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学会记事。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难,牢记记叙文的六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述就可以了。但把握好详略、写得具有感染力就有难度了。确定详略的标准只有一个:对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大小。拿课文《散步》来说,起因(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与出现矛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以及结局(走小路)肯定都要略写,解决问题(“我”的思考、抉择,母亲的灵活变通)的过程要详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家庭和谐的重视、对母亲的孝敬、对儿子的顾惜,看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对孙子的关爱,看到了这个温暖和谐的家给予每位家人心灵的滋润。
要想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就要使之“形象化”,仅仅使用抒情或者议论的语句是不够的,在描述一些关键性的事物或情节时应尽量少用概述性的语句,多用描述性的语句。比如你要写一个人好看,用几个诸如“漂亮”之类的形容词只是给人理性的认识,具体描绘出此人的长相,诸如“眼睛如何明亮,像……”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写你看她的眼睛的感觉才更有感染力。再比如你只说一条小狗非常可爱,远远不如描绘具体的场景更能打动人,写小狗如何乖巧,诸如你一进门它就帮你叼拖鞋,你不开心时,它用脑袋蹭你的腿撒娇等。从审美上来讲,我们东方人讲究含蓄美。含蓄不仅本身有不张扬的可贵品质,还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只是描绘一个画面,不想抒情也不想议论,到底里面蕴含多少深情,你自己體味就是,你有多深情,就能体味到多深的感情。
(许妍老师)
因为我爱吃鱼,所以妈妈总是做各种鱼给我吃,红烧鱼、清蒸鱼、水煮鱼等,我每次都吃得大呼满足。
那天放学一进家门,熟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丢下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前。果然,餐桌上是我情有独钟的红烧鲤鱼。妈妈一如既往地把盘子推到我眼前,说:“宝贝,你现在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儿!”妈妈说完,把筷子伸向了鱼尾巴。我感到很诧异:鱼尾巴上都是刺,有什么好吃的?妈妈也许是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起头温柔地看着我,笑着问:“你怎么不吃了啊?”
“妈妈,你为什么吃鱼尾巴啊?”我问。
妈妈愣了一下,坦然地说:“因为妈妈喜欢吃鱼尾巴。”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点了点头。
从此,每次吃鱼,我都会把鱼尾巴留下来,因为妈妈喜欢吃。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坐在饭桌前,妈妈特意做了一盘鱼。看着美味的鱼,我忍不住大喊:“我妈喜欢吃鱼尾巴!你们谁都不许跟她抢!”
热热闹闹的餐桌,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是一阵大笑。我本来嚼着一大块鱼肚子上的肉,听到他们的大笑声,三两下把鱼肉咽进肚子,问:“你们笑什么?”
奶奶拍了拍我的脑袋,问:“谁告诉你妈妈喜欢吃鱼尾巴的?”
我得意地说:“那当然是妈妈告诉我的,每次煮了鱼,妈妈都吃鱼尾巴!”
奶奶问:“你吃过鱼尾巴吗?”
“我才不吃呢,净是刺。”我说。
这时,爸爸夹了一块鱼肉放到奶奶碗里,说:“吃菜!吃菜!别光说话啊!”
这是一块鱼肚子上的肉,肉质鲜嫩,是我最喜欢吃的那部分。奶奶见我盯着这块鱼肉,马上把它夹到我的碗里。
“奶奶,你不喜欢吃鱼吗?”我问。
“喜欢啊。”奶奶说着,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到碗里,奶奶夹的也是鱼尾巴上的肉。
我惊奇地问:“奶奶,你也喜欢吃鱼尾巴?”
奶奶说:“是啊!”
