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氧氟沙星的药效学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了左旋氧氟沙星对家禽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后效应(PAE),观察了其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左旋氧氟沙星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家禽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O74等标准菌株的MIC介于0.05~0.20 μg/ml 之间,而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介于0.20~0.80 μg/ml 之间.左旋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呈浓度依赖性.左旋氧氟沙星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分别按每升水25 mg、50 mg、100 mg及氧氟沙星按每升水50 mg混饮4 d,治愈率分别为81.3%、90.6%、93.8%、68.8%,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9.4%.
其他文献
在梨木虱和小菜蛾幼虫发生高峰期 ,用 2 4 %阿维·毒乳油防治 ,其药效显著优于 4 8%的毒死蜱和1 8%阿维菌素 ,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At the peak of the larvae of Pipi and
目的通过干预把Tcu-M型宫内节育器(IUD)放到子宫内膜腔的宫底部位,观察其避孕效果。方法上环时即时B超测距,子宫纵切图像上测量IUD上缘至宫底外缘距离,其设定距离是≤14 mm,
目的:筛选对于黑木耳细胞壁破壁效果好的几丁质酶产生菌株。方法:从浙江、陕西、湖北等地栽培黑木耳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1株产几丁质酶活力较强的菌株BSCH0802,结合菌落形态、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清除HBV的作用贯穿治疗的始末,并与抗HBV治疗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解抗HBV免疫学应答特点与抗HBV治疗相关问题的关系,现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CH
20世纪是大豆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 ,本文从大豆的区划、优良品种的育成及推广、良繁体系和产业化建设、种质资源拓宽与改良、雄性不育及三系配套、高产栽培模式、国外栽培技术
和IFN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又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对肾癌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发摘要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以IL-2和IFN为主的免疫治疗成为主要的
目的 分析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PLO)这一少见病的临床特点,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方法 对在我院就诊的4例PLO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
通过 1999— 2 0 0 0年的系统调查 ,初步明确浙南地区菜田蜘蛛种类和发生趋势 ,发现其主要优势种为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 ,分别占菜田蜘蛛总数的 4 0 .74 %和 30 .93%。栖
设计桑树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异引物,扩增并分析了桑属育71-1和桑莲2个品种的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其长度分别为414 bp和417 bp,且富含A/T.该序列有421个分析性
小叶茶 ( Ribespulchellum Turcz.) ,又称美丽茶、碟花茶子、酸麻子 ,为虎耳草科 ( Saxifra-gaceae)落叶灌木 ,高 1~ 2 m,生于山坡与沟谷 ,分布于北温带地区 ,我国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