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女,还是老虎》是美国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以开放式的结尾向我们揭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角色的悲情命运。在这个残酷而冷漠的社会中,众人一直将悲悯的目光投射到了对女性角色的同情与惋惜之中,必须承认女性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古至今都是权势的祭供。然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悲情又怎会只是女性角色的独角戏,男性角色同样也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因此,本文将以男性角色的悲剧作为出发点,提出了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是通过女性悲剧角色的外显性表现出来的观点,从文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美女还是老虎》进行浅析。
关键词:《美女,还是老虎》;悲剧;男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08-03
一、引言
《美女,还是老虎》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法兰克·史塔顿(Frank Stockton,1834-1920)于1882年出版的一部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野蛮与文明并存的半开化国家里发生的爱情悲剧。小说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结尾处公主给爱人暗示的那扇门背后,到底是那只饥饿凶残的“老虎”,还是一直暗恋年轻人的“美女”?史塔顿为读者们出了一道即揪心又激起人们无限好奇心的逻辑伦理题,促使很多人都试图用其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去剖析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甚至依据文章线索设计了几个版本的结局。可是无论设计的结局如何,都只是读者们对该文章的一种主观臆断,结局究竟会是怎样,无人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公主暗示的那扇背后出来的是“老虎”,亦或者是“美女”。这个故事的基调毫无疑问都注定是一场悲剧,两个相爱却分属不同阶级层面的人,终将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作者运用反传统的悲剧叙事手法以及开放式的结尾,将小说悲伤之情渲染的更加浓烈。
在西方,悲剧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悲剧理论。他从对象、媒介以及方式这个三个方面对悲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同时又对悲剧人物进行了阐述和说明。随后,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实践主体的角度解释了悲剧人物产生的根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又从内在根源论的角度对悲剧进行了研究。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悲情人物是悲剧产生的必要条件。如果按照性别进行分类,分为男性悲剧与女性悲剧。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男权社会里,男性的悲剧与女性悲剧是怎样体现的呢?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发现,女性悲剧角色的产生多是由于她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地位,及其自身天生柔弱、长期受压迫、没有自主支配权等特性决定的。而男性角色由于长时间被贴上女性悲剧肇事者的标签,反倒是忽略了其也是受害者的本质。所以本文,我们将女性悲剧角色的特性定义为外显性,将男性悲剧角色的特性则称之为内隐性。同时,经过查取相关资料我们还发现,对于女性角色受压迫等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已有很多。但是男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下的悲剧研究还不是非常的充分。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美女,还是老虎》一文中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是通过女性悲剧的外显性表现的,探究男权社会的背后,男性人物的悲剧。
二、悲剧及悲剧人物
(一)什么是悲剧。
西方悲剧的产生源自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作为开创悲剧理论的鼻祖成为了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根据《诗学》中第六章的记载,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该定义强调了“对人物行动的模仿”,即强调了情节在悲剧中的重要性。“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他认为,悲剧中的情节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而这种情绪可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同时,亚里斯多德又提出了关于悲剧人物产生的两大原因:一是产生于大家族的自相残杀之中,例如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再者则是由于主人公本身存在某种缺陷而导致悲剧。虽然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及悲剧人物进行了定义,但是却没有进一步阐述悲剧人物具体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和存在缺陷的原因。
