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节令是立夏 春林初盛为小满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个节气像是脾气各异的掌控者,平衡着四季的阴与阳、热与寒,也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此时,了解节令、气候的变化,补充一些带着四季气息的当令食物,可以协调身体与自然的“沟通”。
  初夏之时 养心之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约为每年5月5日或6日,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开始进入夏天。立夏是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传统中医认为春生夏长,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养护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思维活动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或者几片生姜,可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小满节气 谨防暑热湿邪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约在每年5月20-22日之间,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所以叫小满。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小满时期,湿热气候明显,适当出汗有降低体温、排出湿气的作用,因此适量运动排汗有清热除湿的效果。
  小满节气是暑气湿热交织的时期,此时空气湿度大,加上气温高,这给病菌滋生造成了有利条件。除了天气闷热、潮湿,平时的饮食不当,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易导致脾胃不和,蘊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皮肤病。皮肤病具有反复性、难治愈等特点,所以在这小满节气,暑热湿邪皮肤病的多发期,要特别注意。
  现有时令美食两款,助您轻松度夏。
  颜值高 味道鲜的荷叶凤脯
  荷叶凤脯肉质鲜嫩,清香适口,具有补益强身,解暑利湿之功效。
  配料: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1.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2.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
  3.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需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其他文献
如果平均每天食用20克左右的坚果,能将一个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降低近30%,癌症风险降低约15%。  坚果是健康食品,其营养丰富,且不同的坚果对人体有不同的好处。它不仅扮演着零食的角色,可以补给身体营养和增加能量,而且能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具有抗癌之功效。什么,你不相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吧。  研究一:每天约20克坚果降低多种疾病风险  每天到底吃什么才算健康?科学家一直尝试证
肝火旺虽不是大毛病,却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先通过下面症状,测一测你是否有肝火旺的表现。  小测试:  1.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2.胸胁胀满或胀痛,便秘。  3.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有情志内伤病史。  测试结果分析:以上四方面是辨别肝火证的基本依据,也是诊断肝火证的依据。如果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症状,则表明你中了肝火旺的招。  現在,我们对肝火的了解就从三个问号开始吧。 
本文以临潭方言准话题标记“把”为研究对象,描写和分析了临潭方言领主属宾句即“NP1+把+NP2+VP”的构成、体貌和语气。运用功能理论、话题理论、构式理论、自然焦点理论探讨了临潭方言领主属宾句的语义,认为该句式是一个构式,介词“把”类似准话题标记,句末的V是该句的自然焦点。并借助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理论,考察了临潭方言领主属宾句的来源和形成动因。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临潭及临潭方言概况,
乳痈是哺乳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急骤,化脓迅速,对母婴健康均有严重影响,自1997年以来,本人运用拍法为主治疗急性乳痈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经过几年的理论摸索和实践检验,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即前三个学期的基本德育教育;第四、五学期实施校企合作专班德育教育;第六学期由校企共同合
照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怀玉山-天目山被动边缘盆地和江南古岛弧(南华裂谷)界线附近,属扬子准地台(Ⅰ1)之钱塘台褶带(Ⅱ2)之华埠-新登拗褶带(Ⅲ4)之龙源村-陈村隆褶束(Ⅳ5)西南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