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将继续聚焦“民生”,使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今年,北京正式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18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之一,《规划》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制过程。
回顾“十一五”,北京的科技发展成绩不俗——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近1200个,占全国的40%,申请中央财政经费235亿元,占全国的45%;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758亿元,年均增速1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5%;2006~2010年,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占全国的23.5%;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00余家;技术市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力量,并探索出促进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
一系列的成果,为改进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向“十二五”科技北京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就提到,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并推广应用一批适用技术及产品,使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食品安全搭上“快速检测车”
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继续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北京“十二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快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技术体系,试点示范并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装备和仪器”。
作为北京市科委2010年重大科技支持项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主要用于蔬菜和水果的移动抽检和现场快速检测。食品检测车内装有食品亚硝酸盐检测仪、台式农药残留测定仪、食品中心温度计等8套以上快检仪器。据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检测中心副主任周路明介绍,这套设备目前可以完成数十种食品100多项指标检测,不仅能对二氧化硫、亚硝酸盐、肉类水分等常规项目进行检测,还能对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等非食品用添加剂项目进行检测。
此外,溯源系统也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帮助下,消费者能追溯出水果和蔬菜的产地信息、交易日期、交易商户、交易场地、检测日期、检测项目等信息。而且只需通过网站、超市触屏系统、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这些信息就能很轻松地被查阅到。
交通路况智能化,市民出行更便利
《规划》中另一项惠及民生的内容要数智能交通系统的打造。目前,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近490万辆。巨大的车流,使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愈演愈烈。为了保证市民的出行便利。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意提到了要“建设多种新技术集成的交通视频综合监测及信息采集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智能的现代交通系统。这意味着,未来5年,人们出行将更便捷。
城市交通智能指挥控制系统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交通管理数据中心,指挥调度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为基本框架,具有综合监测、信号控制、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四大功能。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信息通信处副处长邹平介绍说,在全市的快速路、主干路网接近路口的地下,有上万个检测线圈安放在那里,路面上还架设了超声波和微波等设备。它们全天候地自动采集交通流量、流速,并传回指挥中心。这些信息经系统分析,将实时的动态路况显示在地图上。
一旦发现拥堵路段,为了缓解该路段的压力、保证其拥有最大的通行量,中心的指挥系统就会根据车流量、流速等数据,自动调节附近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而这个过程在瞬间就能完成。比如,在主路比较拥堵时,信号灯就会调节减少由辅路进入主路的机动车数量。
水厂工艺升级,百姓饮水有保证
“十二五”期间,北京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百姓的饮用水水质将比现在更为优质。
2007年,我国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把饮用水水质指标从35项提高到106项。但是我国95%以上的自来水水厂是在水质标准新规颁布之前建造的。所以,新标准和旧水厂处理工艺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而且,水厂一直沿用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四大工艺已经超过百年。“水厂还是老工艺,这样去除不了有机物和溶解态的化学物质。”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曾表示,应该采用更严格的工艺措施来保证水质。
为了提升水质,也为了迎接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北京市的水厂开始了工艺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完成超滤膜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饮用水供水技术研究,实现了饮用水供水装备国产化,并应用于示范工程。
垃圾处理更科学,变废为宝有妙招
衡量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从它对垃圾的处理上也许就可见一斑。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垃圾处理资源化的问题,也被摆上重要位置。
未来5年,北京市的垃圾处理,除了要提高分类专业化的水平,它们的处理方式也变得更加富有科技含量——热解气化焚烧、等离子体焚烧、气化熔融焚烧等垃圾焚烧关键技术和设备都将纷纷大展拳脚。而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焚烧烟气控制、二噁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也将广为普及。
特别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幅度提高。据了解,垃圾成分中,餐厨垃圾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质,将这些原料进行加工后,可以制成生物柴油。而利用堆肥技术,餐厨垃圾经过高温复合微生物菌发酵后,还能生产出生物肥料。预计到“十二五”末,餐厨垃圾的日处理能力将从“十一五”末的600吨增加到2900吨。
“十二五”规划中,在医疗、城市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卫星遥感技术、低碳技术、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惠民的项目还有很多。未来5年,北京市民将享受到更多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认为,《规划》明确了一批重点项目,为科技北京规划的组织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它还十分注重加强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引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未来5 年,《规划》将成为北京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北京正式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18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之一,《规划》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制过程。