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实践主体的角度解释了悲剧人物产生的根源,并第一次正式提出悲剧性格之说。他认为性格缺陷才是真正酿成悲剧的内在根源,悲剧人物的出现正是因其自身性格的软弱、偏执所导致的。然而经过对那些最典型的悲剧性格分析之后发现,悲剧人物的性格要远比黑格尔想象的复杂,除了软弱、偏执以外还存在矛盾性特征。这种矛盾的性格在行动中经常表现为进退两难、优柔寡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及黑格尔的某些观点之后,对性格论进行了深入探究,成为了悲剧内在根源论者。[2]他们从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悲剧人物的出现除了与主人公自身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客观规律,而致使最后的悲剧的产生有关外,还与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悲剧人物由于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其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而这样的性格又常常会让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中,内心饱受巨大煎熬又促使其性格变的更加恶劣,最后在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走向了悲剧。种什么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因此,主人公悲剧命运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与他内在的个性有关,还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在实际行动中所运用的政策和策略、手段和方法等多重因素相联系。
(二)女性悲剧角色的外显性VS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
按照性别分类,悲剧人物可分为女性悲剧角色和男性悲剧角色。女性角色的悲剧往往根植于男性霸权主义之下。传统的男权主义是将父亲的形象作为霸权主义的代表,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各个层面的控制力上,尤其是家庭婚姻问题。由于受到“男性是主导,女性是客体”这种传统思想的制约,女性的社会价值几乎都是通过对女性婚姻的控制来维系男性的政治权力、家庭、家族财产这些手段得以实现。而在男权社会中,这种现象则更甚,绝大多数男性都不能冲破男子中心主义的束缚,跳出自已所属阶级的思想局限。他们利用自已在家庭中的家长地位和权力,在经济上或者在精神上控制女性,甚至给予暴行从而造成了女性的悲剧。毫无疑问,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量现实社会中的实例及文学作品之中无不揭露女性群体易被欺压的特性。所以,本文在基于這个特点之上提出了女性角色悲剧的外显性,旨在说明女性角色的悲剧是更容易被发现和分析的。然而女性角色的悲剧只是男权社会下的一个悲剧缩影,尽管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地位比女性略高,但是实际上所能获取的利益是确有限的。可以说,男性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只不过相比较女性悲剧表现的明显而言,男性悲剧显现地则相对内隐,这种内隐性体现在其不容易被发觉并隐藏在社会背后的特性,因此在文章中我们称之为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它主要包括:父权人物的统治,沉重的义务,男性气质的负面影响以及父权制的惩罚和控制。[2] 对于男性在父权制的惩罚和控制下产生的悲剧,我们是不难理解的。在男权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即拥有类似父亲般的强制力和至高无上权力的人,能够掌控下层地位人的命运。他们控制、塑造甚至惩罚其他男性,迫使认同其男权观念和其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了男性角色悲剧的发生。而由于男性沉重的义务所导致的悲剧,则更多来源于家庭内部对男性角色的施压。男性角色承担着支撑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这种义务必然会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而迫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傀儡。至于男性气质对男性人物的伤害也同样是深远的,他们运用自己的暴力形象来维系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却让亲情离他们越来越远,最后演变出了一幕幕的悲剧。总之,女性悲剧角色与男性悲剧角色是不同的,在社会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更容易辩识出女性所承担的悲剧性角色,而往往忽略了男性角色也同样带走悲剧的成分。因此,女性角色的悲剧是具有外显性的,而男性角色由于不容易被发觉而呈现出内隐性的特征。
三、《美女,还是老虎》中男性角色的悲剧
相对于女性悲剧角色的外显性而言男性角色的悲剧属于相对内隐性的,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内隐性是依附于女性角色的悲剧而隐晦的表达出来。在《美女,还是老虎》中,无论是从底层男性群像的简单描述、男主角的接受审判,还是国王的独霸专权。每一个男性角色背后所呈现出的悲剧内含中,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女性角色。
(一)男权社会下的隐性受害者:底层男性。
《美女,还是老虎》中作者对于底层男性群像的形象并非是重墨推出,只是轻描淡写地作为故事背景材料一带而过。小说里公主是女性角色的代表,因此她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带有普世性的,即女性身上的共有特性。正如底层女性也会像公主那样面对自己的丈夫站在竞技场上接受命运的审判时的揪心与痛苦,也正如大门背后那位待选的美女有可能面临着嫁给一个不爱的人而被迫与相爱的人分开这种局面,两者除了地位上的差距其实质还是无太大差别的。然而,痛苦是双向的并非仅仅只存于一方,底层男性角色同样也是悲剧的代名词,只不过“痛”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男性群像的悲剧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显现出来的。
首先,男权社会中,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大多数人尤其是底层百姓对于自己的命运安排是不受控制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女性角色的悲剧往往来自于社会压迫、家庭残害等以精神为主的迫害形式。而男性角色则不同,我们知道在故事的开头,为了满足国王的时髦想法,士兵与士兵之间要进行决斗,人与禽兽之间也要进行较量,竞技场上的罪犯更是要直面生死,如果不幸选择了那扇背后是老虎的大门,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那只老虎会“飞快的跃到那人身上,他也会很快地——或者不那么快地——死掉。”[4]这种场面是何其的血腥,何其的残忍。所以,男性角色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属于更加直观且残暴的肉体迫害。
