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中国自1949年到2014年财政支出数据统计结果,来判断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是否满足瓦格纳法则,并结合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原因。
关键字: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原因
一、重要理论简要概述
(一)财政支出规模评价指标
1.绝对指标:一国政府在财政年度内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绝对额。
2.相对指标:一国政府在财政年度内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相对额。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数額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数额占GNP的比重。(本文选用的指标)
(二)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是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大量实证资料进行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或GDP的比重将会提高 。
二、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历史数据以及与瓦格纳法则的相符度
从图可知:(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稳定,不满足瓦格纳法则。(2)1978年到1998年: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减少,不满足瓦格纳法则。(3)1998年公共财政建设的提出-至今: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变化满足了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逐渐扩大。
三、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政府面临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快速恢复经济,政府需要集中财力,也就是是在1919-1953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速度很快,1951来增长速度高达79.4%。从1953-1956年是我国一化三改造阶段,也是我国过渡时期,此时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增长较平稳,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这之后,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政府成了全能型政府,包干一切,这种经济体制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表现就是,财政支出数额占GDP的比重稳定在一定区间。一方面因为此时人民的需求被抑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偏好,一切听从政府安排。另一方面,因为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就是包干一切,从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到微观上的人民就业都是由政府控制,因为全能,所以职能不变或变化较小,这也决定了财政支出水平的相对稳定。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1.1978-1998年;国家财政转变阶段
在建国后将近30年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一直束缚在计划经济中,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经济体制面临着不得不改的局面。1978年之后,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高度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政府包干一切的全能型政府也得到改变,此时,政府不再是政治权力行使者、生产资料所有者、生产经营组织者统一体,企业逐渐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微观主体。到了1992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得到改变,财政按照传统方式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断弱化。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第一次真正按照市场要求建立财税体制。当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合理划分职权,理顺各种关系;大力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从1978-1998年,让市场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政府全能型政府职能不断弱化的过程,在财政支出上的表现就是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小的过程,即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逐渐缩小的过程。
2.1998-至今: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阶段
1998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要优化支出结构,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随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将建立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十五”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由全能型政府逐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核心,要求此时的政府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而政府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然会加大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增长都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2]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4]贾康、阎坤.中国财政:转轨与变革. [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5]白亚鹏.试析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6]裴晓勇.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5(12).
[7]曹菲菲.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8]常世旺、韩仁月.公众主导还是国家主导: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评论.2008(6).
仰孝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
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字: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原因
一、重要理论简要概述
(一)财政支出规模评价指标
1.绝对指标:一国政府在财政年度内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绝对额。
2.相对指标:一国政府在财政年度内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相对额。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数額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数额占GNP的比重。(本文选用的指标)
(二)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是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大量实证资料进行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或GDP的比重将会提高 。
二、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历史数据以及与瓦格纳法则的相符度
从图可知:(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稳定,不满足瓦格纳法则。(2)1978年到1998年: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减少,不满足瓦格纳法则。(3)1998年公共财政建设的提出-至今: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变化满足了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逐渐扩大。
三、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政府面临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快速恢复经济,政府需要集中财力,也就是是在1919-1953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速度很快,1951来增长速度高达79.4%。从1953-1956年是我国一化三改造阶段,也是我国过渡时期,此时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增长较平稳,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这之后,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政府成了全能型政府,包干一切,这种经济体制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表现就是,财政支出数额占GDP的比重稳定在一定区间。一方面因为此时人民的需求被抑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偏好,一切听从政府安排。另一方面,因为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就是包干一切,从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到微观上的人民就业都是由政府控制,因为全能,所以职能不变或变化较小,这也决定了财政支出水平的相对稳定。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1.1978-1998年;国家财政转变阶段
在建国后将近30年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一直束缚在计划经济中,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经济体制面临着不得不改的局面。1978年之后,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高度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政府包干一切的全能型政府也得到改变,此时,政府不再是政治权力行使者、生产资料所有者、生产经营组织者统一体,企业逐渐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微观主体。到了1992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得到改变,财政按照传统方式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断弱化。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第一次真正按照市场要求建立财税体制。当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合理划分职权,理顺各种关系;大力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从1978-1998年,让市场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政府全能型政府职能不断弱化的过程,在财政支出上的表现就是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小的过程,即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逐渐缩小的过程。
2.1998-至今: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阶段
1998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要优化支出结构,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随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将建立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十五”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由全能型政府逐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核心,要求此时的政府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而政府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然会加大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增长都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2]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4]贾康、阎坤.中国财政:转轨与变革. [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5]白亚鹏.试析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6]裴晓勇.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5(12).
[7]曹菲菲.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8]常世旺、韩仁月.公众主导还是国家主导: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评论.2008(6).
仰孝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
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