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升官,右发财”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乌镇有一处很奇特的古桥,不仅桥边有栏,桥上有廊,而且是两座同样的桥,并列在一起,所以叫“逢源雙桥”。
   水很美,桥很美,河边的房子也很美。而正当要从桥上走过的时候,一群人却都犯了愁。因为导游说了:“左升官,右发财。想升官的人,就走左边桥;想发财的人,要走右边桥。”有人问:“我又想升官,又想发财,该怎么走?”导游一笑:“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让一个人占了。两者之间,只能选其一。”
   于是,好多人在那里犹豫,到底是走升官桥,还是走发财桥?这时有人喊了一句:“年轻人走左边,年老人走右边!”说的有道理,年纪大了,已经或接近退休,还升什么官呀?只能做点发财梦。年轻人嘛,还有很多机会,走过升官桥,说不定真能够步步高升。
   一对年轻夫妇,倒是聪明。妻子说:“你走左边,我走右边。”老公一听,大步奔着升官桥而去。妻子则轻盈登上发财桥,然后冲左边桥上的老公招手。夫妻两个,明确分工,你升官,我发财;既升官,又发财,感觉很美。
   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从左边的桥上走过,不甘心,然后走回来,又从右边的桥上再走一遍。旁边有人笑他,你这样走,就不灵了。既然走过了升官桥,怎么还能退回来?
   我已退休,自然走的是发财桥。下桥之后,又觉得自己好笑。要说发财,只能靠每年退休工资的增长率。可是你涨我涨大家涨,这种财,又能发到哪儿去?积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发现升官和发财路上,藏有很多的人生规律。
   身在官场的人,未必就能升官。尽管进入官场之后,每个人都梦想着升官,但到六十岁“结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人升上去了,有些人没升上去。或者说,少数人升上去了,多数人没升上去。因为官员队伍,本身就是个金字塔型。越往上越少,越往下越多。需要很大一批人,来充当最下面三层的底座。升上去升不上去,与思想品质有关,与学历能力有关,也与背景和机遇有关。与做不做升官梦无关,与走不走升官桥无关。有时,也与自己的苦劳疲劳无关。
   身在市场的人,未必就能发财。每次回县城老家,我都会数一下大街两边的店铺。总会发现,有一些关了,又有一些开了。于是就问一个自己认识的街边老板,关了的为什么要关,开了的为什么要开?他回答:“30%的赚钱,30%的赔钱,40%的不赔不赚。挺不住的,就关门;想赚钱的,就开门。”没创业的时候,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觉得形势一片大好,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等到开门之后,才发现面临的困难远比办法要多。每一分钱,赚得都非常艰难。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升官,又能发财?应该说,有。那就是想方设法谋得一个官位之后,再利用权力捞钱。可是这条路子,一是难度大,二是风险多。
   古老的逢源双桥,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到任何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样的梦,也不可兼做。人生的真谛,就是知足与努力。不为利所诱,不为权所误,坚持真理,砥砺前行,方能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前进。
   【原载《义乌商报》,本刊有删改】
其他文献
2020年5月20日,英国《麦克斯和凯拉法案》正式生效。麦克斯和凯拉是两个孩子的名字,这项法案为什么会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呢?   事情还得从2017年8月说起。凯拉·鲍尔是英国德文郡的一个女孩,那天,她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学拉丁舞,途中一辆失控的货车朝她们撞了过来。当父亲乔闻讯赶到医院时,得到的却是女儿死亡、妻子昏迷不醒的噩耗。这时,器官捐赠团队找到他,问道:“您能把孩子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她以另外一
期刊
最近,我和一个学生聊起作息,她告诉我,自己每天早上七点出宿舍,白天除了吃饭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复习功课,准备考研,晚上十点半甚至十一点回宿舍,洗漱后还得背背单词,躺在床上还得回想一下白天的知识点,甚至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周末与平日基本一样,安排得满满当当。她的作息不是个案,很多同学大体类似,一些同学甚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我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我。那时候我也念大三,准备考研,虽忙碌但
