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成功以来,CSSCI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界、科研管理界、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已有8年累计的数百万条引文数据,可通过网上查询,已被北大、清华、复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近200多个单位订购和使用,平均每天网络版被点击次数达数百人次。CSSCI为全国提供了社会科学研究与评价的系列服务,也为教育部、全国社科规划办提供决策咨询。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申报的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已将CSSCI作为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2000年2月成立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一独立实体机构,专门研制CSSCI及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2004年被评为“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目前基地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委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
CSSCl日益增长的影响不仅与其具有独特的检索功能有关,而且与其具有能定量测度广大同行对论著的引用、影响情况的独特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在CSSCI及其来源期刊倍受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其一,由于来源期刊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期刊影响因子,因此不少期刊不是在加强约稿、审稿等内涵上下工夫,而是一味追求被引用次数,不恰当缩小有效载文量数(如将有可能被引用的资料以一页以下的短文出现),有的期刊甚至弄虚作假,出现过度自引和不当互惠引用情况。
其二,一些来源期刊未经批准,一刊二版或多版,甚至个别期刊不顾论文质量,只要交纳版面费,可登可不登许多平庸与重复之作被发表,助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
其三,各科研管理部门、一些评价机构在奖励或统计论文时片面性、简单化严重,硬性规定只认可CSSCI来源期刊中的文章,以至来源期刊稿源大量积压,许多应该及时发表的论文不能及时发表,人为制造了正常的学术交流障碍。
其四,非来源期刊好稿源减少,发行量降低,尤其对那些学术水平不低、质量尚可的期刊打击甚大,不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发展。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确看待CSSCI来源期刊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了解来源期刊评选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编制任何索引及检索工具都要先确定收录范围,或统计范围,诸如收录哪些学科、何文种、哪些文献类型、时间段等。编制引文索引也不例外。从理论上说,有引文的任何学术成果的文献类型如期刊论文、报纸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都可以成为“来源文献”,但学术文献量大且杂,即使某一文献类型如学术期刊,也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收录。由于学术期刊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媒体,与专著等其他文献类型相比,具有出版及时、连续、稳定,内容新颖、形式规范、便于统计等特点,因此,国内外综合性大型引文索引主要或唯一以学术期刊为统计源,即常说的“来源期刊”。但是,将所有学术期刊都作为“来源期刊”也还太多,也没必要,因为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和加菲尔德引文定律告诉我们,对于某学科领域而言,少量的学术期刊登载了大量本领域的论文,少量的学术期刊被大量引用。如果将这些期刊分成若干区域的话,那么各区的期刊数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1:n:n2……(n约等于5,等于或大于1,不等于0)。这些定律与人们常说的二八律极为相似,即对于某学科领域而言,20%的学术期刊登载了本领域80%的论文,20%的学术期刊占整个引用的80%,20%的学术期刊占所有转载量的80%。根据这些原理,就可以选择少量的引用率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因为这些期刊可以反映大量的信息,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增强评价功能。目前美国SCI从世界上数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选择了数千种作为来源期刊,2006~2007年CSSCI则从中国大陆2773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选择了493种作为来源期刊。
对于具体一种学术期刊而言,人选CSSCI来源期刊的标准主要有三方面情况:被引情况、编辑规范情况和学科专家评审情况。其中被引情况主要是指被他引总被引次数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于1955年由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首次提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被国际期刊界和学术界公认为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期刊影响因子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是客观反映各期刊在学术领域的影响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排除不正当自引文献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同时为非来源期刊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处于同等的机会,并调动广大非来源期刊的办刊积极性,设立他引影响因子(只计算他刊引用情况)作为质量评选的主要指标。编辑规范主要指题名、作者及所属机构、引文标注及参考文献著录齐全情况、编辑部、编委会、作者学术影响力及审稿情况。其筛选步骤是:先对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加权排序,再由各指导委员或组织学科同行专家审议,最终确定来源期刊。经过这样定量定性的评价,真正好的期刊不在来源期刊中是很困难的。
