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神风显灵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元朝范围西触黑海和地中海,南至孟加拉,东到朝鲜。征服日本是他“天命”中几乎不可避免的下一步。
1273年。忽必烈给日本龟山天皇送去一封信,告诉天皇应该为能归顺可汗而感激涕零。他要么现在就同意,要么在被荡平后被迫接受。让忽必烈万分惊讶的是,龟山天皇拒绝了他的慷慨提议。
于是忽必烈命令诸侯国高丽王造船1000艘。高丽王觉得完不成这个任务,忽必烈还是说服了他。高丽的工匠们倾尽全力,但恶劣的天气和食物短缺还是耽误了进度。
1274年,元朝的舰队满载2.5万兵马,外加1.5万高丽人,向日本扬帆进发。他们首先登陆并占领了对马岛和壹歧岛。到11月20日,他们来到博多湾,与日本武士首次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不分胜负,各自撤回原位,伺机再战。
此刻蒙古人还不知道一股台风正朝他们移来。撤回战船不到几个小时,风暴就折断了他们的桅杆,船被掀得东倒西歪。人被抛到空中然后砸在礁石上。
忽必烈此前还从未输掉任何战役。这次他的大部分将士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天气,无论如何他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发誓要率领一支更大的舰队来完成他已经开始的伟业。为此,他专门成立了“征服日本中书省”。
忽必烈此时已征服了中国南部的南宋王朝。他又向日本派出使者,督促日本人投降。否则就会有第二次战争。使者没有如期望那般受到欢迎,反而都被斩首。日本人预料到蒙古人即将入侵,于是他们沿博多湾修建了一道石墙。
就在日本人加紧修筑工事的同时,忽必烈也在召集组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略军队。他征用了从中国南部到高丽所能找到的所有船只。此外他还命令高丽王再建造1000艘战船。1279年忽必烈征服南宋。这使得他的舰队规模又增加了3.5万艘船。1281年,这支浩浩荡荡的海军打着成千上万的龙旗扬帆东征。进入博多湾后。他们遭遇到一支依托坚固工事整体作战的日本军队。日本人的战术改变大大出乎蒙古人的预料,蒙古人以及他们附属的高丽和汉军将士撤退到船上,准备下一次攻击。
然而太平洋此刻也在积蓄力量。台风死亡之眼挟带风速超过每小时125千米的狂风扑向日本南部,正赶上蒙古军队登船。再浩大的舰队也抵不过剧烈风暴引起的翻江倒海的波涛。船挣断了船锚。船桅倒塌。庞大的舰船数量反而对忽必烈的军队不利。失事的船体残骸把其他船只打得粉碎,并封堵了剩余船只的出路。填满沉船的海湾可以让人徒步而过。
部分将士爬上了高岛。浑身湿透,惊恐不已。绝大多数将士则溺死在海里。没有溺水而亡的蒙古士兵也轻易地被日本人杀死。当最后一个蒙古将领死去时,也标志着入侵日本的计划寿终正寝。1294年忽必烈逝世,继位的铁木真再也不想冒险去验证生命。
日本神道牧师以及众多日本人都相信是他们韵祈祷带来了这两次幸运的风暴。为了纪念保护过他们的神。他们把风暴称为“神风”。神风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此长期与亚洲的其他国家保持了相对独立。
血雨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山海经》中称之为“触龙”,罗马人称之为“血雨”。因纽特人则相信那是天国的最高层,也就是亡者跳舞的地方。在北极天空出现的那些波浪。以及色彩交织而成的闪光。多年来一直令观察者着迷。现代气象学者与地球物理学家都知道。它是一种电磁风暴。
奥斯陆大学科学家简·霍尔特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克雷格·波拉克这样构想:在北极上方的电离层中放置一间自动化实验室研究极光。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此举可能会将世界推到全球热核战争的边缘。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资金和专门技术的援助下,挪威计划发射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黑雁12号”是一支四段式火箭,是挪威史上发射过最大型火箭的两倍。
“天气将决定何时可以发射。”挪威外交部长英瓦尔德·哈福能事后解释,为什么挪威无法给国际飞行员和火箭观察家这枚火箭预定明确的发射时间?不过,挪威的确将时间缩小到特定时段,也就是会在1月15日和2月5日之间的上午5-12点的某个时间发射。这就是挪威火箭研究主管告诉俄罗斯当局的消息。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某人给你一则信息,而你忘了把它传递下去。这就是这个案例面临的情况。关于挪威发射火箭的这一段话并没有传到俄罗斯军方总参谋部。
当这支火箭于1995年1月25日当天的世界标准时间上午6点24分发射时,俄罗斯的导弹攻击警报系统侦测到了。这次突如其来的发射显然源自挪威海,那里是美国潜艇巡逻的地点。这会是某种意想不到的突袭吗?由于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导弹攻击警报系统的指挥官根据受过的训练采取行动:他把这次发射当作真正的威胁。几分钟之内,负责管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核公文包的军官就看见了警报灯闪烁。画面显示:一枚可能的核导弹,目标不明。6点28分,战略火箭部队导弹指挥部的电报交换机被叫醒过来。“核警报!非演习。”叶利钦总统打开那只核公文包,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够发射4700枚战略弹头。这是历史上“核公文包”头一次被切换成警示模式。它赐予一个人这样可怕的能力。
