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为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遵守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造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心理互动作文批改法”就是以学生的心理情感为基础,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高尚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思辨习惯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质的飞跃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首要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人们完成工作的一种健康心理。作文是师生心智沟通互动的最佳桥梁。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教师批改作文的首要任务。认可学生,是树立其信心的捷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中学生对此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一方面,认可学生文章中的智力因素,并积极发现隐藏在学生文章背后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鳞半爪,教师也要慧眼识它,并点击它,定格它,认可它,让学生看得清,看得明,看得悟。比如,笔者曾这样认可:“引成语使句子亮丽夺目”,“小小感叹号,此处风景尽显:一切尽在不言中”。另一方面,就是认可学生文章中的美的品质:比如,严谨的态度、纯洁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等。有了自信,学生的智力将得到良好的自我开发。
二、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中心任务:点燃学生的激情
作文是激情的产物,好文章离不开创作的激情。只有信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点燃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激情并不难,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如丰富的情感、积极的进取心等诸多特点,皆是一颗颗饱满的火种。用什么点燃他们?一是评语。充满感性或理性的评语就是一支支冒烟带焰的利箭,它们直射入学生的心窝,开出美丽的花朵。例如,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评语:“情深深,楚楚动人好文章”,“气势如钢,力拔山兮,尽显英雄之本色”,“烘云托月,中华技法有传人”。二是讲评。比如教师或作者本人对优选范文朗读,注入了朗读者独特的丰富的情感,常常让学生或大笑、或潸然、或幽思,激情翻滚,不能自已;还有在对一般作文的评讲中巧妙运用激励机制,给作者呈现一个跳一跳就可能摘到“桃子”,催发其奋起直追,一比高低。
三、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学生作文有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教师很头疼、学生很无奈,各种原因十分复杂。但我们常常又看到,个别学生“与众不同” 的作文,又被有些教师看成“异端”得不到重视,打击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尝试学习的情况或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他们的思维通过碰撞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才能同富于生命活力的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民主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而个性化与多元化是美的规律,美的体现,是创新的前奏曲。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教师本身需要创新,更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新突破。
四、心理互动作文评改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要培养学生判断和思考能力
“错误是一笔财富,错误使人领悟。”(夏巴厄·罗伯特)既是财富,就不能让它错过。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作文有毛病,学生或浑然不知,或有所察觉,或习惯使然。如果不挖出,他们就会养成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的心理;或因重蹈覆辙触礁翻船而锐气大减。这都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有悖于我们的育人目的。应如何挖?笔者认为,要艺术地挖,让问题“有声地”望着学生,“无助地”呼唤学生,“焦急地”昐着学生,使他们触目惊心,使他们陷入思考,使他们研究解决,从而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与自学的习惯与能力。例如有一些学生写文章,开头与结尾不错,就是喜欢把所有的东西往中间一段塞,杂不堪言,长不忍睹。笔者遂于文后画两小人儿:一人匀称挺拔健美,眉开眼笑。一个大腹便便愁眉苦脸,侧目叹曰:“我何时才能像他那样健美?”学生语言啰唆,则旁注曰:“祥林嫂于此讲述阿毛的故事”;卷面不洁,则道:“西施的脸破相矣。”如此一来,学生对作文的问题特别重视,作文能力日渐提高。艺术地挖问题,可让师生皆获宝也。
五、心理互动作文评改要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作文是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不但展现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质。因此在批改和讲评作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崇高理想的审美熏陶,并在讲评中注重高尚情操的正确导向。人类美的共识是崇高的精神张扬,高尚的情操蕴涵在崇高之中,而教材中优秀的经典篇章正表現了这种崇高的境界。所以,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首选的资源。通过对课文的美进行鉴赏, 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感,把学生的审美探求欲激发起来,让学生在明白什么是美的基础上,体验、领悟美,并把观察到的美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提高。■
一、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首要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人们完成工作的一种健康心理。作文是师生心智沟通互动的最佳桥梁。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教师批改作文的首要任务。认可学生,是树立其信心的捷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中学生对此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一方面,认可学生文章中的智力因素,并积极发现隐藏在学生文章背后的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鳞半爪,教师也要慧眼识它,并点击它,定格它,认可它,让学生看得清,看得明,看得悟。比如,笔者曾这样认可:“引成语使句子亮丽夺目”,“小小感叹号,此处风景尽显:一切尽在不言中”。另一方面,就是认可学生文章中的美的品质:比如,严谨的态度、纯洁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等。有了自信,学生的智力将得到良好的自我开发。
二、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中心任务:点燃学生的激情
作文是激情的产物,好文章离不开创作的激情。只有信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点燃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激情并不难,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如丰富的情感、积极的进取心等诸多特点,皆是一颗颗饱满的火种。用什么点燃他们?一是评语。充满感性或理性的评语就是一支支冒烟带焰的利箭,它们直射入学生的心窝,开出美丽的花朵。例如,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评语:“情深深,楚楚动人好文章”,“气势如钢,力拔山兮,尽显英雄之本色”,“烘云托月,中华技法有传人”。二是讲评。比如教师或作者本人对优选范文朗读,注入了朗读者独特的丰富的情感,常常让学生或大笑、或潸然、或幽思,激情翻滚,不能自已;还有在对一般作文的评讲中巧妙运用激励机制,给作者呈现一个跳一跳就可能摘到“桃子”,催发其奋起直追,一比高低。
三、心理互动作文评改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学生作文有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教师很头疼、学生很无奈,各种原因十分复杂。但我们常常又看到,个别学生“与众不同” 的作文,又被有些教师看成“异端”得不到重视,打击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尝试学习的情况或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他们的思维通过碰撞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才能同富于生命活力的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民主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而个性化与多元化是美的规律,美的体现,是创新的前奏曲。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教师本身需要创新,更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新突破。
四、心理互动作文评改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要培养学生判断和思考能力
“错误是一笔财富,错误使人领悟。”(夏巴厄·罗伯特)既是财富,就不能让它错过。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作文有毛病,学生或浑然不知,或有所察觉,或习惯使然。如果不挖出,他们就会养成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的心理;或因重蹈覆辙触礁翻船而锐气大减。这都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有悖于我们的育人目的。应如何挖?笔者认为,要艺术地挖,让问题“有声地”望着学生,“无助地”呼唤学生,“焦急地”昐着学生,使他们触目惊心,使他们陷入思考,使他们研究解决,从而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与自学的习惯与能力。例如有一些学生写文章,开头与结尾不错,就是喜欢把所有的东西往中间一段塞,杂不堪言,长不忍睹。笔者遂于文后画两小人儿:一人匀称挺拔健美,眉开眼笑。一个大腹便便愁眉苦脸,侧目叹曰:“我何时才能像他那样健美?”学生语言啰唆,则旁注曰:“祥林嫂于此讲述阿毛的故事”;卷面不洁,则道:“西施的脸破相矣。”如此一来,学生对作文的问题特别重视,作文能力日渐提高。艺术地挖问题,可让师生皆获宝也。
五、心理互动作文评改要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作文是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不但展现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质。因此在批改和讲评作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崇高理想的审美熏陶,并在讲评中注重高尚情操的正确导向。人类美的共识是崇高的精神张扬,高尚的情操蕴涵在崇高之中,而教材中优秀的经典篇章正表現了这种崇高的境界。所以,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首选的资源。通过对课文的美进行鉴赏, 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感,把学生的审美探求欲激发起来,让学生在明白什么是美的基础上,体验、领悟美,并把观察到的美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