奶奶的话音刚落,妈妈就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放到奶奶碗里,把那块鱼尾巴上的肉夹走了。妈妈笑着说:“妈,您老了,牙齿不好,鱼尾巴上有太多刺,还是给我吧。”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和爱:妈妈的爱,奶奶的爱,爸爸的爱,一家人之间的爱!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很多时候都在骗我,他们说自己爱吃肥肉是假的,不爱买新衣服是假的,诸如此类,但假话背后的爱是真的。
(指导老师 黄玉平)
简 评
爱不需要大声说出来,爱体现在一个个举动中。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温馨的关于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爱的家庭。故事从妈妈吃鱼尾巴讲起,讲到过年一家人吃饭,爸爸给奶奶夹鱼,是尊老,奶奶给“我”夹鱼,是爱幼。妈妈为“我”煮鱼,却只吃鱼尾巴,是爱女。“我”为妈妈留鱼尾巴,争鱼尾巴,是爱母。一家人满满的爱,都在行动中。
(黄玉平老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学会记事。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难,牢记记叙文的六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述就可以了。但把握好详略、写得具有感染力就有难度了。确定详略的标准只有一个:对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大小。拿课文《散步》来说,起因(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与出现矛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以及结局(走小路)肯定都要略写,解决问题(“我”的思考、抉择,母亲的灵活变通)的过程要详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家庭和谐的重视、对母亲的孝敬、对儿子的顾惜,看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对孙子的关爱,看到了这个温暖和谐的家给予每位家人心灵的滋润。
要想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就要使之“形象化”,仅仅使用抒情或者议论的语句是不够的,在描述一些关键性的事物或情节时应尽量少用概述性的语句,多用描述性的语句。比如你要写一个人好看,用几个诸如“漂亮”之类的形容词只是给人理性的认识,具体描绘出此人的长相,诸如“眼睛如何明亮,像……”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写你看她的眼睛的感觉才更有感染力。再比如你只说一条小狗非常可爱,远远不如描绘具体的场景更能打动人,写小狗如何乖巧,诸如你一进门它就帮你叼拖鞋,你不开心时,它用脑袋蹭你的腿撒娇等。从审美上来讲,我们东方人讲究含蓄美。含蓄不仅本身有不张扬的可贵品质,还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只是描绘一个画面,不想抒情也不想议论,到底里面蕴含多少深情,你自己體味就是,你有多深情,就能体味到多深的感情。
(许妍老师)
因为我爱吃鱼,所以妈妈总是做各种鱼给我吃,红烧鱼、清蒸鱼、水煮鱼等,我每次都吃得大呼满足。
那天放学一进家门,熟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丢下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前。果然,餐桌上是我情有独钟的红烧鲤鱼。妈妈一如既往地把盘子推到我眼前,说:“宝贝,你现在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儿!”妈妈说完,把筷子伸向了鱼尾巴。我感到很诧异:鱼尾巴上都是刺,有什么好吃的?妈妈也许是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起头温柔地看着我,笑着问:“你怎么不吃了啊?”
“妈妈,你为什么吃鱼尾巴啊?”我问。
妈妈愣了一下,坦然地说:“因为妈妈喜欢吃鱼尾巴。”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点了点头。
从此,每次吃鱼,我都会把鱼尾巴留下来,因为妈妈喜欢吃。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坐在饭桌前,妈妈特意做了一盘鱼。看着美味的鱼,我忍不住大喊:“我妈喜欢吃鱼尾巴!你们谁都不许跟她抢!”
热热闹闹的餐桌,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是一阵大笑。我本来嚼着一大块鱼肚子上的肉,听到他们的大笑声,三两下把鱼肉咽进肚子,问:“你们笑什么?”
奶奶拍了拍我的脑袋,问:“谁告诉你妈妈喜欢吃鱼尾巴的?”
我得意地说:“那当然是妈妈告诉我的,每次煮了鱼,妈妈都吃鱼尾巴!”
奶奶问:“你吃过鱼尾巴吗?”
“我才不吃呢,净是刺。”我说。
这时,爸爸夹了一块鱼肉放到奶奶碗里,说:“吃菜!吃菜!别光说话啊!”
这是一块鱼肚子上的肉,肉质鲜嫩,是我最喜欢吃的那部分。奶奶见我盯着这块鱼肉,马上把它夹到我的碗里。
“奶奶,你不喜欢吃鱼吗?”我问。
“喜欢啊。”奶奶说着,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到碗里,奶奶夹的也是鱼尾巴上的肉。
我惊奇地问:“奶奶,你也喜欢吃鱼尾巴?”
奶奶说:“是啊!”
奶奶的话音刚落,妈妈就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放到奶奶碗里,把那块鱼尾巴上的肉夹走了。妈妈笑着说:“妈,您老了,牙齿不好,鱼尾巴上有太多刺,还是给我吧。”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和爱:妈妈的爱,奶奶的爱,爸爸的爱,一家人之间的爱!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很多时候都在骗我,他们说自己爱吃肥肉是假的,不爱买新衣服是假的,诸如此类,但假话背后的爱是真的。
(指导老师 黄玉平)
简 评
爱不需要大声说出来,爱体现在一个个举动中。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温馨的关于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爱的家庭。故事从妈妈吃鱼尾巴讲起,讲到过年一家人吃饭,爸爸给奶奶夹鱼,是尊老,奶奶给“我”夹鱼,是爱幼。妈妈为“我”煮鱼,却只吃鱼尾巴,是爱女。“我”为妈妈留鱼尾巴,争鱼尾巴,是爱母。一家人满满的爱,都在行动中。
(黄玉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