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雷曼的辉煌历史而今却已破产,表明次贷危机影响程度之深可谓金融海啸。随即以雷曼为例分析了其破产的原因以及其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对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金融海啸;次贷危机;雷曼;成因;影响
一、雷曼破产的原因
1.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同时也是其主权储备货币,其极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当今的金融海啸正是流动性泛滥的真实写照,美国以牺牲全世界货币稳定为代价来满足其本国的经济发展。
2.美国经济体系存在内伤即储蓄率过低。近年来,美国的总储蓄率不断降低已接近于0,为了维持一定的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向全世界借钱,来维持高消费。这为发行证券提供了契机,在某种程度上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和金融创造提供了支撑。
3.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美联储长时期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曾连续13次降息,鼓励衍生工具的发展,放松对其监管。
4.利益驱使下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深度参与。华尔街投资银行普遍的投资杠杆为30:1。90年代中期创造的衍生工具信用违约掉期(CDS),其可以将次级债券转化为投资型债券,促使房地产空前繁荣,然而房价的突然下跌使资金链条中断,引发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雷曼的破产。
5.雷曼出现问题的时机不恰当。美联储在连续向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援助后,被民众指责为替华尔街的冒险行为买单,很难再向雷曼兄弟出手援救,在没有美联储担保的情况下,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纷纷放弃提供帮助。
二、雷曼破产对美国金融业影响
1.雷曼的倒下“雷”倒了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504.48点,跌幅4.4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挫4.7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6%。
2.雷曼的倒下,使整个华尔街笼罩在破产和失业的阴影之下。美国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15日称,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出现危机影响,华尔街大约4万名员工面临失业。
3.雷曼的倒下引发连锁反应。信评公司Egan-Jones总裁肖恩•伊根表示,雷曼兄弟破产造成的影响无法与房利美、贝尔斯登公司等相提并论,其净资产和其它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会引发信用违约互换。
三、雷曼破产对中国影响
1.中国外汇储备的贬值和海外投资(购买债券)损失。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出口顺差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目前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9万亿美元。雷曼的破产、金融海啸的爆发使美元资产减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大缩水。
2.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证券投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作为华尔街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其破产无疑会给投资者留下阴影。此外,股票、债券市场在中国的发展仅仅30年,还很不成熟,很多金融工具的开发都是效仿美国,基于此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开始持否定态度。这些都将会制约证券投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雷曼破产、金融海啸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其最大的出口国,其实体经济也受到了重挫,尤其是制造业,加大了中国解决内部矛盾的迫切性。
四、雷曼对美国投行启示
1.美国需寻求其它得以启动经济的方式。网络技术、金融衍生工具曾一度让美国的经济腾飞。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鼓励衍生工具发展, 放松对其监管,如今雷曼破产海啸爆发,美国要启动经济必须另寻他法。
2.美国应逐步改变目前这种低储蓄高消费状况。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正在从消费支出上逐渐转移到对外贸易和政府消费上。次贷危机爆发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正逐渐由负面效应转为正面效应。
3.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在追求金融自由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学中基本的经济人假定,对投资银行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导向,避免其追求利益的不理性膨胀。
五、雷曼对中国启示
1.中国经济要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中国目前内部失衡同外部失衡并存,内部失衡即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的盈余过大。需通过资金投向的控制来实现经济的逐步转型,预期的4万亿已初见成效,这次的出口锐减正是一个契机。
2.适度借鉴美国投行业务。中国的金融业还不成熟,需要借鉴国外,并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借鉴也具有必要性,但是要透彻理解其风险性后才可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才可以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使中国的金融业能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3.在此关键时刻建立大国形象。温家宝提到信心比黄金重要,虽然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的股市和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坚信中国作为严谨民族,其每一个决策都是慎重且必要的,中国必将最先走出低谷并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国金融,2009年第7期.