可见,CSSCI来源期刊的评选是根据期刊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即布拉德福定律(二八律与此定律类似)进行的,是与国际SCI,SSCI,A&HCI和国内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评选原则一致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来之前,该法是最不错的办法。来源期刊是根据引文数据和一定的规则评选出来的,引文数据具有客观性,不是个别专家所能左右的。坚持来源期刊评选的公正、合理、科学是CSSCI能够存在、发展和具有权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来源期刊是各学科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高的期刊,一般说来,其影响也大,质量较高。但值得强调指出,由于CSSCI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是按一级学科评选的,二、三级及专门领域、跨学科、新兴学科的期刊、偏于应用性的期刊难免被关注不够,因此,绝不能说,非来源期刊中没有质量好的期刊,也不能说非来源期刊中没有好文章。如《社会科学论坛》的质量并不亚于某些来源期刊,一些真正做学问的大家、专家依然为非来源期刊撰稿。尽管来源期刊的评选具有期刊某些质量评选的要素,但来源期刊的评选并非就绝对等同于期刊质量的评选。引文数据、来源期刊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合理正确地使用它们,把它们作为论文评价、期刊评价、作者评价、学术机构评价的重要参考信息,那是非常有用的:反之,过度地解释和夸大其作用,特别是其评价作用,在当前学术引用不很规范,学术界自主性不强、评价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往往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危害。希望各科研、教育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各高校、各期刊社、各位人文社科人员能正确看待CSSCI来源期刊,既不要高估,亦不要忽视,不要搞绝对化,不要把不应有功能强加到CSSCI来源期刊和CSSCI上来,不要颁布硬性规定,不要将论文评价绝对等同于期刊评价。
CSSCI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一个全国性的“CSSCI咨询委员会”(2005年改名为“CSSCI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7家委员单位和技术、评价专家组成,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指导委员会对CSSCI来源期刊的选择等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作为委员单位的代表既有某个学科背景,大多又有科研管理经验。他们既要参加评审,又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科专家评审。CSSCI来源期刊评选是动态的,不是终身制,每2~3年进行一次。来源期刊动态评选是为了保证来源期刊或大多数期刊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影响、最有保存、检索意义的期刊,以保证统计源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来源期刊的评选目的是建立引文数据库,客观地反映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如果收录范围有较大遗漏,则将影响引文库的检索与评价参考职能,因此,为了提高期刊评选的科学性、全面性,既重视来源期刊、精品成果,又不忽视非来源期刊、非共识成果,正确把握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的辨证关系,促进品牌期刊与一般学术期刊的和谐发展,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关注更多的已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期刊,尤其是二、三级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特殊专业或专门领域、个别地区或边远地区的期刊及新刊,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参照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经验,建立CSSCI来源期刊各学科期刊扩大版。此举既可以避免来源期刊评选标准降低、数量过多,又可以关注更多的已达到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为各学术机构提供决策根据。CSSCI来源期刊的总数及各学科类来源期刊数量可以根据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总数和学术人口总数及各学科学术期刊数和各学科潜在论文作者数而定。人选扩大版期刊的评选原则、方法及其数量均应与来源期刊相同。
CSSCl日益增长的影响不仅与其具有独特的检索功能有关,而且与其具有能定量测度广大同行对论著的引用、影响情况的独特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在CSSCI及其来源期刊倍受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其一,由于来源期刊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期刊影响因子,因此不少期刊不是在加强约稿、审稿等内涵上下工夫,而是一味追求被引用次数,不恰当缩小有效载文量数(如将有可能被引用的资料以一页以下的短文出现),有的期刊甚至弄虚作假,出现过度自引和不当互惠引用情况。
其二,一些来源期刊未经批准,一刊二版或多版,甚至个别期刊不顾论文质量,只要交纳版面费,可登可不登许多平庸与重复之作被发表,助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
其三,各科研管理部门、一些评价机构在奖励或统计论文时片面性、简单化严重,硬性规定只认可CSSCI来源期刊中的文章,以至来源期刊稿源大量积压,许多应该及时发表的论文不能及时发表,人为制造了正常的学术交流障碍。
其四,非来源期刊好稿源减少,发行量降低,尤其对那些学术水平不低、质量尚可的期刊打击甚大,不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发展。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确看待CSSCI来源期刊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了解来源期刊评选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编制任何索引及检索工具都要先确定收录范围,或统计范围,诸如收录哪些学科、何文种、哪些文献类型、时间段等。编制引文索引也不例外。从理论上说,有引文的任何学术成果的文献类型如期刊论文、报纸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都可以成为“来源文献”,但学术文献量大且杂,即使某一文献类型如学术期刊,也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收录。由于学术期刊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媒体,与专著等其他文献类型相比,具有出版及时、连续、稳定,内容新颖、形式规范、便于统计等特点,因此,国内外综合性大型引文索引主要或唯一以学术期刊为统计源,即常说的“来源期刊”。但是,将所有学术期刊都作为“来源期刊”也还太多,也没必要,因为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和加菲尔德引文定律告诉我们,对于某学科领域而言,少量的学术期刊登载了大量本领域的论文,少量的学术期刊被大量引用。如果将这些期刊分成若干区域的话,那么各区的期刊数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1:n:n2……(n约等于5,等于或大于1,不等于0)。这些定律与人们常说的二八律极为相似,即对于某学科领域而言,20%的学术期刊登载了本领域80%的论文,20%的学术期刊占整个引用的80%,20%的学术期刊占所有转载量的80%。根据这些原理,就可以选择少量的引用率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因为这些期刊可以反映大量的信息,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增强评价功能。目前美国SCI从世界上数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选择了数千种作为来源期刊,2006~2007年CSSCI则从中国大陆2773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选择了493种作为来源期刊。
