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忌与宜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常借助于课堂提问的形式;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展开教学的现状,结合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忌与宜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课堂;提问艺术
  
  1.忌提问的笼统性,宜有阶段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善于问,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把难点、重点突出,引导学生思考。但我们教师还要注意问法:什么时候问、什么阶段问以及怎样问。如果虽有提问而未精心设计、阶段不妥或方式不当,则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提问宜在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方式。
  
  2.忌问题太浅太难,宜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教师问题提得浅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激发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得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在思考的道路上走弯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易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教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俗话说:读书贵在有疑,有了疑问就有了思维的钥匙和起点。因此教师要巧妙设问,问题要具有典型性,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新颖度,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在紧张而有趣的思维活动中去寻找答案,获取新知识。同时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针对性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内容深浅不一。如果教师是以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目的,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为好,借以督促学习或调动积极性;若是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目的,则提问学习中等的学生为宜;假使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性问题,应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这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激励,对别的同学是辅导或引起思考;当然对于学习上自卑、胆子小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要容易一些,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可以用难度稍大一点的题,教育他们克服傲气,认真思考。例如,在学《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①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哪起步,为什么?②农村的改革改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其中第一个问题主要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第二个问题针对学习好的学生,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总之,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学生性格迥异,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忌提问的公式化,宜有多样性
  
  有些年轻教师意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积极提问以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然而因其设计的问题过于公式化,如原因(背景)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等,千篇一律导致不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还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被一个个问题“牵”着走,看起来气氛活跃,其实并未真正掌握求知的主动权。另外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如何掌握和控制提問的时机、提问的频率、提问的时间及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等将影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紧张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应抓住时机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在上课伊始,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教师宜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例如学习《宋明理学》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儒家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在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保持它的主流地位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此时学生的思维仍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老师可以提一些说明性和评价性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问题。教师还可以设计联线性的问题,让学生联联看,从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是否已经理解了。当快要下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或让学生设计表格的方式,设计一些总结性的问题,例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地位,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整节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下节内容有关的问题,如儒家思想到明清时期的地位又将如何呢?或请同学们回家后上网查阅有关宋明理学发展的情况,以促使学生课后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收稿日期:2010-06-11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1.引言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单方面的“绝对服从”作为学生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控制和压制,把学生当成被动和机械的受体。面对现在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紧跟教学的进度,亦要有效管理学生的秩序。由于师生双方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知识、权力悬殊,以及生活目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不可避免地形成“对立、分歧、相互干
期刊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策略。(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2)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对有的学科情有独钟,问之,我爱学。这里就是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1.诱发求知欲  1.1设导语来激趣,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在每节地理课中如都能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
期刊
1.素质教育内涵的模糊性  提到“素质”一词,人们往往很容易将它同道德品质方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科针对性不够,显得有些朦胧、模糊。  曾经有一个数学老师问我;你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可这在你们语文课上容易渗透,在我们数学课上怎么体现呢?我们就不能在数学课上大讲道德、品质、人文思想,那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提到了日程,怎样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摆在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作为思想挂帅的政治学科,更应该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当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尝试,以供同行们参考。  1.激发兴
期刊
【摘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学生  Primary Mat
期刊
【摘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课堂;45分钟;教学质量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
期刊
【摘要】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是干部培训的一贯目标。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学员的求学心理,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连接。  【关键词】党校;干部培训;心理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是党校进行干部培训努力追求的一贯目标。党校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握好学员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设计,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1.把握学员的求新心理,在常讲常新上下功夫   
期刊
【摘要】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写作修养和写作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练笔的相关策略,从而扮靓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方法;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道:“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