离困难时很多医生会进行逆行切除,在胆囊管没有阻断情况下逆行剥离、推挤可能会将结石推入胆囊管或胆囊壶腹,甚至胆总管内,导致出现术后结石残留。另外,在急性炎症期,位置正常的胆管结构具有因水肿粘连偏离原位置的可能性,变异结构的解剖更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在术中游离胆囊三角时发现管道组织异常,胆道造影就能降低副损伤的程度。
  综上,把握好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指征,掌握正确手术方法,对中转开腹时机进行正确把握是能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
  参考文献
  [1] 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
  [2] 陈林.47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
  [3] 钟贞武,钟慧,邬林泉,等.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
  [4] 丁莉萍,王晓峰.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对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95例于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行近端胃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25例患者行联合脾脏切除手术,对20例患者行保留贲门手术,对35例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手术,对15例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对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保留贲门术式具有更加理想的整体效果
【摘要】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6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方法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型组(n=29)和生物型假体型组(n=33),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数据。结果 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疼痛消失,患肢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