其次,在这种文明程度不高的半野蛮社会中,女性生活的重点主要放在家庭,这就决定了女性角色的悲剧来源除了爱情外大多发于家庭的内部矛盾。而男性虽然他们对内是家里的顶梁柱、主要经济的来源,对外他们扮演着某种社会角色赚钱养家,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但是他们社会角色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家庭角色。因此,这也决定了男性角色的悲剧来源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社会外部的压力。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欺压,大多数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地位等级越低下的人越容易采取打破牙齿活血吞的这种隐忍的消极抵抗形式。而这种无限度地屈服、退让也是导致他们最终走向悲剧的必要因素之一。
兰德曼教授曾指出:“人类的行为是由人们已获得的文化所控制的”。[5]在野蛮与暴力下,国王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给自己的任性披上了法律的‘外衣’,以此确保王权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法律甚为可怖,它愚弄了民众,欺瞒了世人,是对人权赤裸裸的蔑视。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悲剧。最大的悲剧是人们面对国王的压迫时并而不抵抗,面对血腥以及残忍的场面时,也仅仅只是死后为其鸣起丧钟,妇女哀嚎然后各回各家而已。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变得麻木不仁,甚至非常适应;都甘愿成为国王权力下的玩偶,任期宰割并习以为常甚至以此为乐。这些现象不禁令人唏嘘,这不再只是男性或者女性的角色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二)英俊勇敢的悲情男主:年轻人。
故事的主线是公主与平民王子的爱情悲剧,小说中对于年轻男主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场景,并且每当描述男主角时公主也必会“同框”出现。第一次,交代两个人的背景。男主人公是个在宫廷里任职的劳工,但性格勇敢,相貌英俊。女主人公是位公主,性格野蛮又放纵。两个分属不同阶级的人却意外的走到了一起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第二次,出现在竞技场上。他的英俊同样惊艳了世人,她却陷入对曾经无意间碰到他与门后的那位美女谈笑而产生的嫉妒情绪中。最后,年轻人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公主,公主为爱人指了其中的一扇大门。可见,从两个人的相恋到最后年轻人无论选择哪扇门都必与公主分离的结剧,两个人都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虽然作者通过重点对公主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公主的悲情命运,然实则也正是以此从反面衬托男主角必将走向悲剧的命运。
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公主作为女性角色的代表,她的悲剧更多是源自于自己父亲对她爱情的直接掌控,即逼迫她对自己的爱情进行审判,残忍的将这对相爱的人分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主这个角色是拥有双重身份的,她不仅是一名受害者,同样也在年轻人的审判中扮演着如同她父亲一样的角色,最后男主是生,是死,全都掌握在她的手中。那么命运掌控在公主手里的男主,其悲剧命运来自于哪几方面呢?
第一、自身的阶级属性。男主角出身低微,只是在王宫里工作的一名劳工,虽然长相英俊如王子,不亚于任何王孙贵胄甚至也许比他们更加优秀,然而这些都无法掩盖他平民的身份。公主地位尊贵,身份特殊。这种阶级上的悬殊,决定了两个人的爱情道路从一开始就必须打破原有社会制度及身份地位的层层阻隔,艰难异常。
第二、王权的制裁。跨越阶级的恋爱虽然打破了阶级的规则,却不至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制裁。但在故事中,国王将这种行为与罪犯犯下的罪行相提并論,把年轻人送到了竞技场上,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命运的审判。国王一直都知道,年轻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来挑战他的王权,正如文中描写的那样,“国王明白,这个年轻人会从他女儿的生活中消失,要么和另一个漂亮的女子一起消失,要么消失在那只饿虎肚子里。唯一的问题是,到底是‘哪一种?’”[6]因此,在这种明显以卵击石的情况下,两个人最终的爱情归宿是不言而喻的。结合上面两点来看,男主角会走向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人物内因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男主并没有认清客观事实。 第三、公主的支配。虽然前两点是年轻人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却是来自于公主这个女性角色。从文中几处细节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公主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公主爱他,也猜忌他。公主的半野蛮使他对年轻人的爱火热而强烈。”[7]可见从一开始,这段爱情中就不够纯粹是掺有杂质的。公主强势霸占了年轻人却对他不放心,她总觉得年轻人对她的爱情并非完全忠诚,这一点在后面也得到了印證。比如公主想到门后的那位即善良又美丽并且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美女时,由于曾经撞见过两个人在一起交谈甚欢的场景,猜测两个人的关系不一般而心生嫉妒之感。再比如,在最后描写公主做梦时,梦里看见最后年轻人与那位美女幸福在一起的场景。我们知道人的梦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做梦人思想中的潜意识。可以说,在这段爱情中公主的内心是不确定和担忧的,自始至终她都缺乏着安全感。不过即便如此,公主还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爱情之中并且异常强烈,然而过于炙热的后果就是两个人要么最后生生世世在一起,要么就是让这段爱情彻底毁灭。故事中,后者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前者。所以以公主野蛮又善妒的性格来看,无论男主角最后命运如何,都只会沦为一个悲剧。
