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家义先生是香港著名画家,善於水彩画、国画、油画创作,其作品主题明确、色彩鲜艳,带有香港本地风俗特征、具有时代烙印。他於2006年举办名为“家园”的个人画展,得到几千位艺术爱好者鉴赏观摩,更有不少同行名人提供了保贵意见,收获颇丰。另外,他还热衷古艺收藏,几千藏品各具特色。作画收藏,都能让中华艺术之光大放異彩。
与水结缘 画载历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著名诗人海子的名句,也是陈家义先生的画作给人的感觉,更是他在绘画之路上的写照。
陈家义先生出生潮州潮安县海边,从小就“面朝大海”,感受着海水变幻无穷的魅力。移民香港後也居住在离海比较近的地方,一直看着海港繁荣忙碌、沧海桑田的变化。多年的感触,是陈家义先生创作的源泉,不久就化作他笔下一幅幅精美的画作,透出暖暖的情调,正如春暖花开——艺术之花,适时怒放。
“我出生潮州、靠近海的地方。移民香港三十几年都住香港仔,也是对着水,所以对水的感情比较深。”有了对海长年久月的观察,心怀对海洋无比崇敬的敬意和感情,陈家义先生对水有着特别的情感,並在画中一览无餘:“水是最难画的;层涂的时候,要在第一层水彩还没有乾的时候就要上第二蘸,等乾了再加……有时画面一气呵成都是靠水;要想颜色好看就是要看水的质感。”
早年,陈家义先生年轻时的作品跟水也是颇有渊源,1963年创作的版画《胜利的微笑》,描写了四十年前一次抗洪胜利的画面,作品製作精细;人物身体、动作细节、背景搭配生动真实,大型的画面上运用粗细得当的线条更表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壮志豪情。这幅作品荣获国广东省群众美术一等奖,後来还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了。
1980年,陈家义先生来到香港定居,香港日新月異变化发展的阶段,对他感触较大。同时,他住的地方每天出门就能看到避风塘中上千艘渔船聚集的场面,这个带着传统特色的景象跟香港市区高楼林立的发展形成了一海一陆、一新一旧的鲜明对比,也成为了陈家义先生创作的题材。
不久,香港仔、维多利亚港、大澳、长洲、西贡、中区……香港许多景色都凝结在陈家义先生的水彩画中,画面饱满、用色鲜艳,犹如每个走过这段历史时期的港人鲜明深刻的记忆。而陈家义先生的画作就像是视角广阔合理、光圈渲染得当的照片,将这份集体的记忆保存下来。
2002年,陈家义先生创作了《繁嚣的海港》一画,描绘港内渔船密集,渔民忙碌的景色。 “这幅画代表着香港早期的一个港口,有很多渔民在这里生活,画面上还有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穿来穿去,代表比较忙碌,很具有时代性。”作品海天一色、色彩鲜明,很受陈家义先生的喜爱。同年,这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打动了更多的观众。
描绘大澳十二年前风貌的《大澳全景》也是陈家义先生较为喜欢的作品之一,他通过巧妙的“留空”技法,很好地表现出水彩颜料的透明性,作为水彩技法中最富特点的“留空”技法,在画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画中大澳山明水秀、喧嚣密集:“这个是大澳的全景,在历史上这个代表大澳的全貌,大澳的所有东西都代表出来,用水彩画是很难得的。”
水彩画有很多要求,在很多方面都有讲究,陈家义先生为了完成这麼多的佳作,投入了不少心血、耗了不少时间,他每天作画时间近12小时,以前还要带上画具到实地写生、收集资料;现在虽然有数码相机一类的设备为取景提供了不少方便,但他对画面真实的要求一如既往,希望自己的画能真实记录一景一物:“我照相之後,看到哪张感觉好就画出来,这样做感觉更好,如果你没到现场看,只看照片,画作就会显得死板。”
陈家义先生表示,儘管画水彩画要用两天到一周的时间,但他卻乐此不疲:“我是专门画水彩画的,也喜欢研究水彩画。因为水彩画比较难把握,很多人会画油画、国画但可能不会水彩画,因为水彩画很难修改,画错一笔,油画可以一层一层盖色改动,但水彩画盖两次三次颜色就变灰了,所以画水彩画有难度,我喜欢向难度挑战,我能把握这个,所以喜欢水彩画。”
