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在土木工程结构 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抗震设计,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确保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 设计人员高度重视现场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能够进一步 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能,更好的确保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土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地震发生时,对一定范 围内的土木建筑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机理性损坏,这就给抗震设计的精准性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做好土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预防地震灾害是非常有 必要的,因而需要重视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 一定的参考。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的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就会产生地震,其属于不可抗自然灾害,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体会有轻微的感觉,一些地震会让人民的财产以及身心造成伤害, 影响个人的生活。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其主要是因为房屋土木建筑物稳定性能不够,从而出现的倒塌情况。因此做好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非常关键。只有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其 所带来的损失,确保人们的生活,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1.1实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做好抗震设计的工作,在进行建筑物选址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建筑物建设场地进行勘测,对于当地地面结构的牢固性展开研究,选择更好的地基建设场地。这一系列的做法,在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基础之上,提高了房屋的安全性,使得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1.2实现土木工程刚度水平的提升
當前阶段,经常会出现一些房屋在建设完毕之后坍塌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内心十分不安,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时候,建筑物的刚度很低。这就使得在遇到十分激烈的地质活动时,房屋无法承受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加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却能够帮助房屋提高刚度,更具抵抗外力性。
1.3减少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当前,要想尽可能的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的设计。但是,目前我国在进行房屋抗震时,还只是停留在增加一个隔离层来进行防震建设的工作上,这种做法十分不合理。要想真正的实现抗震性能的增加,就必须在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并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地震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小经济损失。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2.1 根据土木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随着土木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化,高层化,传统的只针对土木建筑物本身采取的抗震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土木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现代的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对土木建筑场地的勘测,对地质结构和土质等进行勘测后,汇总数据,根据抗震设计标准统一设计的过程。通过这种土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整体考虑,使最终的土木建筑达到抗震作用最大化,降低地震灾害对土木建筑的损坏。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会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会在以往地震灾害的等级范围内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土木建筑结构设计者以此目标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为了保证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对土木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找出漏洞和不足并不断完善抗震性能。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地址。对于提高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除了土木建筑本身外,土木建筑所在的地基状况也是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土 木建筑所在地的地层分布、土质状况、自然环境及周边人为因素都可能对土木建筑的抗震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地质对提高 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十分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抗震法》中对土木建筑地震灾害可能性和灾害等级十分关注,并根据灾害等级指标划分为甲乙丙丁 4 类,其中甲类地区的土木建筑需要具备预防大型地震的能力,安全性最高;乙类是存在遭受地震的可能性但是能够及时恢复的土木建筑地址类型;丙类适用于普通类型的土木建筑;丁类的安全级别最低,主要用于普通地区或安全级别高的地区的临时性土木建筑。因此土木 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参考并结合地址的安全级别。
2.3 土木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在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根据不同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当地的地震情况,选择轻质,强度高,一体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在地震 发生时,使土木建筑保持很好的一体性,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减少地震灾 害带来的破坏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创造,一定可以研究 出更好的抗震材料,发挥更好的抗震功能。
2.4 隔震层的使用。隔震层作为抵抗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土木 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的作用便是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房屋造成的破坏。在土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隔震层位于地基与土木建筑主体 之间。与传统的“硬碰硬”模式的抗震结构体系不同,隔震层的存在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限制传入土木建筑主体的地震能量,并减少土木建筑物共振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降低土木建筑地震反应的目的,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对土木建筑的破坏,确保结构安全。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土木建筑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布置隔震层的具体位置,当隔震层设计完成后应将其封闭。
2.5 土木建筑物的节点处设置。在发生地震的时隔震装置的能量会从土木建筑的地方逐渐从底部传输到顶部,能量是不断地发生的变化,因此 在土木建筑的每一个关键点设置的时候都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材料或者 抗震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传递所带来的影响。高层土木建筑使用隔震 装置会进一步加强自然周期,从而使得隔震装置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其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结构抗震设计,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控制, 从而能够达到抗战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郭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解析[J].四川水泥,2017(02):97.
