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 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手段,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自己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一些情感积累不足,在写作与课堂回答中要想描述和叙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作用,使之有利于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作用呢?
一、教师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师的情绪、情感、立场、观点等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时刻保持神态自若、精神饱满、活力四射,给学生以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感受。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充分体现出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十分关注和喜爱之情,这样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熏陶,就会使其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力,也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喜爱之情。如教师在范读课文时,不仅要读准语音、语气、语调等,还要尽量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意,而且教师的心要融于文本之中,情要注入文字之内,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不做作、不作秀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我为上好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采用“书场”式的教学方式,即运用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的方式,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的、多样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趣味无穷的初中语文天地中,触发他们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采用情境体验、悬念激活、激情朗读、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种种方法,紧扣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想学,乐学,全身心、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八(上)《核舟记》介绍船头三人时,我运用情境体验的教法,让三个胆子大的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通过这一番演示,学生们深深地融入到情景中,对文中人物的方位记忆和形象理解不再有错了。又如,在教学九(下)《变色龙》时,我采用气氛烘托法,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同时配以带有笑声的录音进行文本范读,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了“变色龙”的含义。这样,在课堂中不仅讲出了形象,讲出了趣味,而且还讲出了感情,激发了情感,吸引了学生,打动了学生,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示的美的境界中,产生了喜爱语文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渗透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甚至转化为“志趣”,使之作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总之,只要培养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就会自觉置身于其中来享受它所带来的魅力并激发起自己潜在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语文。
二、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训练,触发其潜在的情感,真正发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生活情景进行指导。初中生单调的生活过程,狭窄的生活经历,怎样才能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呢?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有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并指导学生通过随机观察、情感培训、情景练习等不同方式,以积累不同的情感并懂得怎样来描绘与叙述。例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抽象词来形容,教师应设置让学生以“班中篮球赛终于获胜时的心境”来体验,来解说,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就会很快说出诸如“心跳加快”“忘记了一切”“人坐也坐不住”“禁不住要笑”“老想找人说”等具体感受来。
2.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氛围。教师应通过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些特殊的情景氛围中,使学生动情,甚至动容,增强质感,从中受到感染。例如,上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集结号》中的战争片断,学生通过具体逼真电影画面的观赏,对枪林弹雨、血肉模糊、断壁残垣等的惨烈战争场景有了鲜明的了解,从而充分感受到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对自己的重要性。学生回到文本学习时,对战争场面有了切身体会,对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也就能理解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3.教师让学生复述影、视剧片段来锻炼。教师规定一些影片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电视、DVD、网络等去观看,进行情感熏陶,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专题的情景练习让学生来描绘,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例如,上八(上)《芦花荡》这一课之前,我预先布置让学生先去看电视剧《小兵张嘎》,因为在该剧中有大量的芦花荡场景,同时也让学生对同时代的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进行了这样有意的情感体验,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学习文本时由于先入为主,对文本事件发生的背景有了事先的了解,文本学习起来就显得要轻松多了。现在所学的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情景可以从一些影视剧中找到影子,而观看影视剧又是学生的最爱,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要把各种手段有机地利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以期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上进的情感
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及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与情感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为“人师”,提高素养、增强素质、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要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有为的审美情趣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由于学生平时的听说读写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的个人主观倾向性,更何况现在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很难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学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从而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格调低下的现象。例如,七(上)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散步》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扶老携幼的人生责任,是一篇用580个字写成的对人性美进行赞扬的颂歌。这么崇高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中发生的普通事——散步来反映人生的哲理和温馨的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字让我们每一个人深受启发。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至亲,一般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让学生对照文本进行阅读,学生深受感触,觉得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爱之情缺少发现、疏于关注,从现在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再这样忽视和漠视它们了,并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等都是对自己充满着深深的关爱之情,自己是时刻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此要怀有感恩之心。语文中有许多类似的文本,教师都可以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用来增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这远比以前那些空洞的说教要来得实用。
总之,教师只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留意者,只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方式来实现,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进行不断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完全能融入到学生的情感培养中去,就会对学生情感丰富和人格健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投入,他平时的学习还需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了。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 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手段,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自己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一些情感积累不足,在写作与课堂回答中要想描述和叙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作用,使之有利于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作用呢?