此外,陈家义先生对其他画作的热情也一直保持着,他的书法、国画同样出色,他曾完成《佛光普照》、《龙的传人》等多幅佳作,《龙的传人》更是被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董建华先生所收藏。
畅遊於绘画的海洋中,陈家义先生获益良多,他说:“在画画之中,我发现很多东西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是没有拥有的。就像以前不练书法,不知道它的内涵;现在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开始用书法写字,发现用书法写字是一种锻炼,所以想要加强书法跟国画。未来我希望在国画方面再努力创作一些以前没怎麼画的画;还有书法,因为国画跟书法是同类,我画水彩这麼多,可能将来要画一些好的国画。”
谦和好客 热衷古艺
陈家义先生在香港画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圈内好友都称呼他为“好好先生”。皆因其为人热忱和蔼、平实谦虚。如画界好友举行画展,他常充当画展义务的摄影师;碰上联展,他又前去帮忙挂画;好友聚餐,他负责订位联络……难怪陈家义先生的好友赠其雅号、予其荣誉。
社会上,陈家义先生担任广东省潮安县政协委员、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香港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积极为绘画艺术的交流而忙碌着。他常参与到内地与同行交流的活动,足跡遍佈上海、深圳、新疆、汕头、四川等地,他笑称他每年时间三分之一会花在做画展交流上:“不交流就没有进步,要学习一些中外傑出画作的内涵,要从中学到东西。”
他曾经表达自己现在年纪大了,但热心公益之心仍未见减弱,如果能做些好事就做些,尽量每年都做一些慈善事业、尽自己一份心意。受到别人表扬之後,他一如既往谦和对待,低调说这不值一提,仿佛春夜细雨、润物无声。
另外,陈家义先生还是一个古艺爱好者,收藏了古玉、木雕、瓷器、奇石等多种藏品,在他名为“丹青古艺”的店中,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都是他参加每次展览会上“淘”回来的心爱之物。讲到每件藏品的来历和收藏技法之时,他语气连贯、兴奋难抑,热情可见一斑:
“我喜欢收藏古玉,清代的玉是最精细的;不过现在市场上假的很多,要学会看工艺、玉质。不同的朝代出不同的玉器,中国有四个朝代的玉比较好,春秋战国就是一种,而清朝的玉很精细,要仿製是很难的,鉴别真伪一看品质、二看实物,要有心得才行。”说着他随手拈来古玉一块:“老的玉,像这块玉是清代的玉,它比较细,是青白玉,雕刻的工艺比较细,看看转折部位,如果是仿造的,现在的机器一下会很深地刻上去,而以前的工匠手工力道是比较轻的,你看这个葫芦转折点是慢慢转过来刻的……所以,看雕工很重要,是机器仿製不出的。”
然後,陈家义先生又如数家珍的列举出他收藏多年的精品:民国的寿山石、技艺出众的木雕佛像、温润如水的瓷器……这些数不胜数的藏品,在陈家义眼中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以前我画画经常有接触这些玉器,所以我慢慢就由收藏玉器开始到收藏其它古艺,都有20多年了,我从中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这是真正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要靠实物才能了解。”
画画、收藏、社会工作,陈家义先生活跃期间,如鱼得水。前不久,他还刚刚创作了反应太平清醮、抢包山元素的国画,也即将在国庆时期展出。现在,他打算创作这一类表现香港历史文化、风俗地貌为内容的画。他希望把这些画作放在未来举行的画展上:“我希望未来两年以内能举办个人画展,把自己很多画作集中展示,油画、国画、水彩画能集中一起展出。”相信,那时画展一定是五彩缤纷、别有天地。
【陈家义先生,香港画家联会会长、香港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广东省潮安县政协委员、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菴埠同乡会副会长、经营丹青古艺店。其作品多次参加大型画展,经常往返香港、内地交流;作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屡获好评。同样,他醉心古艺,擅长收藏鉴赏,造诣颇深。】