(三)男权社会的权力象征:国王。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理,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的地方。文中,国王是男权社会中权利的至高点,也是这个国家权利的象征与体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裁判权。生活上,这位半野蛮的国王可以与我国商朝的纣王等暴君相媲美,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肆意妄为,“在他的王国里,当一切事务都正常运转时,他就心情愉快;如果某些事情出了差错,他就会更加高兴。你知道,把事情理顺是他最大的乐事了。”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趣味,国王建造了一个大型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里,他不仅观看人与兽之间的较量,还欣赏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厮杀。在法律的制定上,他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制定法律条文。于是这种“碰大运”式的法律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两道相同的门,一扇里面关着饥饿的老虎,一扇关着美女,结局如何全凭自己的运气。这条法律看似表面上十分公正,而实质仍然是国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进行操控的一场赌博,只不过赌赢了就是美女抱怀,赌输了就是犯罪人的性命。国王以“看客”的身份欣赏着自己制定的法律“游戏”,并享受着这种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感官上所带来的快感。因此这条法律不仅满足他了个人的恶趣,又似乎体现了法律的公正。然而讽刺的是,法律最终却用在了自己最珍视的女儿身上,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从表面上来看,国王似乎掌控着所有人的命运。他自私、任性、野蛮甚至独权,具有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男性角色的形象。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可恨之人,归根结底也是一个可怜之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第十三章中对悲剧人物有过这样的界定,他认为悲剧人物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介于两种人之间的另一种人“这些人不具有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者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这些人声名显赫,生活顺达”。[8]因此,作为权力象征的国王他的悲剧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对制定法律的轻率。而由于这种错误在文章中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体现在国王最爱的女儿身上。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公主在国王的想象中美若鲜花……国王深深地爱着她,密切地关注着她,也非常忧心和警惕地看着她。”[9]可见,国王如所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然而过犹则不及。因此后来,当他以国王或者说是严父的身份将自己女儿所深爱的人强制性送上了审判席上,也同时在为他自身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那位年轻的人远离了公主的生活,公主也会因埋怨而疏离他。第二种错误源于对人权的轻视,国王对待自己的子民就像对待一枚棋子,他以蔑视世人的态度造成很多家庭的悲剧,可以说他是社会悲剧根源的制造者,但同样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所以审判那天数以万计的人来观看,人们看的不仅仅是一场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更是在看公主背后所代表的王权的笑话。国王通过独权将痛苦施压给了自己的子民而满足了自己私欲,现在也由于这种独权将悲剧反噬到了自己身上。综上而言,在男权社会的大社会背景下,即使国王作为权力的最高拥有者,也避免不了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四、结语
《美女,还是老虎》中,当公主给爱人暗示的时候,无论那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都注定了男主走向悲剧的命运。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一直以来都喜欢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女性角色身上认为女性才是悲剧中的受害者,男性角色是造成一切女性角色悲剧的根源。而事实上,男性角色身上是带有的悲剧成分的,只是这种悲剧成分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的明显。相对于女性悲情角色的外显性而言,男性角色的悲剧则属于内隐性的,并且这种内隐性是依附于女性悲剧角色而表现出来。也因此,才会有那句男人统治着这个世界,女人统治着男人的说法。在男人和女人本就不能平起平坐的时代,他们之间如同天平的两端,注定是倾斜的.在这种倾斜的关系中,我们看到的似乎总是男性的高高在上,而女性则一直处于天平的低端。趋于弱势的人当然是悲惨的,但是看似高高在上的人也决不一定都是胜利者。
参考文献:
[1][8]亚里士多德.诗学[Z].罗念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刘志友.析马克思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论[J].新疆大学学报,1994(4)
[3]Connell,R.W.Masculinities Cambridge:Politary Press,2005
