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碱基编辑(base editor,BE)技术是一种基于CRISPR/Cas9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单碱基编辑具有高效、安全、副产物少等优势,其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锌指蛋白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技术、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elease,TALEN)技术、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CRISPR/Cas)技术,成为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家畜基因编辑育种、人类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发展.随着脱氨酶和Cas核酸酶的不断优化,单碱基编辑的准确率不断提高,靶向范围不断扩大,使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作者比较了历代基因编辑技术的优点与缺点,回顾了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主要功能结构、编辑原理和优化历程,分析了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重点阐述了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家畜抗病力、产肉率、产毛量和繁殖力等重要经济性状的改良及人类基因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单次改良家畜多个经济性状、攻克猪配子冷冻保存难题等方面的深入应用提出了设想.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