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长成为办学质量的领导者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ne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学校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校长的要求越来越高,校长要成为道德领导者、思想领导者、课程领导者……新时期校长担当的责任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的存在价值和终极目的。因此,在诸多的角色和责任中,校长价值领导的核心追求应是“成为办学质量的领导者”。
  一、与师生一起建构科学质量观
  1.让师生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念
  多年来,我国教育受“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文化影响,质量评价的依据一直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虽然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但是社会和学校还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其实,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不能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当下的学校改革,校长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师生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要以新的质量评价机制倒逼教育改革。学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评判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是否能够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用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只有树立这样的质量观,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以人为本。
  2.将师生的生命成长作为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校”的功能定位越来越多,对办学质量的内涵界定也越来越广,办学条件的优劣、教育资源的多少、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学水平和考试成绩的好坏等等,都成了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在探讨办学质量的提升时,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办学质量,更要抓主要矛盾,紧扣“人的发展”这一核心,把促进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师生的生命成长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还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因为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因子,也是体现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将“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旨归。
  3.将“为师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专家提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把“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基础扎实、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质量观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但是我们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只关注结果——把目光全部聚焦在最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上。诚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我们也应关注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达到这样的目标。从“教育成全生命发展”的角度认识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该是学校能否“为师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这个“成长方式”的寻找,既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应关注的结果。因此,校长应建立起大质量观,关照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将“为师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作为学校价值的重要追求和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才能让人得到真正发展。
  二、与师生一起设计成长路径
  1.一起探寻师生的生命成长需要
  任何生命体都有成长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看,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内在的需求和根本动力,作为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更应有自己的“成长需要”。要想让师生更好地成长,首要任务是和他们一起了解其成长需要。一方面,探寻个体发展的兴趣爱好,引导师生根据个体的特质寻找自己内在的欲望和兴趣点;另一方面,分析师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在此基础上将影响其生命发展的诸多需求进行综合归纳,探明师生的生命成长需要。
  2.一起寻找生命成长需要的方式
  人的生命成长有自己的方式,生命成长方式影响着人的发展状态。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方式成长会发展成为不同的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既要了解师生生命发展的方向和发展需求,更要为他们寻找适合其生命成长需要的方式,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一方面,探寻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师生平时留心观察和分析自己在现实中比较稳定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探寻他们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平时研究自己的学习特点,分析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探寻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其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建构起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方式。
  3.一起设计满足成长需要的路径
  人的生命成长有自己的最佳路径,按照不同的路径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汗水各有差异,所能达到的目标和境界也各不相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发展征途上都有最佳路径,这条路径师生自己可能明晰,也可能模糊,但无论清晰还是模糊,学校都应参与设计和规划。一方面,探寻师生的成长可能,让师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探寻自己可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另一方面,建构成长路径,让师生以现实基础为起点,以发展可能为目标,按照生命成长需要和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核心价值建构基本的发展路径:给教师建构起个体研究的目标和方式,为学生建构起群体和个体发展需要的课程。
  三、与师生一起组织教育实践
  1.在课程建构的实践中共成长
  校长要成为办学质量的领导者,必须是课程建构的领导者。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学校课程,而应是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师生一起共构学校课程。具体说,就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校的价值追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究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内容、建构方式和实践策略;让教师和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生本化建构,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本课程;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学生个体课程的规划、开发与实施,通过对个体课程的个性化建构,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个性课程。总之,校长要引导师生参与课程建构,让国家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和个体课程不断“满足儿童需要”,从而实现“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
  2.在课堂教学的变革中共成长
  校长要成为办学质量的领导者,必须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校长对课堂的领导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控制,更应引导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一起共构让生命得到成长的课堂。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校长就应引导教师围绕学生建构知识的方式设计探究路径,将课程建构和教学融通,在课程建构中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实施课程建构,让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课程。可以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自构—自主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探究课程,促进学生自构课程。二是“共构—交流学习”。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和师生对话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共构课程。三是“重构—反思学习”。让学生对自学和他学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师生总结、反思自构和他构课程的过程,促进学生重构课程。
  3.在课外活动的探究中共成长
  校长要成为办学质量的领导者,还必须是课外活动的领导者。校长对课外活动的领导不是自己去对课外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而是引导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一起构建让生命得到成长的活动。一方面,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校长可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活动需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课外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炼。在实施活动中,学校不能仅仅关注“精英”的展示,而应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真正地动起来,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历炼自己的才能,更好地成长。
  校长的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是最本质的工作应是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同的校长可能打造不同的教育质量,为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应是校长在办学质量方面永恒的追求。
  (李建成,江苏省洪泽中学,223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混凝土碳化深度值是评价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论述了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建立的方法,归纳了近年来各种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存在的问题
批评教育法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由于教育者对批评教育法原则的把握不到位及运用批评教育学的综合能力较差,受教育者对批评教学法的认知存在偏差等
听沈玉芬老师执教《晏子劝齐王》,感到沈老师的教学既简单又丰满。教学板块简单明了,教学内容却丰满充实;教学没有乱眼的"繁花",学生的身心却时刻"在场",充分经历着学的过程。沈
通过对孟子道德思想的梳理,概括孟子理想人格的要素:独立性、至诚、大丈夫气节。主要从孟子的“反求诸己”、“存心养性”、“持志养气”说探析其对当代大学生理性人格塑造的借
近几年,由于应试教育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同时还产生了数量不小的体育弱势群体。这些人由于自己的原因,往往对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表现
高校辅导员位居大学生教育最前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有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但是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因此,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高校辅
网络以其灵活、便捷和高度互动的特点成为实现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网络凭借其数字化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更高级别教育的机会.网络教学作为
为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没有“人”的进步,便没有“业
我国文化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特别是党中央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更加迅猛。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具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目前各类高等师范类学校用来培养合格教师的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阵地,它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