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时间的碎片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不见,幸而我有那些时光的碎片,帮助我回到远去的过 往。
  离开索契已经半个多月了,先前在冬奥会新闻中心外面遇到的那个中年人却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我清楚地记得他手里拿着一块布,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徽章,像他这样的人我在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都见过,他们以交换和收集徽章为 乐。
  那个中年男人看到我身边加拿大记者身上的一个徽章,眼里便散发出贪婪和兴奋的光芒 :“你愿意跟我交换徽章吗?” “不,我的徽章不换!”
  “喔,你是哪国人?”中年男人并不死心。
  “你猜呢?”
  “美国人?”
  “不是。”
  “英国人?”
  “不是,继续......”
  听着他们的对话,看着中年人谄媚而可爱的笑容,我的心里有一丝感动: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他的爱好就是他的梦想。为了这个爱好,他绞尽脑汁,耗费财力、精力和智慧,而这个爱好也回报他,带着他走遍了世界,带给他快乐。
  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寂静的黑夜里,躲在自己的书房中,伴着一杯啤酒,把自己收集的徽章拿出来擦拭,脸上充满着亢奋而幸福的笑容: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一进入到他的徽章世界,他就是神。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的爱好和梦想,需要这样的追逐,不管能否成功,追逐的过程已经足以让我们快乐和满足。
  那么我的爱好是什么呢?
  我收集照片,或者用哲学一点的语言来说,我收集时间的碎片。时间从我们身边飞过时会留下一地碎片,我喜欢用手机尽可能地把这些碎片记录下来。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像这个中年男人一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伴着一杯酒或是一壶茶,把这些碎片陈列出来,还原那些我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经过的事。
  手机摄影对我来说,始于一次伤病: 2013年7月,在遭遇一次严重的运动创伤之后,我一时无法拿起沉重的专业相机。就在那时,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朋友圈里的手机摄影先驱,不断地鼓励我、指导我,并用他拍的照片诱惑我,我不知不觉迷上了手机摄影。
  收集时间碎片,手机有着天然的优势 :轻巧、快捷、安静、不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反感—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拍。另外,与相机相比,手机更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随时随地地传送照片:分享变得迅速和容易。一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几秒之后,就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个优势后面,藏着手机最大的优势—手机最大的用途不是拍照,而是通讯,这就意味着人们会一直携带它。
  在《时代周刊》评出的2013年十佳照片中,有一张就是用手机拍摄的:2013年1月4日,一场山火在澳大利亚南塔斯马尼亚沿海小镇达纳利蔓延。62岁的蒂姆·霍姆斯带着妻子塔米和5个孙子孙女跳到海中逃生,攀附在防波堤上长达2个多小时,最终获救。62岁的老霍姆斯用手机记录下了塔米和五个孙子孙女在防波堤下避难的情景,并用手机把这张照片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告诉她孩子们的状况。
  这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也许就是在最关键时刻向它的目标受众传递了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因此获评“年度最佳”。虽然无法确定这是手机摄影照片第几次进入到各种年度评选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手机摄影将越来越多地影响新闻摄影的发展,因为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不仅仅如此,当蒂姆·霍姆斯带着妻子和5个孙子孙女跳入大海逃避烈火时,他也许什么都没有带,但他不会忘记拿上手机,因为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摄影,用来发消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救 命。
  当然了,目前在画质和功能方面,手机和相机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但这些差距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消弭。
  也许法国人达盖尔和英国人贝尔根本不会想到,他们发明的相机和电话有一天竟然然会成为竞争对手。
  谁将战胜谁?手机会取代相机吗?这些有趣的话题可以慢慢讨论,对于我来说,能够让我更方便、快捷地去收集时间碎片的,那就是好东 西。