期刊
马克·吐温为“理想生活”开列了三个条件:真诚的朋友,美好的书籍,沉睡的良心。前两个好理解,最后一个很值得讨论。   谁都认为“良心”是好人的标配,即使伪君子也只敢心口不一,而没胆量宣传黑心的光明正大。为何教人向往的幸福日子里,良心最好“沉睡”呢?如此说来,良心作为私人品德的守护者,公序良俗的看门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永不下岗,全天候地执行任务。如果遇到以下状况,它会猛地惊醒,走上哨位,遭遇抉择:比
期刊
开车途中,广播里在说一种“囤积癖”的时代病,觉得说的恰是自己。   主持人先是从实物囤积说起,这个比较好理解,出于各种原因购买、收藏一大堆其实并无甚用途的各类物件,最终除了挤占空间之外,弃之可惜,用之无用。   信息囤积则是这几年涌现出来的,很多人在电脑里、手机上,保存了多少个“收藏”、多少个“APP”、多少个“下载”。你怀着美好初衷将它们邀请或是“抢占”到你的内存空间、虚拟世界里,想着总有一
期刊
“两面人”又称“双面人”,原本是心理学名词“双重人格”的通俗说法,是一种人格分裂现象。报章激烈抨击的“两面人”,与人格分裂现象无关,也与通常说的人的两面性不同,而是特指那些以两张面孔示人的伪装者。他们或者是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是明一套、暗一套,说到底就是口是心非、言行脱节的两面派人物。   若做比拟,用《镜花缘》中描述的“两面人”作参照,倒是十分恰当。在该书第二十五回,清代作家李汝珍通过对话的方
期刊
一次讲座上,有位听众问我:“如果努力工作,能在四十岁攒够钱彻底实现自由吗?”我回答:“不太可能。把工作和自由完全分开是不对的,不工作应该会感到空虚吧。”   后来,这位听众再次问我这个问题,她戴着口罩,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我认真地想了想,答道:“如果你是在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工作,或许有可能。”她笑了,说自己就职于腾讯。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有一则传言,说微软公司苏州分公司的员工为了防止从阿
期刊
如果也给父母评分,满分为100,好的父母是多少分?英国心理学家温妮科特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人將其转译成中文,用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十分贴切的词:60分妈妈。   “60分妈妈”的旧话重提,是因为留美“学霸”张一得的自杀身亡。网民们在震惊、惋惜之余,矛头直指“一得他爹”——广州妈妈圈里曾经的“网红爸爸”“育儿专家”,直言其无微不至的“完美式”教育,不过是一种“窒息式”教育。   近些年,孩子离家出走
期刊
数字化给公众带来的便利和福利,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随手。   手机上随手可以解决大多数事情:随手下单、随手接单、随手埋单、随手拍、随手发、随手叫车,让数据去跑腿,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然后呢,谁来承担“随手”的代价呢?毕竟“随手”还有“方便地把成本推給他人”的另一面:随手扔、随手停放、随手污染、随手浪费。我们对数字化是如此的依赖,离开手机片刻都会觉得啥事都办不了,可每次看到街边随便停放的单车和快递垃
期刊
我的母亲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上过几天学,识的字不多。但在她朴实的语言里却闪烁着智慧与哲思的光芒。小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头顶蓝蓝的天空中悠然地飞着,不时发出畅快的叫声。母亲见了说:“鸟儿中只有大雁最有學问,人家会写字,你看这‘人’字写得多好——做人多好啊,就连鸟儿也想做人!但有的人做的事却没有个人样,倒不如这鸟儿!”我家的母鸡下蛋了,拍着翅膀自豪地跑到主人面前讨功
期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山西平遥的一个女孩,因为天分比较差,家里经济情况也不好,从学校毕业以后,她就准备工作。   可是她找了很多的工作,都没有单位相中她。   她去应聘小学助教,但是她自己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表达能力也不好,不到一个星期就被辞退。她去应聘制衣工,却把客户的名贵布料弄坏了,两个星期后就被炒鱿鱼。她去商场做货物管理员,也还是做不好。   总之,从她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很长一段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