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烈日,讲“心静自然凉”可不是一句风凉话,这是降暑的最高境界,就像身心修炼一样,需要修炼。
关于王辉武的医德,在众人之中留下的好口碑是早有耳闻。当然,也早就听说约王辉武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病人。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拨通了王辉武医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声音,“好啊好啊,就十一点半吧,病人少些,到门诊来吧。”
明知他工作繁忙,还是硬着头发找上门。果然,已临近午餐时间,重庆附二院四楼门诊的楼道里挤满了人,其中一扇门口,标有醒目的“王辉武名中医”几个大字,排着长队。探头进去,王医生一下子认出了我,示意我稍等,继续手里的活儿。只见他从细心问诊,再三嘱咐,到送走病人后,他在门口跟下一位病人说,抱歉啊,突然有点事,稍等一下。
原本应该是一场放松的谈话,不料时间如此不充裕。扰乱他的正常工作,这反而让我有些歉意,于是再次约定两天后,一个周末的午后。
再次相见,脱去白大褂的王医生,身穿白色中式衬衫,标志性的方形眼镜,手里摇着蒲扇,看上去就像街坊邻居一样亲切。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川中道地农夫,怕死误入歧途,平生权钱少有,饿饭竟成财富,字与医生迥异,经常因祸得福,早出晚归庸碌,乐业虽迂不腐。”王医生曾写诗自嘲,他不是出身在医学世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生在四川资阳一个农民家庭,十岁时母亲离世,家庭非常艰苦,“当年全国闹大饥荒,我曾经一个星期未沾半粒米,只吃南瓜野菜,所以那些饿饭的记忆对我影响很大,磨练出我刻苦学习的精神。”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王辉武回忆说,他是怕饿死才学了医。
年幼的他还不懂“悬壶济世”的高尚涵义,单单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外公的影响下,开始用毛笔抄写《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珍珠囊》等中医启蒙读物,虽然事隔五十余年,至今抄写过的读物他还记忆非常深刻。
多年来王辉武惜时如金,读书已成为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从不玩麻将、扑克,至今每天下班后,仍还在办公室看一个小时的书才回家。
降暑求凉贵在“心静”
重庆人形容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会说“阴思倒阳”。王医生说,这个词语就含有中医的原理。中医十分重视阳气,“阳气”通俗的理解就是“能量”。《黄帝内经》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老子认为,阴阳为“生杀之本始”,“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可见,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夏季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王医生认为,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马克思曾有句:“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夏季最关键的保养就在于“气”的调节,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便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所谓的“伤神”便是如此。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一方面可以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调息静心。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比如适当地运动,适当地娱乐,适当地修身养性。而读书、练书法、篆刻,都是王医生自己静心的法宝。
消暑良方 以热解热
天气炎热,家家户户爱喝冷饮,冲冷水澡,以此让浑身顿感凉快。然而,这种清凉感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王医生十分反对大家在夏天里以冰制热的方式降暑。他认为最正确最健康的方式应是“以热解热”。饮上一杯热茶,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就促使体温下降1℃~2℃;洗个热水澡,感觉也与冲个冷水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将体内热量迅速排放出去。
因为夏季气温偏高,已接近于人的体温,而人体的散热方式以出汗液蒸发为主,每蒸发一些汗液可以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当人喝茶或洗热水澡时,“热”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信息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得到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强,于是将人体深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带走一部分热量。吃冷饮或洗冷水澡解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冷”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马上将信息报告给体温调节中枢,而温度中枢产生了“冷”的错觉,以至于大脑发布错误的命令。这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液分泌减少。虽然冷水冲去体表的部分热量,冷饮也使局部温度降低,但是,在总体上说,体内热量由于毛细血管、毛孔的收缩,分泌汗液减少,而难以及时顺利散发。所以,皮肤凉爽了一阵子后,又马上觉得热了起来。
喝热茶、洗热水澡、用热水擦身子或适量的运动,才是“以热制热”的良方。
无为而无不为 不谈养生亦是养生
老子推崇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指遵循自然,也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法都是遵守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的也正是道法自然的理念。王辉武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健康的降暑重点也在于此。
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王医生特别强调,现在众多人习惯处在空调的空间里的,不仅室内有空调,出门车里有空调,我们长期生存的空间就是违背大自然的人为环境里。于是,用他的话说,我们每天应该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常温下活动,适当地出出汗,排排毒,当体内热气排出,才能解暑。
谈到夏日饮食,王医生并没有像其他专家一样,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顺其自然,适合为宜,吃起舒服就吃。”关于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怎么做可以治疗什么病……人们过分关注这些规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现在已陷入了一个个养生的怪圈。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过分盲目保养也是一种病。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养生书都强。
王辉武推荐
夏日清新饮
配方:鲜竹叶芯15克 鲜荷叶15克 鲜薄荷叶克 鲜西瓜翠衣20克
作用:淡绿香透,微汗利水,养阴消暑,清心养性。
备注:水煎沸后,三分钟即可。
解暑药方
症状:口干舌躁、气阴两虚、全身乏力。