[4][6][7][9]张邱慧.美国名人名著短篇精选(1)[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2);65-80
[5]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15页
[6]杜鹏:《<奇境>中男性悲剧的循环》[J].文学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胡雪姗,汉族,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孙弘杨,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美女,还是老虎》;悲剧;男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08-03
一、引言
《美女,还是老虎》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法兰克·史塔顿(Frank Stockton,1834-1920)于1882年出版的一部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野蛮与文明并存的半开化国家里发生的爱情悲剧。小说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结尾处公主给爱人暗示的那扇门背后,到底是那只饥饿凶残的“老虎”,还是一直暗恋年轻人的“美女”?史塔顿为读者们出了一道即揪心又激起人们无限好奇心的逻辑伦理题,促使很多人都试图用其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去剖析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甚至依据文章线索设计了几个版本的结局。可是无论设计的结局如何,都只是读者们对该文章的一种主观臆断,结局究竟会是怎样,无人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公主暗示的那扇背后出来的是“老虎”,亦或者是“美女”。这个故事的基调毫无疑问都注定是一场悲剧,两个相爱却分属不同阶级层面的人,终将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作者运用反传统的悲剧叙事手法以及开放式的结尾,将小说悲伤之情渲染的更加浓烈。
在西方,悲剧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悲剧理论。他从对象、媒介以及方式这个三个方面对悲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同时又对悲剧人物进行了阐述和说明。随后,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实践主体的角度解释了悲剧人物产生的根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又从内在根源论的角度对悲剧进行了研究。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悲情人物是悲剧产生的必要条件。如果按照性别进行分类,分为男性悲剧与女性悲剧。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男权社会里,男性的悲剧与女性悲剧是怎样体现的呢?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发现,女性悲剧角色的产生多是由于她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地位,及其自身天生柔弱、长期受压迫、没有自主支配权等特性决定的。而男性角色由于长时间被贴上女性悲剧肇事者的标签,反倒是忽略了其也是受害者的本质。所以本文,我们将女性悲剧角色的特性定义为外显性,将男性悲剧角色的特性则称之为内隐性。同时,经过查取相关资料我们还发现,对于女性角色受压迫等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已有很多。但是男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下的悲剧研究还不是非常的充分。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美女,还是老虎》一文中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是通过女性悲剧的外显性表现的,探究男权社会的背后,男性人物的悲剧。
二、悲剧及悲剧人物
(一)什么是悲剧。
西方悲剧的产生源自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作为开创悲剧理论的鼻祖成为了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根据《诗学》中第六章的记载,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该定义强调了“对人物行动的模仿”,即强调了情节在悲剧中的重要性。“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他认为,悲剧中的情节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而这种情绪可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同时,亚里斯多德又提出了关于悲剧人物产生的两大原因:一是产生于大家族的自相残杀之中,例如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再者则是由于主人公本身存在某种缺陷而导致悲剧。虽然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及悲剧人物进行了定义,但是却没有进一步阐述悲剧人物具体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和存在缺陷的原因。