其他文献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这组经典作品颠覆了人们对残障人士的固有观念。  我刚看到这组作品时十分困惑,但之后便体会到这些照片中蕴含的魅力与力量。这组作品对古典画作的模仿与追求恰到好处,概念化地表达了身体上的障碍并不能阻碍他们追求美的权利。  每当我们跟别人谈起身体上的残疾或者思考上的障碍,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化与社会的隔阂。许多艺术与文化遗址残障人士无法进入,很多音乐厅、剧院以及一些画廊也会忽略
期刊
单幅作品《大漠狼行》获得第57届“荷赛”自然类三等奖,获奖者是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拍摄野生动物的青海摄影师樊尚珍。樊尚珍并不是职业摄影师,但在拍摄野生动物这件事上,却是经验丰富的行家。他从小生长在青藏高原河湟谷地的农村,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经历,使他自小就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而从小被称作“猎把式”的他,除了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学会了观测天气环境,还积累了丰富的野生动物知识。  因为工作的契机,樊尚珍在青
期刊
为淘宝店铺拍摄人像而在网络上受到欢迎之前,摄影师Tofu就有了一票粉丝。在网易摄影频道、Poco网上,Tofu每发布一组新作品,迎来的便是破万的点击率。  有人形容,Tofu的照片,好像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电影里安静的长镜头影像,有着明媚的阳光和轻柔的暖风,有着青春稚嫩的笑脸,有寂寞的钢琴曲和吉他和弦,有沉溺在漫长无边际的发黄回忆。照片中的情感缄默而克制,有时候摄影师只让那缕耀眼的透过白窗帘的阳光来成
期刊
关注读书主题摄影的影友们,大概都曾看到过荷兰摄影师Reinier Gerritsen拍摄的《最后的书籍》(The Last Book)这组照片,摄影师在4个不同城市的地铁中拍摄人们专注读书时的样子,藉此记录纸张书籍“最后”的时刻。Reinier Gerritsen这样写道:“在过去的5年里,随着 iPad、智能手机的发展,实体书的印刷和消耗量越来越少,我想做的,就是在纸张书籍最终消亡前,记录下在地
期刊
他们在读什么?  仔细放大罗马尼亚女摄影师Ioana B?rdu的每张照片:  一位身着牛仔衬衣的年轻女人正在埋头于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的《中性》,这部厚重的2003年普利策获奖作品可能会让她呼吸急促,敢说她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前从没有想过中性人的心理学问题(图02);  另一位带着皮手套的黑发亚洲女孩则站在一条绿荫小路间,读着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这
期刊
如果你是企业代表,寻找合适的摄影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弄清楚什么样的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如果功课做得更好一些,你也应该明确要请什么价位的摄影师来完成相关拍摄。  如果你是客户,明确你的需求大致要包含以下四个因 素:  ·使用在何处(图书、杂志、户外广告、宣传页等)。  ·需要多大的照片(长边与宽边都需要多少像素)。  ·需要表达些什么样的内容。  ·对于影像质量是否有
期刊
什么是书?什么是阅读?  也许,我们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详细的文字描述与清晰的图像显示,会给人们带来认知获取上更精准的定位。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解释空白;不同的图像有着不同的符号空白;书,满载着文字与图片,伴随人类整个历史文明的进程。我们一直在努力补充这些空白,从不愿停下脚步。不过亦庆幸有这些空白,才使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如此多姿多彩,充满想象。  书是通往另一宇宙的路径  艺术家兼策展人王文静的《
期刊
摄影师简介  费尔南多·蒙提尔·科林特,1978年生于墨西哥,他的作品在诸多艺术机构和艺术节中展出,包括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比利时里尔宫美术学院(Palais des Beaux Artes),以及2011年法国举办的 Rencontres d’Arles展览。他荣获了许多顶级奖项,如包括第22届墨西哥国家青年艺术奖(Young A
期刊
初见全会华,是在他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办公室,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的一栋大楼内。原本我想与他在其画廊碰面,也就是台湾摄影人都熟知的摄影画廊—台湾国际视觉艺术中心(Taiwan International Visual Arts Center,简称TIVAC),位于松山区八德路三段。不过,他更换见面地址恰好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台湾摄影市场的形态正发生转变。  2014年农历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台
期刊
初进到杨邦杰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问摄影的事,目光先被办公室里铺陈得到处都是的字画吸引了。聊起来才知道,杨邦杰不但热爱摄影,绘画、书法、就连很多乐器也玩得得心应手。杨邦杰笑着说“其实我们学理工科的人也很有文艺情怀”,让人颇感到意外。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文艺情怀”似乎和学理工的人很不搭调,但杨邦杰却有点小骄傲地说,“我自己在大学里就是学生乐团的团长。其实在我身边学理工的人中,喜欢艺术的不在少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