配方:西洋参10克、甘草6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即可。
关于王辉武的医德,在众人之中留下的好口碑是早有耳闻。当然,也早就听说约王辉武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病人。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拨通了王辉武医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声音,“好啊好啊,就十一点半吧,病人少些,到门诊来吧。”
明知他工作繁忙,还是硬着头发找上门。果然,已临近午餐时间,重庆附二院四楼门诊的楼道里挤满了人,其中一扇门口,标有醒目的“王辉武名中医”几个大字,排着长队。探头进去,王医生一下子认出了我,示意我稍等,继续手里的活儿。只见他从细心问诊,再三嘱咐,到送走病人后,他在门口跟下一位病人说,抱歉啊,突然有点事,稍等一下。
原本应该是一场放松的谈话,不料时间如此不充裕。扰乱他的正常工作,这反而让我有些歉意,于是再次约定两天后,一个周末的午后。
再次相见,脱去白大褂的王医生,身穿白色中式衬衫,标志性的方形眼镜,手里摇着蒲扇,看上去就像街坊邻居一样亲切。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川中道地农夫,怕死误入歧途,平生权钱少有,饿饭竟成财富,字与医生迥异,经常因祸得福,早出晚归庸碌,乐业虽迂不腐。”王医生曾写诗自嘲,他不是出身在医学世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生在四川资阳一个农民家庭,十岁时母亲离世,家庭非常艰苦,“当年全国闹大饥荒,我曾经一个星期未沾半粒米,只吃南瓜野菜,所以那些饿饭的记忆对我影响很大,磨练出我刻苦学习的精神。”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王辉武回忆说,他是怕饿死才学了医。
年幼的他还不懂“悬壶济世”的高尚涵义,单单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外公的影响下,开始用毛笔抄写《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珍珠囊》等中医启蒙读物,虽然事隔五十余年,至今抄写过的读物他还记忆非常深刻。
多年来王辉武惜时如金,读书已成为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从不玩麻将、扑克,至今每天下班后,仍还在办公室看一个小时的书才回家。
降暑求凉贵在“心静”
重庆人形容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会说“阴思倒阳”。王医生说,这个词语就含有中医的原理。中医十分重视阳气,“阳气”通俗的理解就是“能量”。《黄帝内经》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老子认为,阴阳为“生杀之本始”,“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可见,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夏季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王医生认为,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马克思曾有句:“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夏季最关键的保养就在于“气”的调节,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便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所谓的“伤神”便是如此。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一方面可以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调息静心。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比如适当地运动,适当地娱乐,适当地修身养性。而读书、练书法、篆刻,都是王医生自己静心的法宝。
消暑良方 以热解热
天气炎热,家家户户爱喝冷饮,冲冷水澡,以此让浑身顿感凉快。然而,这种清凉感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王医生十分反对大家在夏天里以冰制热的方式降暑。他认为最正确最健康的方式应是“以热解热”。饮上一杯热茶,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就促使体温下降1℃~2℃;洗个热水澡,感觉也与冲个冷水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将体内热量迅速排放出去。
因为夏季气温偏高,已接近于人的体温,而人体的散热方式以出汗液蒸发为主,每蒸发一些汗液可以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当人喝茶或洗热水澡时,“热”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信息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迅速得到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强,于是将人体深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带走一部分热量。吃冷饮或洗冷水澡解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冷”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马上将信息报告给体温调节中枢,而温度中枢产生了“冷”的错觉,以至于大脑发布错误的命令。这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液分泌减少。虽然冷水冲去体表的部分热量,冷饮也使局部温度降低,但是,在总体上说,体内热量由于毛细血管、毛孔的收缩,分泌汗液减少,而难以及时顺利散发。所以,皮肤凉爽了一阵子后,又马上觉得热了起来。
喝热茶、洗热水澡、用热水擦身子或适量的运动,才是“以热制热”的良方。
无为而无不为 不谈养生亦是养生
老子推崇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指遵循自然,也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法都是遵守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的也正是道法自然的理念。王辉武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健康的降暑重点也在于此。
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王医生特别强调,现在众多人习惯处在空调的空间里的,不仅室内有空调,出门车里有空调,我们长期生存的空间就是违背大自然的人为环境里。于是,用他的话说,我们每天应该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常温下活动,适当地出出汗,排排毒,当体内热气排出,才能解暑。
谈到夏日饮食,王医生并没有像其他专家一样,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顺其自然,适合为宜,吃起舒服就吃。”关于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怎么做可以治疗什么病……人们过分关注这些规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现在已陷入了一个个养生的怪圈。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过分盲目保养也是一种病。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养生书都强。
王辉武推荐
夏日清新饮
配方:鲜竹叶芯15克 鲜荷叶15克 鲜薄荷叶克 鲜西瓜翠衣20克
作用:淡绿香透,微汗利水,养阴消暑,清心养性。
备注:水煎沸后,三分钟即可。
解暑药方
症状:口干舌躁、气阴两虚、全身乏力。
配方:西洋参10克、甘草6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