[2]吴敬琏:《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
[3]黄梅波熊爱宗:《美国金融危机:东亚的挑战与应对》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
关键词:金融海啸;次贷危机;雷曼;成因;影响
一、雷曼破产的原因
1.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同时也是其主权储备货币,其极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当今的金融海啸正是流动性泛滥的真实写照,美国以牺牲全世界货币稳定为代价来满足其本国的经济发展。
2.美国经济体系存在内伤即储蓄率过低。近年来,美国的总储蓄率不断降低已接近于0,为了维持一定的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向全世界借钱,来维持高消费。这为发行证券提供了契机,在某种程度上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和金融创造提供了支撑。
3.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美联储长时期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曾连续13次降息,鼓励衍生工具的发展,放松对其监管。
4.利益驱使下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深度参与。华尔街投资银行普遍的投资杠杆为30:1。90年代中期创造的衍生工具信用违约掉期(CDS),其可以将次级债券转化为投资型债券,促使房地产空前繁荣,然而房价的突然下跌使资金链条中断,引发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雷曼的破产。
5.雷曼出现问题的时机不恰当。美联储在连续向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援助后,被民众指责为替华尔街的冒险行为买单,很难再向雷曼兄弟出手援救,在没有美联储担保的情况下,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纷纷放弃提供帮助。
二、雷曼破产对美国金融业影响
1.雷曼的倒下“雷”倒了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504.48点,跌幅4.4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挫4.7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6%。
2.雷曼的倒下,使整个华尔街笼罩在破产和失业的阴影之下。美国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15日称,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出现危机影响,华尔街大约4万名员工面临失业。
3.雷曼的倒下引发连锁反应。信评公司Egan-Jones总裁肖恩•伊根表示,雷曼兄弟破产造成的影响无法与房利美、贝尔斯登公司等相提并论,其净资产和其它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会引发信用违约互换。
三、雷曼破产对中国影响
1.中国外汇储备的贬值和海外投资(购买债券)损失。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出口顺差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目前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9万亿美元。雷曼的破产、金融海啸的爆发使美元资产减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大缩水。
2.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证券投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作为华尔街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其破产无疑会给投资者留下阴影。此外,股票、债券市场在中国的发展仅仅30年,还很不成熟,很多金融工具的开发都是效仿美国,基于此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开始持否定态度。这些都将会制约证券投资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雷曼破产、金融海啸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其最大的出口国,其实体经济也受到了重挫,尤其是制造业,加大了中国解决内部矛盾的迫切性。
四、雷曼对美国投行启示
1.美国需寻求其它得以启动经济的方式。网络技术、金融衍生工具曾一度让美国的经济腾飞。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鼓励衍生工具发展, 放松对其监管,如今雷曼破产海啸爆发,美国要启动经济必须另寻他法。
2.美国应逐步改变目前这种低储蓄高消费状况。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正在从消费支出上逐渐转移到对外贸易和政府消费上。次贷危机爆发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正逐渐由负面效应转为正面效应。
3.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在追求金融自由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学中基本的经济人假定,对投资银行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导向,避免其追求利益的不理性膨胀。
五、雷曼对中国启示
1.中国经济要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中国目前内部失衡同外部失衡并存,内部失衡即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的盈余过大。需通过资金投向的控制来实现经济的逐步转型,预期的4万亿已初见成效,这次的出口锐减正是一个契机。
2.适度借鉴美国投行业务。中国的金融业还不成熟,需要借鉴国外,并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借鉴也具有必要性,但是要透彻理解其风险性后才可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才可以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使中国的金融业能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3.在此关键时刻建立大国形象。温家宝提到信心比黄金重要,虽然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的股市和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坚信中国作为严谨民族,其每一个决策都是慎重且必要的,中国必将最先走出低谷并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国金融,2009年第7期.
[2]吴敬琏:《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
[3]黄梅波熊爱宗:《美国金融危机:东亚的挑战与应对》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