一、教师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师的情绪、情感、立场、观点等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时刻保持神态自若、精神饱满、活力四射,给学生以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感受。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充分体现出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十分关注和喜爱之情,这样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熏陶,就会使其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力,也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喜爱之情。如教师在范读课文时,不仅要读准语音、语气、语调等,还要尽量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意,而且教师的心要融于文本之中,情要注入文字之内,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不做作、不作秀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我为上好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采用“书场”式的教学方式,即运用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的方式,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的、多样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趣味无穷的初中语文天地中,触发他们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采用情境体验、悬念激活、激情朗读、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种种方法,紧扣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想学,乐学,全身心、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八(上)《核舟记》介绍船头三人时,我运用情境体验的教法,让三个胆子大的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通过这一番演示,学生们深深地融入到情景中,对文中人物的方位记忆和形象理解不再有错了。又如,在教学九(下)《变色龙》时,我采用气氛烘托法,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同时配以带有笑声的录音进行文本范读,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了“变色龙”的含义。这样,在课堂中不仅讲出了形象,讲出了趣味,而且还讲出了感情,激发了情感,吸引了学生,打动了学生,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示的美的境界中,产生了喜爱语文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渗透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甚至转化为“志趣”,使之作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总之,只要培养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就会自觉置身于其中来享受它所带来的魅力并激发起自己潜在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语文。
二、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训练,触发其潜在的情感,真正发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生活情景进行指导。初中生单调的生活过程,狭窄的生活经历,怎样才能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呢?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有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并指导学生通过随机观察、情感培训、情景练习等不同方式,以积累不同的情感并懂得怎样来描绘与叙述。例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抽象词来形容,教师应设置让学生以“班中篮球赛终于获胜时的心境”来体验,来解说,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就会很快说出诸如“心跳加快”“忘记了一切”“人坐也坐不住”“禁不住要笑”“老想找人说”等具体感受来。
2.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氛围。教师应通过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些特殊的情景氛围中,使学生动情,甚至动容,增强质感,从中受到感染。例如,上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集结号》中的战争片断,学生通过具体逼真电影画面的观赏,对枪林弹雨、血肉模糊、断壁残垣等的惨烈战争场景有了鲜明的了解,从而充分感受到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对自己的重要性。学生回到文本学习时,对战争场面有了切身体会,对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也就能理解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3.教师让学生复述影、视剧片段来锻炼。教师规定一些影片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电视、DVD、网络等去观看,进行情感熏陶,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专题的情景练习让学生来描绘,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例如,上八(上)《芦花荡》这一课之前,我预先布置让学生先去看电视剧《小兵张嘎》,因为在该剧中有大量的芦花荡场景,同时也让学生对同时代的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进行了这样有意的情感体验,学生回到课堂中来学习文本时由于先入为主,对文本事件发生的背景有了事先的了解,文本学习起来就显得要轻松多了。现在所学的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情景可以从一些影视剧中找到影子,而观看影视剧又是学生的最爱,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要把各种手段有机地利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以期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上进的情感
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及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与情感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为“人师”,提高素养、增强素质、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要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有为的审美情趣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由于学生平时的听说读写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的个人主观倾向性,更何况现在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很难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学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从而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格调低下的现象。例如,七(上)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散步》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扶老携幼的人生责任,是一篇用580个字写成的对人性美进行赞扬的颂歌。这么崇高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中发生的普通事——散步来反映人生的哲理和温馨的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字让我们每一个人深受启发。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至亲,一般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让学生对照文本进行阅读,学生深受感触,觉得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爱之情缺少发现、疏于关注,从现在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再这样忽视和漠视它们了,并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等都是对自己充满着深深的关爱之情,自己是时刻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此要怀有感恩之心。语文中有许多类似的文本,教师都可以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用来增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这远比以前那些空洞的说教要来得实用。
总之,教师只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留意者,只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方式来实现,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进行不断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完全能融入到学生的情感培养中去,就会对学生情感丰富和人格健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投入,他平时的学习还需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