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实践主体的角度解释了悲剧人物产生的根源,并第一次正式提出悲剧性格之说。他认为性格缺陷才是真正酿成悲剧的内在根源,悲剧人物的出现正是因其自身性格的软弱、偏执所导致的。然而经过对那些最典型的悲剧性格分析之后发现,悲剧人物的性格要远比黑格尔想象的复杂,除了软弱、偏执以外还存在矛盾性特征。这种矛盾的性格在行动中经常表现为进退两难、优柔寡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及黑格尔的某些观点之后,对性格论进行了深入探究,成为了悲剧内在根源论者。[2]他们从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悲剧人物的出现除了与主人公自身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客观规律,而致使最后的悲剧的产生有关外,还与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悲剧人物由于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其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而这样的性格又常常会让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中,内心饱受巨大煎熬又促使其性格变的更加恶劣,最后在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走向了悲剧。种什么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因此,主人公悲剧命运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与他内在的个性有关,还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在实际行动中所运用的政策和策略、手段和方法等多重因素相联系。
(二)女性悲剧角色的外显性VS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
按照性别分类,悲剧人物可分为女性悲剧角色和男性悲剧角色。女性角色的悲剧往往根植于男性霸权主义之下。传统的男权主义是将父亲的形象作为霸权主义的代表,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各个层面的控制力上,尤其是家庭婚姻问题。由于受到“男性是主导,女性是客体”这种传统思想的制约,女性的社会价值几乎都是通过对女性婚姻的控制来维系男性的政治权力、家庭、家族财产这些手段得以实现。而在男权社会中,这种现象则更甚,绝大多数男性都不能冲破男子中心主义的束缚,跳出自已所属阶级的思想局限。他们利用自已在家庭中的家长地位和权力,在经济上或者在精神上控制女性,甚至给予暴行从而造成了女性的悲剧。毫无疑问,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量现实社会中的实例及文学作品之中无不揭露女性群体易被欺压的特性。所以,本文在基于這个特点之上提出了女性角色悲剧的外显性,旨在说明女性角色的悲剧是更容易被发现和分析的。然而女性角色的悲剧只是男权社会下的一个悲剧缩影,尽管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地位比女性略高,但是实际上所能获取的利益是确有限的。可以说,男性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只不过相比较女性悲剧表现的明显而言,男性悲剧显现地则相对内隐,这种内隐性体现在其不容易被发觉并隐藏在社会背后的特性,因此在文章中我们称之为男性悲剧角色的内隐性,它主要包括:父权人物的统治,沉重的义务,男性气质的负面影响以及父权制的惩罚和控制。[2] 对于男性在父权制的惩罚和控制下产生的悲剧,我们是不难理解的。在男权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即拥有类似父亲般的强制力和至高无上权力的人,能够掌控下层地位人的命运。他们控制、塑造甚至惩罚其他男性,迫使认同其男权观念和其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了男性角色悲剧的发生。而由于男性沉重的义务所导致的悲剧,则更多来源于家庭内部对男性角色的施压。男性角色承担着支撑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这种义务必然会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而迫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傀儡。至于男性气质对男性人物的伤害也同样是深远的,他们运用自己的暴力形象来维系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却让亲情离他们越来越远,最后演变出了一幕幕的悲剧。总之,女性悲剧角色与男性悲剧角色是不同的,在社会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更容易辩识出女性所承担的悲剧性角色,而往往忽略了男性角色也同样带走悲剧的成分。因此,女性角色的悲剧是具有外显性的,而男性角色由于不容易被发觉而呈现出内隐性的特征。
三、《美女,还是老虎》中男性角色的悲剧
相对于女性悲剧角色的外显性而言男性角色的悲剧属于相对内隐性的,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内隐性是依附于女性角色的悲剧而隐晦的表达出来。在《美女,还是老虎》中,无论是从底层男性群像的简单描述、男主角的接受审判,还是国王的独霸专权。每一个男性角色背后所呈现出的悲剧内含中,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女性角色。
(一)男权社会下的隐性受害者:底层男性。
《美女,还是老虎》中作者对于底层男性群像的形象并非是重墨推出,只是轻描淡写地作为故事背景材料一带而过。小说里公主是女性角色的代表,因此她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带有普世性的,即女性身上的共有特性。正如底层女性也会像公主那样面对自己的丈夫站在竞技场上接受命运的审判时的揪心与痛苦,也正如大门背后那位待选的美女有可能面临着嫁给一个不爱的人而被迫与相爱的人分开这种局面,两者除了地位上的差距其实质还是无太大差别的。然而,痛苦是双向的并非仅仅只存于一方,底层男性角色同样也是悲剧的代名词,只不过“痛”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男性群像的悲剧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显现出来的。
首先,男权社会中,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大多数人尤其是底层百姓对于自己的命运安排是不受控制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女性角色的悲剧往往来自于社会压迫、家庭残害等以精神为主的迫害形式。而男性角色则不同,我们知道在故事的开头,为了满足国王的时髦想法,士兵与士兵之间要进行决斗,人与禽兽之间也要进行较量,竞技场上的罪犯更是要直面生死,如果不幸选择了那扇背后是老虎的大门,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那只老虎会“飞快的跃到那人身上,他也会很快地——或者不那么快地——死掉。”[4]这种场面是何其的血腥,何其的残忍。所以,男性角色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属于更加直观且残暴的肉体迫害。