如果这是美国的一次攻击行动,那么随后势必发射大规模的潜艇导弹。如果俄罗斯要反击,时机就是现在,在许多核风暴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波使俄罗斯的所有电子设备动弹不得之前。可是现在,前苏联解体4年后,美国为什么要攻击俄罗斯呢?如果叶利钦下错决定。最后势必付出庞大的代价。
叶利钦仔细考虑针对即将射来的火箭采取反导弹措施,但是如果这支火箭真的是一枚核导弹,击落该导弹只会将核弹头内的炸药散布得更广,倒不如让它自然着陆。此外,地磁北极附近的电磁脉冲波,实际造成的影响会更大。几分钟后,“黑雁12号”的轨道偏离了莫斯科,而且清楚地显示,不会在俄罗斯境内着陆。叶利钦和俄罗斯的高级军事官员继续观察这枚全程24分钟的导弹的剩余行程。直到该枚导弹降落在北冰洋中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第二天,对这次千钧一发事件仍然心有余悸的叶利钦说:“我昨天原本要首次动用一直带在身边的‘小黑盒’的按钮。”
由于冷战的保密状态,这是最有名的核事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核事件。根据美国国防部“1950-1980年美国核武器相关意外摘要”报告,有32桩意外归类为“断箭”,意指核装置损失、烧毁、掉落或意外爆炸。
1961年和1962年,至少有4次,美国140万吨级核弹头的“丘比特”导弹,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基地遭到闪电袭击。闪电启动了蓄能电池,而且其中有两次部分武器已经配备完成。第四桩这类意外事件发生后,美国空军在其位于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发射地点新增了闪电雷击转移塔阵列。
1979年,出现了宛如电影《真假战争》翻版的时刻,有一项训练计划被输入美国空防司令部的预测警报系统,而且被误认为是真正的大规模核攻击。1983年,太阳风暴戏弄了前苏联的预测警报卫星,使这些卫星误以为美国正在发动大规模攻击。
根据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说法。尽管美苏之间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表现得悠闲自在,但是双方都还是准备好了在几分钟内即可瞄准对方发射的核导弹。准备并发射美国核弹头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22分钟,俄罗斯则是13分钟。造成这差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时间表是假设遭到美国潜艇发射的导弹攻击,而美国的时间表则是根据遭受俄制导弹的远程攻击。
选自《天气改变了历史》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元朝范围西触黑海和地中海,南至孟加拉,东到朝鲜。征服日本是他“天命”中几乎不可避免的下一步。
1273年。忽必烈给日本龟山天皇送去一封信,告诉天皇应该为能归顺可汗而感激涕零。他要么现在就同意,要么在被荡平后被迫接受。让忽必烈万分惊讶的是,龟山天皇拒绝了他的慷慨提议。
于是忽必烈命令诸侯国高丽王造船1000艘。高丽王觉得完不成这个任务,忽必烈还是说服了他。高丽的工匠们倾尽全力,但恶劣的天气和食物短缺还是耽误了进度。
1274年,元朝的舰队满载2.5万兵马,外加1.5万高丽人,向日本扬帆进发。他们首先登陆并占领了对马岛和壹歧岛。到11月20日,他们来到博多湾,与日本武士首次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不分胜负,各自撤回原位,伺机再战。
此刻蒙古人还不知道一股台风正朝他们移来。撤回战船不到几个小时,风暴就折断了他们的桅杆,船被掀得东倒西歪。人被抛到空中然后砸在礁石上。
忽必烈此前还从未输掉任何战役。这次他的大部分将士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天气,无论如何他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发誓要率领一支更大的舰队来完成他已经开始的伟业。为此,他专门成立了“征服日本中书省”。
忽必烈此时已征服了中国南部的南宋王朝。他又向日本派出使者,督促日本人投降。否则就会有第二次战争。使者没有如期望那般受到欢迎,反而都被斩首。日本人预料到蒙古人即将入侵,于是他们沿博多湾修建了一道石墙。
就在日本人加紧修筑工事的同时,忽必烈也在召集组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略军队。他征用了从中国南部到高丽所能找到的所有船只。此外他还命令高丽王再建造1000艘战船。1279年忽必烈征服南宋。这使得他的舰队规模又增加了3.5万艘船。1281年,这支浩浩荡荡的海军打着成千上万的龙旗扬帆东征。进入博多湾后。他们遭遇到一支依托坚固工事整体作战的日本军队。日本人的战术改变大大出乎蒙古人的预料,蒙古人以及他们附属的高丽和汉军将士撤退到船上,准备下一次攻击。
然而太平洋此刻也在积蓄力量。台风死亡之眼挟带风速超过每小时125千米的狂风扑向日本南部,正赶上蒙古军队登船。再浩大的舰队也抵不过剧烈风暴引起的翻江倒海的波涛。船挣断了船锚。船桅倒塌。庞大的舰船数量反而对忽必烈的军队不利。失事的船体残骸把其他船只打得粉碎,并封堵了剩余船只的出路。填满沉船的海湾可以让人徒步而过。
部分将士爬上了高岛。浑身湿透,惊恐不已。绝大多数将士则溺死在海里。没有溺水而亡的蒙古士兵也轻易地被日本人杀死。当最后一个蒙古将领死去时,也标志着入侵日本的计划寿终正寝。1294年忽必烈逝世,继位的铁木真再也不想冒险去验证生命。
