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增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攻读财政金融专业,1982年获经济(财政金融)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教育部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会计学助教班,修满硕士学位课程结业;1987年考入厦门大学,师从余绪缨教授,攻读现代管理会计方向博士学位;1995年获经济(会计)学博士学位;攻博期间曾在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联合培养近4年(1989~1995)。1993年回国,在河北大学继续任教,同年晋升为教授;1996~1999年期间,曾担任河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会计系主任,创办河北东方会计师事务所并担任所长和主任会计师,创建河北大学行为会计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199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清华大学任教,2000年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并成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于增彪教授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美国会计学会会员、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荣誉会员、美国IMA Educat JonaI Case JuornaI编委和审稿人等职。
于增彪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会计、行为会计、预算及管理控制系统、成本管理、薪酬与激励制度、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与流程优化等。于增彪教授研究成果丰厚,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管理会计研究》、《行为会计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等著(译)作二十余部,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二十多项,曾荣获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高成就证书”(certfficate of HighAttainment,)、财政部“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等荣誉,在我国行为会计、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
管理会计作为为现代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引入战略思想、流程理念以及行为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之后,管理会计,尤其是成本管理,越来越在企业发展中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于增彪教授始终积极呼吁学术界开展成本研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于增彪教授认为实体经济应把成本管控放在首位,亟需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系统。于增彪教授提出,必须转变理念,树立用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摒弃将成本管理等同于降低成本、将降低成本等同于减员增效、将减员增效等同于减少生产工人或降低生产工人工资的偏狭;在降低成本方面,要降低原材料成本,但不限于生产耗费阶段,而是要沿着供应链条拓展到企业外部,要引进目标成本法,将新技术的采用系统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结合,要引进作业成本法,降低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增值方面,应建立系统、有效的资本预算评价与跟踪制度,保证资本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些成本管理对策对指导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具有指导意义。
在预算管理研究方面,我国传统的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是产能(生产观预算),在引入西方教科书之后,我国学术界接受了“销售观预算”的观点,于增彪教授认为这两种预算观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有局限性,不适用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现代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PS)或利润,“利润观预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和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解决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问题。对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于增彪教授将其结构理论化,他提出了预算管理系统包括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奖惩、鉴证(内部审计)和计算机支持等八个模块,同时认为预算管理作为系统具有技术、组织、行为和环境等四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整合模式。
于增彪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中西贯通、知行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为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设计的《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与实施》,为中国石油设计的《跨国石油公司预算管理系统与实施》等众多项目都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于增彪教授授课风趣、睿智、举重若轻,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敬仰。
勤奋的求学之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于增彪教授在学术研究之路坚定前行!
于增彪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会计、行为会计、预算及管理控制系统、成本管理、薪酬与激励制度、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与流程优化等。于增彪教授研究成果丰厚,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管理会计研究》、《行为会计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等著(译)作二十余部,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二十多项,曾荣获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高成就证书”(certfficate of HighAttainment,)、财政部“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等荣誉,在我国行为会计、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
管理会计作为为现代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引入战略思想、流程理念以及行为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之后,管理会计,尤其是成本管理,越来越在企业发展中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于增彪教授始终积极呼吁学术界开展成本研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于增彪教授认为实体经济应把成本管控放在首位,亟需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系统。于增彪教授提出,必须转变理念,树立用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摒弃将成本管理等同于降低成本、将降低成本等同于减员增效、将减员增效等同于减少生产工人或降低生产工人工资的偏狭;在降低成本方面,要降低原材料成本,但不限于生产耗费阶段,而是要沿着供应链条拓展到企业外部,要引进目标成本法,将新技术的采用系统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结合,要引进作业成本法,降低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增值方面,应建立系统、有效的资本预算评价与跟踪制度,保证资本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些成本管理对策对指导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具有指导意义。
在预算管理研究方面,我国传统的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是产能(生产观预算),在引入西方教科书之后,我国学术界接受了“销售观预算”的观点,于增彪教授认为这两种预算观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有局限性,不适用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现代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PS)或利润,“利润观预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和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解决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问题。对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于增彪教授将其结构理论化,他提出了预算管理系统包括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奖惩、鉴证(内部审计)和计算机支持等八个模块,同时认为预算管理作为系统具有技术、组织、行为和环境等四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整合模式。
于增彪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中西贯通、知行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为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设计的《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与实施》,为中国石油设计的《跨国石油公司预算管理系统与实施》等众多项目都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于增彪教授授课风趣、睿智、举重若轻,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敬仰。
勤奋的求学之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于增彪教授在学术研究之路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