对于具体一种学术期刊而言,人选CSSCI来源期刊的标准主要有三方面情况:被引情况、编辑规范情况和学科专家评审情况。其中被引情况主要是指被他引总被引次数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于1955年由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首次提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被国际期刊界和学术界公认为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期刊影响因子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是客观反映各期刊在学术领域的影响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排除不正当自引文献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同时为非来源期刊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处于同等的机会,并调动广大非来源期刊的办刊积极性,设立他引影响因子(只计算他刊引用情况)作为质量评选的主要指标。编辑规范主要指题名、作者及所属机构、引文标注及参考文献著录齐全情况、编辑部、编委会、作者学术影响力及审稿情况。其筛选步骤是:先对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加权排序,再由各指导委员或组织学科同行专家审议,最终确定来源期刊。经过这样定量定性的评价,真正好的期刊不在来源期刊中是很困难的。
可见,CSSCI来源期刊的评选是根据期刊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即布拉德福定律(二八律与此定律类似)进行的,是与国际SCI,SSCI,A&HCI和国内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评选原则一致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来之前,该法是最不错的办法。来源期刊是根据引文数据和一定的规则评选出来的,引文数据具有客观性,不是个别专家所能左右的。坚持来源期刊评选的公正、合理、科学是CSSCI能够存在、发展和具有权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来源期刊是各学科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高的期刊,一般说来,其影响也大,质量较高。但值得强调指出,由于CSSCI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是按一级学科评选的,二、三级及专门领域、跨学科、新兴学科的期刊、偏于应用性的期刊难免被关注不够,因此,绝不能说,非来源期刊中没有质量好的期刊,也不能说非来源期刊中没有好文章。如《社会科学论坛》的质量并不亚于某些来源期刊,一些真正做学问的大家、专家依然为非来源期刊撰稿。尽管来源期刊的评选具有期刊某些质量评选的要素,但来源期刊的评选并非就绝对等同于期刊质量的评选。引文数据、来源期刊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合理正确地使用它们,把它们作为论文评价、期刊评价、作者评价、学术机构评价的重要参考信息,那是非常有用的:反之,过度地解释和夸大其作用,特别是其评价作用,在当前学术引用不很规范,学术界自主性不强、评价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往往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危害。希望各科研、教育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各高校、各期刊社、各位人文社科人员能正确看待CSSCI来源期刊,既不要高估,亦不要忽视,不要搞绝对化,不要把不应有功能强加到CSSCI来源期刊和CSSCI上来,不要颁布硬性规定,不要将论文评价绝对等同于期刊评价。
CSSCI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一个全国性的“CSSCI咨询委员会”(2005年改名为“CSSCI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7家委员单位和技术、评价专家组成,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指导委员会对CSSCI来源期刊的选择等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作为委员单位的代表既有某个学科背景,大多又有科研管理经验。他们既要参加评审,又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科专家评审。CSSCI来源期刊评选是动态的,不是终身制,每2~3年进行一次。来源期刊动态评选是为了保证来源期刊或大多数期刊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影响、最有保存、检索意义的期刊,以保证统计源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来源期刊的评选目的是建立引文数据库,客观地反映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如果收录范围有较大遗漏,则将影响引文库的检索与评价参考职能,因此,为了提高期刊评选的科学性、全面性,既重视来源期刊、精品成果,又不忽视非来源期刊、非共识成果,正确把握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的辨证关系,促进品牌期刊与一般学术期刊的和谐发展,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关注更多的已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期刊,尤其是二、三级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特殊专业或专门领域、个别地区或边远地区的期刊及新刊,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参照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经验,建立CSSCI来源期刊各学科期刊扩大版。此举既可以避免来源期刊评选标准降低、数量过多,又可以关注更多的已达到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为各学术机构提供决策根据。CSSCI来源期刊的总数及各学科类来源期刊数量可以根据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总数和学术人口总数及各学科学术期刊数和各学科潜在论文作者数而定。人选扩大版期刊的评选原则、方法及其数量均应与来源期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