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的环境规制策略演化博弈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的环境规制策略选择是中国推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三方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各方主体的环境规制策略演化,并引入公众参与的声誉损失模型,探讨公众参与下三方主体环境规制的博弈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在中央政府选择宽松监管、地方政府选择执行环境规制、企业选择治污的情形下,三方主体可达到理想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且各主体行为策略选择只受稳定性条件中参数取值的影响,不受各主体选择概率的影响;而公众参与可促使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演化至治污状态,使理想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提前到达.为强化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效果,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完善中央政府对黄河流域沿线地方政府的奖惩机制;二是强化黄河流域沿线地方政府的环保履责;三是落实黄河流域沿线城市中污染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
其他文献
分层教养即家长根据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的一种独特且有针对性的教养方式.分层教养以人格阶段论和自我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有助于促进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和谐,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监督阶段.
在走向优秀的路上学生容易选择逃避——具体表现为缺乏上进心、害怕失败但又害怕成功.所以,作为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约那情结”犹如摆动着的钟摆,左端是对优秀的期待,右端是对困难的逃避.可是,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要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约那情节.结合典型案例,理清约那情结形成的内在机理,可以为学生的个体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路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基于疾病谱演变规律,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立以预防为中心、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演进发展过程.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立了以预防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地防治了恶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的人群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编织起全体社会成员抵御疾病风险的安全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
基于文献研究,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实施,历经“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等;梳理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特征,其共性体现为:大师汇聚、学生素质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科研成果卓著、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等;评析了国际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阐释了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建设路径、取得成就.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文献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四个自信”,进而为
两名小学生因一点小矛盾大打出手、互不相让,都认为是对方的过错.班主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首先,分别对两人进行了谈话,引导两人学会换位思考,共情对方,学会控制情绪,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矛盾;其次,开展家庭课堂活动,帮助家长们意识到情绪智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用积极、稳定的情绪面对生活;再次,在班里设立“情绪信箱”,鼓励学生写下“情绪问题”,投进信箱,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出解决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
孩子出生以后,我们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仅仅是自己,生活重心会迅速而猛烈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我们努力地去抚养、照料孩子,无时无刻不优先考虑孩子,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放弃了自我的需求与成长,比如为了孩子辞职陪着孩子上学,或为了孩子的课外班,放弃自己出差或者外出旅游的机会,或是为了照顾孩子,连朋友、同学聚会也不参加了.我们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这样做对孩子、对自己真的好吗?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我们除了是父母,更是我们自己,同样需要被照料.
一、偶然相遇rn2015年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心理老师.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时,学校教导处主任这样跟我说:“小徐啊,按照规定,教导处是要统一给新老师安排听课任务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课,该怎么给你安排呢?要不我先来打听打听,小徐你也回去想想.”回去之后,我确实想了很多,没有心理课听、没有师傅带、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没有,这心理课该怎么上?
家长的认知偏差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认知偏差的来龙去脉值得深思.家长应该对认知偏差有一个整体的理解:(1)要明确认知偏差的含义及特点.(2)要多角度地对认知偏差予以原因剖析,比如从错误观念、不当期望、不良比较、常识误用等方面分析.(3)总结如何减小认知偏差的措施,例如,预设发展性的期望、掌握孩子更多信息、不随便给孩子施压、借助偏差引发孩子的积极动力等,以尽量使认知偏差的消极作用最小化,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基于对社会工作领域广泛运用的“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自我评价工具”(SWCCSA)的本土化,界定中国情境下文化胜任力的内涵,形成了由文化意识、知识获取、技能发展和实践能力四个维度构成的SWCCSA-中国版本,并对1000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在职的社会工作者展开测量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身份属性、文化背景、实践经验、是否接受培训等因素显著影响文化胜任力水平.提出社会工作教育者应自觉回应来自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打造理论、实务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胜任力教学体系,在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全面分析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相对较低;中等收入群体内部层级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目标升级改版,一方面,升级中等收入群体定义标准;另一方面,升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提出新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方案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1)宏观层面的“扩中”“促中”“育中”策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