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但目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地理素养不高。由于课标规定宽泛而处理教材困难,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难以高效展开教学活动,等等,我们很有必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活化及高效使用高中地理各版本新教材。
1.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教育理念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是指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我认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目标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目标定位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是倡导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结构调整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明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4)在教学策略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5)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2.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转变
(1)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发展自我和具有自主理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本。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和做法,培养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个体,造就负责任的公民;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注重活动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
(3)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或活动性课程应当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主导性课程;实践性教育观还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当作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来看待,鼓励学生利用课本资源走出课堂,依靠学校已有的条件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更贴近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中选取熟悉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要以生活的逻辑设计、建构新课程;要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课堂教学。主题的呈现要反映生活的现实,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5)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而且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6)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学生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大致的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应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注意力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绝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否则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脑子里就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还要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7)强调课堂内外民主参与。学生不再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实际的参与者。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配角,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要由过去的灌输者、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我坚信,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演进,21世纪的理念、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必定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和演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及时、清晰而科学地把握教育理念,以期在下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与展现更加主动的先导作用。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需要把各种各样的启发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之中,才能够使学生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能力。
1.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教育理念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是指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我认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目标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在目标定位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是倡导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结构调整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明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4)在教学策略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5)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2.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转变
(1)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发展自我和具有自主理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本。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主体来看待、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和做法,培养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个体,造就负责任的公民;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注重活动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思维。
(3)注重实践性。主张实践性或活动性课程应当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主导性课程;实践性教育观还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当作活动、教育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来看待,鼓励学生利用课本资源走出课堂,依靠学校已有的条件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更贴近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中选取熟悉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要以生活的逻辑设计、建构新课程;要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课堂教学。主题的呈现要反映生活的现实,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5)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而且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6)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学生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大致的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应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注意力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绝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否则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脑子里就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还要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7)强调课堂内外民主参与。学生不再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实际的参与者。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配角,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要由过去的灌输者、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我坚信,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演进,21世纪的理念、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必定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和演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及时、清晰而科学地把握教育理念,以期在下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与展现更加主动的先导作用。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需要把各种各样的启发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之中,才能够使学生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