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篮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及轨迹预测优势,对“位置假说”和“轨迹预测假说”进行检验与拓展.方法:实验一受试者为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1.04±2.02岁)和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3.5±1.87岁);实验二新招募受试者24人,其中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0.42±1.44岁)、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2.75±2.05岁).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消失范式.受试者追踪多个在电脑屏幕上运动的客体,运动过程中客体可能短暂消失然后重新出现,要求受试者持续追踪目标并报告它们的最终位置
【机 构】
: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84;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南京 210023;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084;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杭州 311121;杭州师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篮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表现及轨迹预测优势,对“位置假说”和“轨迹预测假说”进行检验与拓展.方法:实验一受试者为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1.04±2.02岁)和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3.5±1.87岁);实验二新招募受试者24人,其中篮球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20.42±1.44岁)、普通大学生12人(平均年龄22.75±2.05岁).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消失范式.受试者追踪多个在电脑屏幕上运动的客体,运动过程中客体可能短暂消失然后重新出现,要求受试者持续追踪目标并报告它们的最终位置,并且操控了目标数量和运动客体消失后重现的位置.相比于实验一,实验二延长了重现位置与消失点的距离.追踪正确率由每个试次中正确追踪目标的个数除以总个数获得.结果:实验一显示,当目标重现在沿轨迹运动的预测点时,两类人群的多目标追踪正确率均好于轨迹旋转90度点(预测点正确率0.813±0.015,逆时针90度点正确率0.719±0.019,顺时针90度点正确率0.727±0.019,P运动员<0.001,P大学生<0.001).实验二显示,当目标重现于预测点远点时,篮球运动员的追踪正确率好于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追踪正确率0.743±0.020,普通大学生追踪正确率0.586±0.026,P<0.01,偏η2=0.455).另外,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两类人群都在目标重现于消失点位置时追踪正确率最高.结论: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都具有轨迹预测能力,篮球运动员的优势在于追踪表现更好且对轨迹预测延伸得更远,能更有效地预测更远的位置.多目标追踪中“位置假说”和“轨迹预测假说”两种理论可并存,其中位置优势是稳定的,对轨迹的预测易受容量、距离、人群等因素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肩关节镜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期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复苏期躁动(EA)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麻醉复苏期的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根据Richmond量表记录患者EA评分.比较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复苏期低体温、复苏期寒战和EA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发生EA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EA的发生率和评分分别为22%和0(0
目的:建立世居平原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为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2020年到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进行测试的1494名平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778人、女运动员716人,来自游泳、田径、自行车、赛艇、铁人三项和现代五项6个项目.晨起(7:00~8:00)空腹状态下抽取运动员肘静脉血6 ml,其中EDTA抗凝2 ml,无抗凝4 ml,分别储存在真空管中,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试.结果:(1)与文献报道的运动员血
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和二次预防需要综合的心脏康复,高效的训练方式是关键.近些年来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被大量探索应用,并与传统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进行了比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综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心脏康复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冠心病、心衰等康复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衰人群的心肺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心衰病人心脏功能,且总体上,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好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尽管高强度间歇训练并未显著提高二次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安全性仍需要大样本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