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对外汉语界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也已成为外语教学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教师一味强调外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传播的弊端。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其原因,阐述在外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文化教学;外语教学;作用;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们外语教学界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革的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对文化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文化的关注,仅仅是对外语文化的关注,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却被忽视了。这一现状造成学生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本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从而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
二、中国文化教学对于外语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我们文化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科技、经济的竞争,还是文化的竞争。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软实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正如张岱年、牟钟鉴在《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必须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素养,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应该把青年一代培养出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精神,同时又具有民族风格和东方学识的新型知识分子。”这应当成为我国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处于历史巨变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当具备这样的文化修养及素质,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二)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语言学习要确立学习目的,而大部分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但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交流现状来看,以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为例,虽然大部分中国学生和外国人都能通过英语进行常规交流,但是交流却仅仅局限在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如果交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中国学生却不知道用英语该如何表达。这说明目前我们的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有很大的欠缺。其实这是不符合汉语“交流”的要求的,因为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进行输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介绍及传播很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东西文化的相互学习和补充
每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东西方文化也是如此。二者虽然有很多差异,但互相也有许多值得彼此学习的地方。比如如果我们将西方的分析思维与东方的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结合起来,将二者相互补充,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时代。相信这种新的时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念不同而造成的许多冲突,并且还会促进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然而,我们对传统文化掌握的实际情况与上述要求有相当的差距。
三、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不了解
虽然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将语文作为必修课来学习,但是,随着进入大学后,各个专业的划分使得很大部分不是中文系的学生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再加上很多学校的外语系没有开设中国文化课,久而久之,学生将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他们很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无法很好地用外语进行传统文化的表达。
(二)对中国大众文化理解的缺失
中国人口众多,再加上历史悠久,因而中国的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并且丰富多彩,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途径很多。然而,在现实的文化学习过程中,许多高校的外语专业开设的主要是欧洲文化课的课程,却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外语教学课程。很多学校鼓励学生阅读西方文化经典,却忽略对本国文化的研读。造成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养成了养成了看英文电影或书籍来积累西方文化的习惯,却根本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时间去关注中国文化。
(三)教材内容设置不当
教材内容设置不当也是造成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大学选用的教材都是来自英美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出版的数目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教材中感受到的都是西方文化学习的气息。而对于中国文化却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英语释义。由此可见,我们在编写各类英语教材时需要加入我们的母语文化及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来提高学生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文化的传播及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
四、对外语教学中引进中国文化的建议
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要从许多方面予以考虑,只是简单的开设几节大学语文课是远远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在外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可否认,有些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弊端,甚至有些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发展,这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封建文化。但总体而言封建文化的比重非常小,持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只在最近几百年才落后于西方,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生长空间。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封建文化与传统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尤其是要搞明白封建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二)利用文化对比
文化对比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对两种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在讲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比如《山海经》就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下去阅读这些中国文化的书籍。在讲西方宗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中国的宗教有哪些,及他们是如何让形成及发展的,对中国都产生过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能够有很强的学习意识来阅读大量表现中华文化的资料,去挖掘中华文化的真谛。 (三)老师要有较高的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跨文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意识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第二,教师对中国文化有很好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四)选用适量的中国文化内容充实目前的英语教材
外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引进,介绍和教授是必不可少的,是学习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方面,教材的编写不应该偏离这一基本的指导原则。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介绍的同时,也要学习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学校在选择教材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这些教材可以包括对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或者一些中国概况的英语翻译。也可以在课后适当增加一些来年习题来检测学生对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检测,也可以在每课的结束页增加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的常用的准确英译词汇,从而帮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很好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中国文化,进而提高他们在文化交流中对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但是要注意的是中西教材的选择要适中。这一点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以掌握。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能力既要包括目的语的文化又要包括中国文化。目前在外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忽视已经逐渐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注意,虽然进行快乐一些改革,但目前成效不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分析了具体问题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提升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进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杜瑞清.跨文化交际:探索与实践[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新义,张京生.论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1996(3).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张岱年,牟钟鉴.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M].人民出版社.1988.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中国文化教学;外语教学;作用;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们外语教学界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革的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对文化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文化的关注,仅仅是对外语文化的关注,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却被忽视了。这一现状造成学生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本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从而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