回顾“十一五”,北京的科技发展成绩不俗——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近1200个,占全国的40%,申请中央财政经费235亿元,占全国的45%;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758亿元,年均增速1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5%;2006~2010年,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占全国的23.5%;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00余家;技术市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力量,并探索出促进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
一系列的成果,为改进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向“十二五”科技北京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就提到,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并推广应用一批适用技术及产品,使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食品安全搭上“快速检测车”
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继续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北京“十二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快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技术体系,试点示范并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装备和仪器”。
作为北京市科委2010年重大科技支持项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主要用于蔬菜和水果的移动抽检和现场快速检测。食品检测车内装有食品亚硝酸盐检测仪、台式农药残留测定仪、食品中心温度计等8套以上快检仪器。据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检测中心副主任周路明介绍,这套设备目前可以完成数十种食品100多项指标检测,不仅能对二氧化硫、亚硝酸盐、肉类水分等常规项目进行检测,还能对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等非食品用添加剂项目进行检测。
此外,溯源系统也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帮助下,消费者能追溯出水果和蔬菜的产地信息、交易日期、交易商户、交易场地、检测日期、检测项目等信息。而且只需通过网站、超市触屏系统、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这些信息就能很轻松地被查阅到。
交通路况智能化,市民出行更便利
《规划》中另一项惠及民生的内容要数智能交通系统的打造。目前,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近490万辆。巨大的车流,使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愈演愈烈。为了保证市民的出行便利。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意提到了要“建设多种新技术集成的交通视频综合监测及信息采集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智能的现代交通系统。这意味着,未来5年,人们出行将更便捷。
城市交通智能指挥控制系统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交通管理数据中心,指挥调度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为基本框架,具有综合监测、信号控制、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四大功能。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信息通信处副处长邹平介绍说,在全市的快速路、主干路网接近路口的地下,有上万个检测线圈安放在那里,路面上还架设了超声波和微波等设备。它们全天候地自动采集交通流量、流速,并传回指挥中心。这些信息经系统分析,将实时的动态路况显示在地图上。
一旦发现拥堵路段,为了缓解该路段的压力、保证其拥有最大的通行量,中心的指挥系统就会根据车流量、流速等数据,自动调节附近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而这个过程在瞬间就能完成。比如,在主路比较拥堵时,信号灯就会调节减少由辅路进入主路的机动车数量。
水厂工艺升级,百姓饮水有保证
“十二五”期间,北京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百姓的饮用水水质将比现在更为优质。
2007年,我国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把饮用水水质指标从35项提高到106项。但是我国95%以上的自来水水厂是在水质标准新规颁布之前建造的。所以,新标准和旧水厂处理工艺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而且,水厂一直沿用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四大工艺已经超过百年。“水厂还是老工艺,这样去除不了有机物和溶解态的化学物质。”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曾表示,应该采用更严格的工艺措施来保证水质。
为了提升水质,也为了迎接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北京市的水厂开始了工艺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完成超滤膜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饮用水供水技术研究,实现了饮用水供水装备国产化,并应用于示范工程。
垃圾处理更科学,变废为宝有妙招
衡量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从它对垃圾的处理上也许就可见一斑。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垃圾处理资源化的问题,也被摆上重要位置。
未来5年,北京市的垃圾处理,除了要提高分类专业化的水平,它们的处理方式也变得更加富有科技含量——热解气化焚烧、等离子体焚烧、气化熔融焚烧等垃圾焚烧关键技术和设备都将纷纷大展拳脚。而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焚烧烟气控制、二噁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也将广为普及。
特别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幅度提高。据了解,垃圾成分中,餐厨垃圾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质,将这些原料进行加工后,可以制成生物柴油。而利用堆肥技术,餐厨垃圾经过高温复合微生物菌发酵后,还能生产出生物肥料。预计到“十二五”末,餐厨垃圾的日处理能力将从“十一五”末的600吨增加到2900吨。
“十二五”规划中,在医疗、城市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卫星遥感技术、低碳技术、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惠民的项目还有很多。未来5年,北京市民将享受到更多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认为,《规划》明确了一批重点项目,为科技北京规划的组织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它还十分注重加强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引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未来5 年,《规划》将成为北京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