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子宫异常出血三病变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年期又被称为围绝经期,是女性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生理性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多数女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较以往延长,月经量增加或减少,等。这种变化主要是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无需特殊处理,随着雌激素水平不断下降,慢慢就会进入闭经状态。但有少数更年期女性的经期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月经量特别多,对此则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并治疗。因为更年期正是子宫良性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三类子宫异常出血性疾病的高发期,如果掉以轻心,延误有效治疗,将会引起不良后果。
  子宫良性病变 子宫良性病变是造成更年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最常见疾病,约占全部更年期子宫出血病例的60%。子宫良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更年期以子宫肌瘤最多见,占子宫良性病变的半数以上;其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少见。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大多无需手术治疗,通常以内分泌调节和止血治疗为主。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更年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子宫良性病变,约占全部病例的35%。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除了与卵巢功能减退、无排卵、雌激素紊乱有关之外,还与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有关。临床可通过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予以确诊。如果是子宫内膜增生,特别是不典型增生时,必须定期进行监测,因为其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较高。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通过内分泌调节治疗,以达到减少出血之目的。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长期持续使用雌激素、延迟绝经者、肥胖和未生育者,尤其是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者,危险性较高。子宫异常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危险信号。更年期妇女一旦出现长时间的子宫出血且量大、不规则时,需要进行宫腔镜检并结合病理检查,以及时发现癌变,必要时需手术切除子宫。
其他文献
春温病是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中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而且起病急骤,来势较猛,病情较重,因而严重地影响人群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我国古代医家对于春温病的预防早就有所论述,这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祖国医学对春温病的认识  中医主张要保持机体正气的强盛,以防止病邪的侵袭,另一方面应设法避免与病邪接触,以防传染。一般认为,春温病发病的外因是温热病邪,内因是阴精先亏,正气不足。由于正虚邪袭,病邪在里,
“三九”不冷,又是个暖冬。暖冬气温较高,雪雨量少,天气比较干燥,一些传染性的细菌、病毒得以滋生繁殖,再加上春季气温骤升骤降,很多人增减衣物不及时,这些都为“春温病”埋下了病根。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升发之时,易发生春温病。那么,春季人们易发的感冒、发烧、咳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是“春温病”吗?治疗春温病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春季,人们大量囤积和饮用板蓝根能否有效预防春温病呢?如此多的疑问,请中医专家帮你解
春温病发病于春夏,是初起即以里热为主的一种温病。时下,板蓝根、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物广受人们热捧,不少人囤积和饮用板蓝根来预防春温病,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严谨!因为用药物预防春温病要有针对性,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具体而言,对于易感春温病的人群,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适当多吃一些大蒜、食醋。这两种食物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可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