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1]。高校在读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党和人民对其充满了殷切期望。大学生青年要紧紧把握住在校的美好时光,力求综合发展,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拼搏奋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给予青年[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应该提升自我,追求上进,挑起时代重担,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我们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研习专业,精通所学。在校期间,踏实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本职工作。我们要利用并珍惜在校学习的环境氛围,多读书,读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学位学历是我们走出校园求职的敲门砖,专业知识是我们踏入社会从业的基本功。学生迈入校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师求学,精通专业。而浮躁懒散,碌碌无为,不勤于读书进修,不善于学术研究,那就枉为学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仅专业所学,还需涉猎广泛。
社会实践,躬行亲临。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由胡桃说起,谈到认识与实践:要在实际行动中,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感性认识和正确的理性认识[3]。我们不能仅限于校园里的书纸上,还要高频利用课余假期投身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什么是“精准扶贫”,什么是“老兵精神”,什么是“文化遗产”......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讲:很多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到实践中去,就容易明白,容易解决。我们大学生就需要这样,到社会中去参与实践,躬行获真知。
学生工作,奠基职场。大学是一个综合舞台,需要我们全面提升。要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加社团、进学生会,去锻炼自己,去要求自己,去为不久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学生干部,是干部,但又是学生,需要我们接触不同的人际,处理不同的事务,对接不同的方面,不太容易。可恰恰就是这个过程,有得有失,锻炼是必有的,成长是肯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中讲到:“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赴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4]”。你有这段团队奉献付出的经历,你就先于周围的人步入社會,提前探知就业规律,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处理日常事务,顺手很多。
公益志愿,扬善奉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陕北七年,他真的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5]。很多时候,需要牺牲自我、给出自我。大学生要有这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奉献精神,多参与校内校外的公益志愿,不求回报,无悔付出。但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和经历的,或许正在默默反馈给我们自己。殊不知,回头发现,收获的,正好是我们先前奉献出去的。
沉淀思想,积累成长。大学期间在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要建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我认为,大学里真正的成长,不是在乎外在虚有的荣誉和称号,而是重内心的沉淀和积累,这才是最实在的。老师讲过,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大学生的真正追求,莫在于此。思想沉淀下来,继而方可指导我们不断实践积累,成长成才。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在积累自己,在完善自己,蓄力待发。待那时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定是势不可挡的主力军、前仆后继的担当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研究,2017,(11).
[3]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0.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金伟军(1996年—),男,汉族,甘肃兰州,助理经济师,本科,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给予青年[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应该提升自我,追求上进,挑起时代重担,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我们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研习专业,精通所学。在校期间,踏实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本职工作。我们要利用并珍惜在校学习的环境氛围,多读书,读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学位学历是我们走出校园求职的敲门砖,专业知识是我们踏入社会从业的基本功。学生迈入校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师求学,精通专业。而浮躁懒散,碌碌无为,不勤于读书进修,不善于学术研究,那就枉为学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仅专业所学,还需涉猎广泛。
社会实践,躬行亲临。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由胡桃说起,谈到认识与实践:要在实际行动中,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感性认识和正确的理性认识[3]。我们不能仅限于校园里的书纸上,还要高频利用课余假期投身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什么是“精准扶贫”,什么是“老兵精神”,什么是“文化遗产”......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讲:很多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到实践中去,就容易明白,容易解决。我们大学生就需要这样,到社会中去参与实践,躬行获真知。
学生工作,奠基职场。大学是一个综合舞台,需要我们全面提升。要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加社团、进学生会,去锻炼自己,去要求自己,去为不久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学生干部,是干部,但又是学生,需要我们接触不同的人际,处理不同的事务,对接不同的方面,不太容易。可恰恰就是这个过程,有得有失,锻炼是必有的,成长是肯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中讲到:“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赴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4]”。你有这段团队奉献付出的经历,你就先于周围的人步入社會,提前探知就业规律,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处理日常事务,顺手很多。
公益志愿,扬善奉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陕北七年,他真的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5]。很多时候,需要牺牲自我、给出自我。大学生要有这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奉献精神,多参与校内校外的公益志愿,不求回报,无悔付出。但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和经历的,或许正在默默反馈给我们自己。殊不知,回头发现,收获的,正好是我们先前奉献出去的。
沉淀思想,积累成长。大学期间在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要建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我认为,大学里真正的成长,不是在乎外在虚有的荣誉和称号,而是重内心的沉淀和积累,这才是最实在的。老师讲过,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大学生的真正追求,莫在于此。思想沉淀下来,继而方可指导我们不断实践积累,成长成才。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在积累自己,在完善自己,蓄力待发。待那时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定是势不可挡的主力军、前仆后继的担当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研究,2017,(11).
[3]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0.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金伟军(1996年—),男,汉族,甘肃兰州,助理经济师,本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