其次,在这种文明程度不高的半野蛮社会中,女性生活的重点主要放在家庭,这就决定了女性角色的悲剧来源除了爱情外大多发于家庭的内部矛盾。而男性虽然他们对内是家里的顶梁柱、主要经济的来源,对外他们扮演着某种社会角色赚钱养家,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但是他们社会角色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家庭角色。因此,这也决定了男性角色的悲剧来源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社会外部的压力。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欺压,大多数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地位等级越低下的人越容易采取打破牙齿活血吞的这种隐忍的消极抵抗形式。而这种无限度地屈服、退让也是导致他们最终走向悲剧的必要因素之一。
兰德曼教授曾指出:“人类的行为是由人们已获得的文化所控制的”。[5]在野蛮与暴力下,国王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给自己的任性披上了法律的‘外衣’,以此确保王权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法律甚为可怖,它愚弄了民众,欺瞒了世人,是对人权赤裸裸的蔑视。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悲剧。最大的悲剧是人们面对国王的压迫时并而不抵抗,面对血腥以及残忍的场面时,也仅仅只是死后为其鸣起丧钟,妇女哀嚎然后各回各家而已。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变得麻木不仁,甚至非常适应;都甘愿成为国王权力下的玩偶,任期宰割并习以为常甚至以此为乐。这些现象不禁令人唏嘘,这不再只是男性或者女性的角色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二)英俊勇敢的悲情男主:年轻人。
故事的主线是公主与平民王子的爱情悲剧,小说中对于年轻男主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场景,并且每当描述男主角时公主也必会“同框”出现。第一次,交代两个人的背景。男主人公是个在宫廷里任职的劳工,但性格勇敢,相貌英俊。女主人公是位公主,性格野蛮又放纵。两个分属不同阶级的人却意外的走到了一起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第二次,出现在竞技场上。他的英俊同样惊艳了世人,她却陷入对曾经无意间碰到他与门后的那位美女谈笑而产生的嫉妒情绪中。最后,年轻人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公主,公主为爱人指了其中的一扇大门。可见,从两个人的相恋到最后年轻人无论选择哪扇门都必与公主分离的结剧,两个人都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虽然作者通过重点对公主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公主的悲情命运,然实则也正是以此从反面衬托男主角必将走向悲剧的命运。
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公主作为女性角色的代表,她的悲剧更多是源自于自己父亲对她爱情的直接掌控,即逼迫她对自己的爱情进行审判,残忍的将这对相爱的人分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主这个角色是拥有双重身份的,她不仅是一名受害者,同样也在年轻人的审判中扮演着如同她父亲一样的角色,最后男主是生,是死,全都掌握在她的手中。那么命运掌控在公主手里的男主,其悲剧命运来自于哪几方面呢?
第一、自身的阶级属性。男主角出身低微,只是在王宫里工作的一名劳工,虽然长相英俊如王子,不亚于任何王孙贵胄甚至也许比他们更加优秀,然而这些都无法掩盖他平民的身份。公主地位尊贵,身份特殊。这种阶级上的悬殊,决定了两个人的爱情道路从一开始就必须打破原有社会制度及身份地位的层层阻隔,艰难异常。
第二、王权的制裁。跨越阶级的恋爱虽然打破了阶级的规则,却不至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制裁。但在故事中,国王将这种行为与罪犯犯下的罪行相提并論,把年轻人送到了竞技场上,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命运的审判。国王一直都知道,年轻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来挑战他的王权,正如文中描写的那样,“国王明白,这个年轻人会从他女儿的生活中消失,要么和另一个漂亮的女子一起消失,要么消失在那只饿虎肚子里。唯一的问题是,到底是‘哪一种?’”[6]因此,在这种明显以卵击石的情况下,两个人最终的爱情归宿是不言而喻的。结合上面两点来看,男主角会走向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人物内因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男主并没有认清客观事实。 第三、公主的支配。虽然前两点是年轻人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却是来自于公主这个女性角色。从文中几处细节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公主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公主爱他,也猜忌他。公主的半野蛮使他对年轻人的爱火热而强烈。”[7]可见从一开始,这段爱情中就不够纯粹是掺有杂质的。公主强势霸占了年轻人却对他不放心,她总觉得年轻人对她的爱情并非完全忠诚,这一点在后面也得到了印證。比如公主想到门后的那位即善良又美丽并且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美女时,由于曾经撞见过两个人在一起交谈甚欢的场景,猜测两个人的关系不一般而心生嫉妒之感。再比如,在最后描写公主做梦时,梦里看见最后年轻人与那位美女幸福在一起的场景。我们知道人的梦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做梦人思想中的潜意识。可以说,在这段爱情中公主的内心是不确定和担忧的,自始至终她都缺乏着安全感。不过即便如此,公主还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爱情之中并且异常强烈,然而过于炙热的后果就是两个人要么最后生生世世在一起,要么就是让这段爱情彻底毁灭。故事中,后者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前者。所以以公主野蛮又善妒的性格来看,无论男主角最后命运如何,都只会沦为一个悲剧。
