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广东省阳春市春城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529600)
  摘 要 水稻种植过程中,为预防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加强病虫害防治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基于此,结合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介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的测报方法。同时提出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对策,并分析生物农药的应用方法,可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生物农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18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水稻可能会受到不同病虫害的影响。为避免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必须掌握有效的方法,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然后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为水稻种植和产量提高创造条件。本文结合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就病虫害适期防治和生物农药应用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1 水稻病虫害的测报方法
  随着经验总结和水稻种植水平提高,人们总结出了多种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测报方法如下。
  1.1 水稻纹枯病的测报方法
  主要测报时间在水稻的生长初期,针对试验田的水稻秧苗,每5 d检测一次,总结纹枯病的特征,确定总病丛数和病变量级。
  1.2 稻瘟病的测报方法
  选取2块试验田,每5 d检测一次,而后对凉快试验田中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总结检测结果,计算出稻瘟病的发生概率,确定病情指数[1]。通常檢测到水稻齐穗为止,并汇总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稻瘟病的测报要从水稻生长初期到水稻齐穗才能测报结束。
  1.3 条纹叶枯病的测报方法
  选取2块试验田,水稻长到3叶后并在移栽前检测。每5 d检测1次,选100丛分为4部分检测。主要记录内容包括灰飞虱、总虫量、水稻的发病率。此外,水稻秧苗期、拔节期、出穗期都要检测一次,并总结。
  1.4 稻飞虱的测报方法
  选取2块试验田,从每年6月20号左右开始检测,采用定田但不定点的方式,每个点检测2丛,每个试验田检测54丛。检测中若发现的稻飞虱,要记录其翅型、年龄和性别,并计算出每100丛所含的虫量[2]。然后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大田普查,认真记录数据。
  1.5 水稻螟虫的测报方法
  首先要选择2块刚刚耕翻过的试验田,从4月份开始测报,选取试验田并划分区域,每天搜索各区域,发现水稻螟虫时要做好记录工作,把握螟虫数量和危害率。水稻收割前15 d最后一次搜查和记录,做好总结分析工作,掌握测报结果,并列出螟虫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和死亡率。
  2 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对策
  要根据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结合工作经验和病虫害防治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2.1 水稻病害的适期防治对策
  适期防治时期也是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必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确保病害防治效果。水稻纹枯病防治应在分蘖期和灌浆期之间,检测结果超过30%时可用生物农药防治,每10 d用药1次,并将用药次数控制在4次以内,实现最佳的防治效果。对于稻瘟病,在秧苗期就应做好防治工作;叶瘟病则在分蘖期防治,如果叶瘟病发生一次后还会继续,应采取紧急用药方式防治[3]。穗瘟病在水稻抽穗期就要防治,合理用药,如果用药1次后防治效果不佳,需要进行2次用药,从而确保防治效果。在稻瘟病发病的初始阶段,可以喷洒浓度为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为提高效果,可添加40 mg/kg的春雷霉素使防治效果更加明显。此外,还要采用晒种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消毒,才能有效防治穗瘟病的发生。
  水稻分蘖前常会出现黑条矮缩病,该病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水稻的第二个到第六个水稻叶初长的苗期,在拔节后不会出现该病。如果水稻生产中发生黑条矮缩病,将会导致水稻绝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预防黑条矮缩病,可使用宁南霉素水剂,通过每200 mL的2%的比例,添加每100 g配比2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提升水稻的抗病毒作用,同时为提升其防飞虱的功效,可以添加醚菊酯悬浮剂,按照50 mL10%的浓度进行添加,而后兑水30~45 kg进行水稻喷雾,从而提升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预防效果。
  2.2 水稻虫害的适期防治对策
  根据虫害的发生时期,有效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可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稻飞虱最佳防治时期是若虫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不同。白背飞虱主要在7-8月中旬,褐飞虱主要在8月下旬-9月中旬。因此,应根据水稻种植不同时期稻飞虱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还要重视水稻螟虫的防治,一代二化螟、三化螟应在幼孵高峰期3 d内防治,需要努力把握工作时机,确保防治效果。地区不同、代际不同、螟虫幼孵高峰期不同,所采用的防治措施也不完全相同。为此,需要综合考虑幼孵高峰出现的时期和危害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对策。
  3 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中生物农药的应用对策
  随着生物技术创新发展和人们防治病虫害经验的总结,再加上农业科研的深入,生物农药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防治稻瘟病常用的生物农药是浸种灵和咪鲜胺,这两种生物农药都能有效防治稻瘟病扩散。季节不同,水稻生长期不同,防治病虫害所采用的生物农药也不同。例如,水稻秧苗期可采用甲维盐、苏云金杆菌等防治水稻螟虫和纹枯病,5月下旬,可采用吡蚜酮防治稻飞虱。
  4 结语
  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适期防治各类病虫害。根据水稻种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并科学合理利用生物农药,为水稻生长和种植创造条件,促进水稻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苏坚任.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6):79-80.
  [2]孙树青,李宁波,曾凯.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21):116-117.
  [3]黄欢.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5):39-40.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对乙酰胆碱处理前后的黄化玉米(Zea mays L.)幼苗中胚轴切段节和节间的通透性和物质运转进行了比较。用电阻法测定通透性;通过加在胚芽鞘切口的经共质体转运的特异荧光物质羧基
在起源于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accession DR147)和尾状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 L.acc.Ael4)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杂交组合衍生的BC3F2群体中鉴定
近年来,年轻女性(年龄小于35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肿瘤治疗原则是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年轻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生存质量成为其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有症状的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03例有症状的
摘 要 目前,气象综合观测面临着很多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基于此,从人才、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综合观测;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P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3.058  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气象综合观测基本实现综合化,全面实现信息化,初步实现智能化,适度实现社会化
摘 要 2015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对晚稻主要病虫害做了防治与不防治的对比试验(在不防某种病虫害的试验小区,对其他病虫害实施正常防治)。当年晚稻试验田间卷叶螟和稻瘟病轻发,二化螟和稻飞虱中发,纹枯病偏重发生。结果初步表明:全不防区与二化螟不防区、纹枯病不防区稻谷减产较明显,其他病虫害不防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各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瘟病>稻飞虱>卷叶螟。喷药防治晚稻病
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次与他邂逅,是在初一新生讲座上。耳畔只闻低沉醇厚而充满自信的声音,心中顿生好感。那时的我并未知道他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只是感叹他是众多陌生老师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