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的疗效。
方法 将58例阿米巴痢疾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头孢噻肟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及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阿米巴痢疾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692-02中图分类号:R 725.7文献标识码:A
阿米巴痢疾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常用甲硝唑治疗,但有时效果并不满意,部分甚至出现耐药而转为慢性。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头孢噻肟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阿米巴痢疾患儿58例,全部病例粪便检查均找到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同时排除了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10个月~13.5岁,男30例,女28例,腹泻58例,其中果酱色大便占45.2%,黄色稀水便占29.2%,红白色黏液便占15.7%,鲜红色血丝便占9.9%;腹痛、腹胀或阵发性哭闹47例,发热40例,呕吐38例, 脱水25例,贫血12例。将5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儿年龄1岁2个月至13.5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10个月至1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7.5 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视病情给予退热、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钠注射剂50 mg/(k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以上治疗7天为1个疗程,应用1至2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1] 每例均于治疗14天后评估疗效,治愈:症状消失,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粪便化验连续3次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好转:症状好转,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未愈:症状未减轻,粪便性状亦无好转或有并发症,仍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治愈加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疗效较好。见表1。
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 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
讨论
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通过污染的食物与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并寄生于结肠腔内,以细菌、真菌或组织基质为食摄取营养。当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肠壁组织,大量增殖,体型变大,形成致病性滋养体,不断地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原发病灶。其致病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宿主的抵抗力、虫株的毒力、肠道内环境等有关,尤其是肠道共生细菌群的作用十分显著[2]。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传统药物是甲硝唑,然而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证实单用甲硝唑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许多病例经用甲硝唑治疗后虽症状改善,大便中仍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甚至极少数治疗无效,考虑存在耐药虫株[3]。由于肠道细菌为阿米巴原虫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提供了阿米巴原虫必
需的新陈代谢因子,增强其毒力,所以肠道细菌的繁殖有利于阿米巴原虫的生存,故在治疗阿米巴痢疾中应强调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共生菌群的作用,改变阿米巴赖于生存的肠道内环境,阻断阿米巴原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彻底根除。目前成人阿米巴痢疾多数是用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考虑到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儿童骨关节发育的影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儿科受到限制。
本组结果显示,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总有效率为96.7%,与郭爱平等[4]报道相近,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同时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持续时间与次数比对照组短(少)(P<0.05或0.01)。提示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能较快有效地杀灭阿米巴滋养体,从而提高小儿阿米巴痢疾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心电图测量标准化[J].临床
心电图杂志,1999,8(1):59-61.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2-1134.
[3]王堂明.氟哌酸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1,22(3):294-295.
[4]郭爱平,徐维群.婴幼儿阿米巴痢疾32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1,3(2):60-61.
(收稿日期:2008-10-29 修回日期:2008-11-28)
(编辑:梁明佩)
方法 将58例阿米巴痢疾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头孢噻肟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及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阿米巴痢疾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692-02中图分类号:R 725.7文献标识码:A
阿米巴痢疾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常用甲硝唑治疗,但有时效果并不满意,部分甚至出现耐药而转为慢性。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头孢噻肟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阿米巴痢疾患儿58例,全部病例粪便检查均找到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同时排除了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10个月~13.5岁,男30例,女28例,腹泻58例,其中果酱色大便占45.2%,黄色稀水便占29.2%,红白色黏液便占15.7%,鲜红色血丝便占9.9%;腹痛、腹胀或阵发性哭闹47例,发热40例,呕吐38例, 脱水25例,贫血12例。将5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儿年龄1岁2个月至13.5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10个月至1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7.5 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视病情给予退热、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钠注射剂50 mg/(k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以上治疗7天为1个疗程,应用1至2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1] 每例均于治疗14天后评估疗效,治愈:症状消失,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粪便化验连续3次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好转:症状好转,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未愈:症状未减轻,粪便性状亦无好转或有并发症,仍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治愈加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疗效较好。见表1。
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 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
讨论
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通过污染的食物与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并寄生于结肠腔内,以细菌、真菌或组织基质为食摄取营养。当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肠壁组织,大量增殖,体型变大,形成致病性滋养体,不断地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原发病灶。其致病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宿主的抵抗力、虫株的毒力、肠道内环境等有关,尤其是肠道共生细菌群的作用十分显著[2]。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传统药物是甲硝唑,然而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证实单用甲硝唑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许多病例经用甲硝唑治疗后虽症状改善,大便中仍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甚至极少数治疗无效,考虑存在耐药虫株[3]。由于肠道细菌为阿米巴原虫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提供了阿米巴原虫必
需的新陈代谢因子,增强其毒力,所以肠道细菌的繁殖有利于阿米巴原虫的生存,故在治疗阿米巴痢疾中应强调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共生菌群的作用,改变阿米巴赖于生存的肠道内环境,阻断阿米巴原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彻底根除。目前成人阿米巴痢疾多数是用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考虑到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儿童骨关节发育的影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儿科受到限制。
本组结果显示,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总有效率为96.7%,与郭爱平等[4]报道相近,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同时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持续时间与次数比对照组短(少)(P<0.05或0.01)。提示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能较快有效地杀灭阿米巴滋养体,从而提高小儿阿米巴痢疾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心电图测量标准化[J].临床
心电图杂志,1999,8(1):59-61.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2-1134.
[3]王堂明.氟哌酸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1,22(3):294-295.
[4]郭爱平,徐维群.婴幼儿阿米巴痢疾32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1,3(2):60-61.
(收稿日期:2008-10-29 修回日期:2008-11-28)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