(三)男权社会的权力象征:国王。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理,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的地方。文中,国王是男权社会中权利的至高点,也是这个国家权利的象征与体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裁判权。生活上,这位半野蛮的国王可以与我国商朝的纣王等暴君相媲美,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肆意妄为,“在他的王国里,当一切事务都正常运转时,他就心情愉快;如果某些事情出了差错,他就会更加高兴。你知道,把事情理顺是他最大的乐事了。”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趣味,国王建造了一个大型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里,他不仅观看人与兽之间的较量,还欣赏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厮杀。在法律的制定上,他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制定法律条文。于是这种“碰大运”式的法律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两道相同的门,一扇里面关着饥饿的老虎,一扇关着美女,结局如何全凭自己的运气。这条法律看似表面上十分公正,而实质仍然是国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进行操控的一场赌博,只不过赌赢了就是美女抱怀,赌输了就是犯罪人的性命。国王以“看客”的身份欣赏着自己制定的法律“游戏”,并享受着这种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感官上所带来的快感。因此这条法律不仅满足他了个人的恶趣,又似乎体现了法律的公正。然而讽刺的是,法律最终却用在了自己最珍视的女儿身上,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从表面上来看,国王似乎掌控着所有人的命运。他自私、任性、野蛮甚至独权,具有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男性角色的形象。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可恨之人,归根结底也是一个可怜之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第十三章中对悲剧人物有过这样的界定,他认为悲剧人物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介于两种人之间的另一种人“这些人不具有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者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这些人声名显赫,生活顺达”。[8]因此,作为权力象征的国王他的悲剧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对制定法律的轻率。而由于这种错误在文章中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体现在国王最爱的女儿身上。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公主在国王的想象中美若鲜花……国王深深地爱着她,密切地关注着她,也非常忧心和警惕地看着她。”[9]可见,国王如所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然而过犹则不及。因此后来,当他以国王或者说是严父的身份将自己女儿所深爱的人强制性送上了审判席上,也同时在为他自身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那位年轻的人远离了公主的生活,公主也会因埋怨而疏离他。第二种错误源于对人权的轻视,国王对待自己的子民就像对待一枚棋子,他以蔑视世人的态度造成很多家庭的悲剧,可以说他是社会悲剧根源的制造者,但同样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所以审判那天数以万计的人来观看,人们看的不仅仅是一场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更是在看公主背后所代表的王权的笑话。国王通过独权将痛苦施压给了自己的子民而满足了自己私欲,现在也由于这种独权将悲剧反噬到了自己身上。综上而言,在男权社会的大社会背景下,即使国王作为权力的最高拥有者,也避免不了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四、结语
《美女,还是老虎》中,当公主给爱人暗示的时候,无论那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都注定了男主走向悲剧的命运。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一直以来都喜欢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女性角色身上认为女性才是悲剧中的受害者,男性角色是造成一切女性角色悲剧的根源。而事实上,男性角色身上是带有的悲剧成分的,只是这种悲剧成分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的明显。相对于女性悲情角色的外显性而言,男性角色的悲剧则属于内隐性的,并且这种内隐性是依附于女性悲剧角色而表现出来。也因此,才会有那句男人统治着这个世界,女人统治着男人的说法。在男人和女人本就不能平起平坐的时代,他们之间如同天平的两端,注定是倾斜的.在这种倾斜的关系中,我们看到的似乎总是男性的高高在上,而女性则一直处于天平的低端。趋于弱势的人当然是悲惨的,但是看似高高在上的人也决不一定都是胜利者。
参考文献:
[1][8]亚里士多德.诗学[Z].罗念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刘志友.析马克思恩格斯悲剧内在根源论[J].新疆大学学报,1994(4)
[3]Connell,R.W.Masculinities Cambridge:Politary Press,2005
[4][6][7][9]张邱慧.美国名人名著短篇精选(1)[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2);65-80
[5]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15页
[6]杜鹏:《<奇境>中男性悲剧的循环》[J].文学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胡雪姗,汉族,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孙弘杨,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