[2]李祥娟.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J].民营科技,2016(10):177.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土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地震发生时,对一定范 围内的土木建筑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机理性损坏,这就给抗震设计的精准性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做好土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预防地震灾害是非常有 必要的,因而需要重视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 一定的参考。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的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就会产生地震,其属于不可抗自然灾害,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体会有轻微的感觉,一些地震会让人民的财产以及身心造成伤害, 影响个人的生活。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其主要是因为房屋土木建筑物稳定性能不够,从而出现的倒塌情况。因此做好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非常关键。只有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其 所带来的损失,确保人们的生活,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1.1实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做好抗震设计的工作,在进行建筑物选址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建筑物建设场地进行勘测,对于当地地面结构的牢固性展开研究,选择更好的地基建设场地。这一系列的做法,在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基础之上,提高了房屋的安全性,使得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1.2实现土木工程刚度水平的提升
當前阶段,经常会出现一些房屋在建设完毕之后坍塌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内心十分不安,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时候,建筑物的刚度很低。这就使得在遇到十分激烈的地质活动时,房屋无法承受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加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却能够帮助房屋提高刚度,更具抵抗外力性。
1.3减少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当前,要想尽可能的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的设计。但是,目前我国在进行房屋抗震时,还只是停留在增加一个隔离层来进行防震建设的工作上,这种做法十分不合理。要想真正的实现抗震性能的增加,就必须在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并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地震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小经济损失。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2.1 根据土木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随着土木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化,高层化,传统的只针对土木建筑物本身采取的抗震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土木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现代的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对土木建筑场地的勘测,对地质结构和土质等进行勘测后,汇总数据,根据抗震设计标准统一设计的过程。通过这种土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整体考虑,使最终的土木建筑达到抗震作用最大化,降低地震灾害对土木建筑的损坏。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会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会在以往地震灾害的等级范围内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土木建筑结构设计者以此目标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为了保证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对土木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找出漏洞和不足并不断完善抗震性能。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地址。对于提高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除了土木建筑本身外,土木建筑所在的地基状况也是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土 木建筑所在地的地层分布、土质状况、自然环境及周边人为因素都可能对土木建筑的抗震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地质对提高 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十分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抗震法》中对土木建筑地震灾害可能性和灾害等级十分关注,并根据灾害等级指标划分为甲乙丙丁 4 类,其中甲类地区的土木建筑需要具备预防大型地震的能力,安全性最高;乙类是存在遭受地震的可能性但是能够及时恢复的土木建筑地址类型;丙类适用于普通类型的土木建筑;丁类的安全级别最低,主要用于普通地区或安全级别高的地区的临时性土木建筑。因此土木 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参考并结合地址的安全级别。
2.3 土木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在土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根据不同土木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当地的地震情况,选择轻质,强度高,一体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在地震 发生时,使土木建筑保持很好的一体性,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减少地震灾 害带来的破坏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创造,一定可以研究 出更好的抗震材料,发挥更好的抗震功能。
2.4 隔震层的使用。隔震层作为抵抗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土木 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的作用便是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房屋造成的破坏。在土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隔震层位于地基与土木建筑主体 之间。与传统的“硬碰硬”模式的抗震结构体系不同,隔震层的存在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限制传入土木建筑主体的地震能量,并减少土木建筑物共振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降低土木建筑地震反应的目的,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对土木建筑的破坏,确保结构安全。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土木建筑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布置隔震层的具体位置,当隔震层设计完成后应将其封闭。
2.5 土木建筑物的节点处设置。在发生地震的时隔震装置的能量会从土木建筑的地方逐渐从底部传输到顶部,能量是不断地发生的变化,因此 在土木建筑的每一个关键点设置的时候都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材料或者 抗震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传递所带来的影响。高层土木建筑使用隔震 装置会进一步加强自然周期,从而使得隔震装置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其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结构抗震设计,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控制, 从而能够达到抗战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郭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解析[J].四川水泥,2017(02):97.
[2]李祥娟.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J].民营科技,2016(10):177.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