二、中国文化教学对于外语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我们文化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科技、经济的竞争,还是文化的竞争。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软实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正如张岱年、牟钟鉴在《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必须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素养,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应该把青年一代培养出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精神,同时又具有民族风格和东方学识的新型知识分子。”这应当成为我国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处于历史巨变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当具备这样的文化修养及素质,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二)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语言学习要确立学习目的,而大部分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但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交流现状来看,以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为例,虽然大部分中国学生和外国人都能通过英语进行常规交流,但是交流却仅仅局限在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如果交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中国学生却不知道用英语该如何表达。这说明目前我们的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有很大的欠缺。其实这是不符合汉语“交流”的要求的,因为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进行输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介绍及传播很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东西文化的相互学习和补充
每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东西方文化也是如此。二者虽然有很多差异,但互相也有许多值得彼此学习的地方。比如如果我们将西方的分析思维与东方的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结合起来,将二者相互补充,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时代。相信这种新的时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念不同而造成的许多冲突,并且还会促进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然而,我们对传统文化掌握的实际情况与上述要求有相当的差距。
三、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不了解
虽然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将语文作为必修课来学习,但是,随着进入大学后,各个专业的划分使得很大部分不是中文系的学生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再加上很多学校的外语系没有开设中国文化课,久而久之,学生将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他们很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无法很好地用外语进行传统文化的表达。
(二)对中国大众文化理解的缺失
中国人口众多,再加上历史悠久,因而中国的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并且丰富多彩,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途径很多。然而,在现实的文化学习过程中,许多高校的外语专业开设的主要是欧洲文化课的课程,却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外语教学课程。很多学校鼓励学生阅读西方文化经典,却忽略对本国文化的研读。造成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养成了养成了看英文电影或书籍来积累西方文化的习惯,却根本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时间去关注中国文化。
(三)教材内容设置不当
教材内容设置不当也是造成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大学选用的教材都是来自英美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出版的数目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教材中感受到的都是西方文化学习的气息。而对于中国文化却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英语释义。由此可见,我们在编写各类英语教材时需要加入我们的母语文化及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来提高学生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文化的传播及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
四、对外语教学中引进中国文化的建议
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要从许多方面予以考虑,只是简单的开设几节大学语文课是远远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在外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可否认,有些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弊端,甚至有些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发展,这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封建文化。但总体而言封建文化的比重非常小,持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只在最近几百年才落后于西方,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生长空间。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封建文化与传统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尤其是要搞明白封建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二)利用文化对比
文化对比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对两种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在讲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比如《山海经》就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下去阅读这些中国文化的书籍。在讲西方宗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中国的宗教有哪些,及他们是如何让形成及发展的,对中国都产生过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能够有很强的学习意识来阅读大量表现中华文化的资料,去挖掘中华文化的真谛。 (三)老师要有较高的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跨文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意识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第二,教师对中国文化有很好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四)选用适量的中国文化内容充实目前的英语教材
外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引进,介绍和教授是必不可少的,是学习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方面,教材的编写不应该偏离这一基本的指导原则。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介绍的同时,也要学习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学校在选择教材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这些教材可以包括对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或者一些中国概况的英语翻译。也可以在课后适当增加一些来年习题来检测学生对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检测,也可以在每课的结束页增加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的常用的准确英译词汇,从而帮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很好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中国文化,进而提高他们在文化交流中对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但是要注意的是中西教材的选择要适中。这一点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以掌握。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能力既要包括目的语的文化又要包括中国文化。目前在外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忽视已经逐渐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注意,虽然进行快乐一些改革,但目前成效不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分析了具体问题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提升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进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杜瑞清.跨文化交际:探索与实践[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新义,张京生.论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1996(3).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张岱年,牟钟鉴.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M].人民出版社.1988.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