日本神道牧师以及众多日本人都相信是他们韵祈祷带来了这两次幸运的风暴。为了纪念保护过他们的神。他们把风暴称为“神风”。神风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此长期与亚洲的其他国家保持了相对独立。
血雨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山海经》中称之为“触龙”,罗马人称之为“血雨”。因纽特人则相信那是天国的最高层,也就是亡者跳舞的地方。在北极天空出现的那些波浪。以及色彩交织而成的闪光。多年来一直令观察者着迷。现代气象学者与地球物理学家都知道。它是一种电磁风暴。
奥斯陆大学科学家简·霍尔特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克雷格·波拉克这样构想:在北极上方的电离层中放置一间自动化实验室研究极光。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此举可能会将世界推到全球热核战争的边缘。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资金和专门技术的援助下,挪威计划发射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黑雁12号”是一支四段式火箭,是挪威史上发射过最大型火箭的两倍。
“天气将决定何时可以发射。”挪威外交部长英瓦尔德·哈福能事后解释,为什么挪威无法给国际飞行员和火箭观察家这枚火箭预定明确的发射时间?不过,挪威的确将时间缩小到特定时段,也就是会在1月15日和2月5日之间的上午5-12点的某个时间发射。这就是挪威火箭研究主管告诉俄罗斯当局的消息。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某人给你一则信息,而你忘了把它传递下去。这就是这个案例面临的情况。关于挪威发射火箭的这一段话并没有传到俄罗斯军方总参谋部。
当这支火箭于1995年1月25日当天的世界标准时间上午6点24分发射时,俄罗斯的导弹攻击警报系统侦测到了。这次突如其来的发射显然源自挪威海,那里是美国潜艇巡逻的地点。这会是某种意想不到的突袭吗?由于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导弹攻击警报系统的指挥官根据受过的训练采取行动:他把这次发射当作真正的威胁。几分钟之内,负责管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核公文包的军官就看见了警报灯闪烁。画面显示:一枚可能的核导弹,目标不明。6点28分,战略火箭部队导弹指挥部的电报交换机被叫醒过来。“核警报!非演习。”叶利钦总统打开那只核公文包,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够发射4700枚战略弹头。这是历史上“核公文包”头一次被切换成警示模式。它赐予一个人这样可怕的能力。
如果这是美国的一次攻击行动,那么随后势必发射大规模的潜艇导弹。如果俄罗斯要反击,时机就是现在,在许多核风暴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波使俄罗斯的所有电子设备动弹不得之前。可是现在,前苏联解体4年后,美国为什么要攻击俄罗斯呢?如果叶利钦下错决定。最后势必付出庞大的代价。
叶利钦仔细考虑针对即将射来的火箭采取反导弹措施,但是如果这支火箭真的是一枚核导弹,击落该导弹只会将核弹头内的炸药散布得更广,倒不如让它自然着陆。此外,地磁北极附近的电磁脉冲波,实际造成的影响会更大。几分钟后,“黑雁12号”的轨道偏离了莫斯科,而且清楚地显示,不会在俄罗斯境内着陆。叶利钦和俄罗斯的高级军事官员继续观察这枚全程24分钟的导弹的剩余行程。直到该枚导弹降落在北冰洋中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第二天,对这次千钧一发事件仍然心有余悸的叶利钦说:“我昨天原本要首次动用一直带在身边的‘小黑盒’的按钮。”
由于冷战的保密状态,这是最有名的核事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核事件。根据美国国防部“1950-1980年美国核武器相关意外摘要”报告,有32桩意外归类为“断箭”,意指核装置损失、烧毁、掉落或意外爆炸。
1961年和1962年,至少有4次,美国140万吨级核弹头的“丘比特”导弹,在其位于意大利的基地遭到闪电袭击。闪电启动了蓄能电池,而且其中有两次部分武器已经配备完成。第四桩这类意外事件发生后,美国空军在其位于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发射地点新增了闪电雷击转移塔阵列。
1979年,出现了宛如电影《真假战争》翻版的时刻,有一项训练计划被输入美国空防司令部的预测警报系统,而且被误认为是真正的大规模核攻击。1983年,太阳风暴戏弄了前苏联的预测警报卫星,使这些卫星误以为美国正在发动大规模攻击。
根据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说法。尽管美苏之间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表现得悠闲自在,但是双方都还是准备好了在几分钟内即可瞄准对方发射的核导弹。准备并发射美国核弹头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22分钟,俄罗斯则是13分钟。造成这差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时间表是假设遭到美国潜艇发射的导弹攻击,而美国的时间表则是根据遭受俄制导弹的远程攻击。
选自《天气改变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