与水结缘 画载历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著名诗人海子的名句,也是陈家义先生的画作给人的感觉,更是他在绘画之路上的写照。
陈家义先生出生潮州潮安县海边,从小就“面朝大海”,感受着海水变幻无穷的魅力。移民香港後也居住在离海比较近的地方,一直看着海港繁荣忙碌、沧海桑田的变化。多年的感触,是陈家义先生创作的源泉,不久就化作他笔下一幅幅精美的画作,透出暖暖的情调,正如春暖花开——艺术之花,适时怒放。
“我出生潮州、靠近海的地方。移民香港三十几年都住香港仔,也是对着水,所以对水的感情比较深。”有了对海长年久月的观察,心怀对海洋无比崇敬的敬意和感情,陈家义先生对水有着特别的情感,並在画中一览无餘:“水是最难画的;层涂的时候,要在第一层水彩还没有乾的时候就要上第二蘸,等乾了再加……有时画面一气呵成都是靠水;要想颜色好看就是要看水的质感。”
早年,陈家义先生年轻时的作品跟水也是颇有渊源,1963年创作的版画《胜利的微笑》,描写了四十年前一次抗洪胜利的画面,作品製作精细;人物身体、动作细节、背景搭配生动真实,大型的画面上运用粗细得当的线条更表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壮志豪情。这幅作品荣获国广东省群众美术一等奖,後来还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了。
1980年,陈家义先生来到香港定居,香港日新月異变化发展的阶段,对他感触较大。同时,他住的地方每天出门就能看到避风塘中上千艘渔船聚集的场面,这个带着传统特色的景象跟香港市区高楼林立的发展形成了一海一陆、一新一旧的鲜明对比,也成为了陈家义先生创作的题材。
不久,香港仔、维多利亚港、大澳、长洲、西贡、中区……香港许多景色都凝结在陈家义先生的水彩画中,画面饱满、用色鲜艳,犹如每个走过这段历史时期的港人鲜明深刻的记忆。而陈家义先生的画作就像是视角广阔合理、光圈渲染得当的照片,将这份集体的记忆保存下来。
2002年,陈家义先生创作了《繁嚣的海港》一画,描绘港内渔船密集,渔民忙碌的景色。 “这幅画代表着香港早期的一个港口,有很多渔民在这里生活,画面上还有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穿来穿去,代表比较忙碌,很具有时代性。”作品海天一色、色彩鲜明,很受陈家义先生的喜爱。同年,这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打动了更多的观众。
描绘大澳十二年前风貌的《大澳全景》也是陈家义先生较为喜欢的作品之一,他通过巧妙的“留空”技法,很好地表现出水彩颜料的透明性,作为水彩技法中最富特点的“留空”技法,在画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画中大澳山明水秀、喧嚣密集:“这个是大澳的全景,在历史上这个代表大澳的全貌,大澳的所有东西都代表出来,用水彩画是很难得的。”
水彩画有很多要求,在很多方面都有讲究,陈家义先生为了完成这麼多的佳作,投入了不少心血、耗了不少时间,他每天作画时间近12小时,以前还要带上画具到实地写生、收集资料;现在虽然有数码相机一类的设备为取景提供了不少方便,但他对画面真实的要求一如既往,希望自己的画能真实记录一景一物:“我照相之後,看到哪张感觉好就画出来,这样做感觉更好,如果你没到现场看,只看照片,画作就会显得死板。”
陈家义先生表示,儘管画水彩画要用两天到一周的时间,但他卻乐此不疲:“我是专门画水彩画的,也喜欢研究水彩画。因为水彩画比较难把握,很多人会画油画、国画但可能不会水彩画,因为水彩画很难修改,画错一笔,油画可以一层一层盖色改动,但水彩画盖两次三次颜色就变灰了,所以画水彩画有难度,我喜欢向难度挑战,我能把握这个,所以喜欢水彩画。”
此外,陈家义先生对其他画作的热情也一直保持着,他的书法、国画同样出色,他曾完成《佛光普照》、《龙的传人》等多幅佳作,《龙的传人》更是被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董建华先生所收藏。
畅遊於绘画的海洋中,陈家义先生获益良多,他说:“在画画之中,我发现很多东西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是没有拥有的。就像以前不练书法,不知道它的内涵;现在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开始用书法写字,发现用书法写字是一种锻炼,所以想要加强书法跟国画。未来我希望在国画方面再努力创作一些以前没怎麼画的画;还有书法,因为国画跟书法是同类,我画水彩这麼多,可能将来要画一些好的国画。”
谦和好客 热衷古艺
陈家义先生在香港画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圈内好友都称呼他为“好好先生”。皆因其为人热忱和蔼、平实谦虚。如画界好友举行画展,他常充当画展义务的摄影师;碰上联展,他又前去帮忙挂画;好友聚餐,他负责订位联络……难怪陈家义先生的好友赠其雅号、予其荣誉。
社会上,陈家义先生担任广东省潮安县政协委员、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香港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积极为绘画艺术的交流而忙碌着。他常参与到内地与同行交流的活动,足跡遍佈上海、深圳、新疆、汕头、四川等地,他笑称他每年时间三分之一会花在做画展交流上:“不交流就没有进步,要学习一些中外傑出画作的内涵,要从中学到东西。”
他曾经表达自己现在年纪大了,但热心公益之心仍未见减弱,如果能做些好事就做些,尽量每年都做一些慈善事业、尽自己一份心意。受到别人表扬之後,他一如既往谦和对待,低调说这不值一提,仿佛春夜细雨、润物无声。
另外,陈家义先生还是一个古艺爱好者,收藏了古玉、木雕、瓷器、奇石等多种藏品,在他名为“丹青古艺”的店中,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都是他参加每次展览会上“淘”回来的心爱之物。讲到每件藏品的来历和收藏技法之时,他语气连贯、兴奋难抑,热情可见一斑:
“我喜欢收藏古玉,清代的玉是最精细的;不过现在市场上假的很多,要学会看工艺、玉质。不同的朝代出不同的玉器,中国有四个朝代的玉比较好,春秋战国就是一种,而清朝的玉很精细,要仿製是很难的,鉴别真伪一看品质、二看实物,要有心得才行。”说着他随手拈来古玉一块:“老的玉,像这块玉是清代的玉,它比较细,是青白玉,雕刻的工艺比较细,看看转折部位,如果是仿造的,现在的机器一下会很深地刻上去,而以前的工匠手工力道是比较轻的,你看这个葫芦转折点是慢慢转过来刻的……所以,看雕工很重要,是机器仿製不出的。”
然後,陈家义先生又如数家珍的列举出他收藏多年的精品:民国的寿山石、技艺出众的木雕佛像、温润如水的瓷器……这些数不胜数的藏品,在陈家义眼中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以前我画画经常有接触这些玉器,所以我慢慢就由收藏玉器开始到收藏其它古艺,都有20多年了,我从中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这是真正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要靠实物才能了解。”
画画、收藏、社会工作,陈家义先生活跃期间,如鱼得水。前不久,他还刚刚创作了反应太平清醮、抢包山元素的国画,也即将在国庆时期展出。现在,他打算创作这一类表现香港历史文化、风俗地貌为内容的画。他希望把这些画作放在未来举行的画展上:“我希望未来两年以内能举办个人画展,把自己很多画作集中展示,油画、国画、水彩画能集中一起展出。”相信,那时画展一定是五彩缤纷、别有天地。
【陈家义先生,香港画家联会会长、香港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广东省潮安县政协委员、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菴埠同乡会副会长、经营丹青古艺店。其作品多次参加大型画展,经常往返香港、内地交流;作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屡获好评。同样,他醉心古艺,擅长收藏鉴赏,造诣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