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又一次登顶珠峰归来,他收到了上海世博局的贺电,因为他在珠峰顶展示了上海世博会的会旗,稍事休息后,王石便马不停蹄地飞赴上海世博园参加万科馆举办的相关活动。
“7年之后再登珠峰,山上冰川变化之大可谓触目惊心!如果说7年前登顶更多是英雄主义情结,7年后感受到更多的是环保行动的使命感。”此次登顶前王石发起了旨在通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零公里行动”。
作为国内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王石频频出现于各类媒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石是国内企业家品牌塑造最为成功的一位,他在公众场合的每次亮相都会引来媒体追星般的追逐。王石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除‘企业家’之外具有多个“家”头衔的名牌。
天生就是个“旅行家”
“有人说,你名字里的‘石’隐喻了要和山打交道的命运?”记者一见面就问道。
“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我母亲姓石,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尽管姐妹兄弟有8个,唯独我享有这个权利。”王石的嘴角泛起了丝微笑。
1951年1月,王石出生于广西柳州市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安徽人,部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后任柳州市铁路局副局长。王石的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锡伯族妇女。
“我祖上曾入清朝的镶蓝旗任将官,太姥爷是张作霖的少将旅长,东北军不抵抗时,出家当了道士。我和我的姐妹都非常爱看梅里美的作品,喜欢其中异族的,诡异的东西。”王石说,“尤其是《高龙巴》,那种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的风情!”王石一直认为自己身上还流着祖辈们野性,躁动和不安分的血液。
“我一直向往大陆之外的碧海蓝天,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肯定会做一名航海家,在世界各个大陆之间飘荡。”虽然航海家没能当成,王石从小却是一名小小“旅行家”。
小时候,王石随父母辗转柳州广州,衡阳北京和郑州。17岁时到徐州入伍,接着换防到新疆。
“小时候非常喜欢父亲带我们出去旅游。说是旅游,无非是父亲带着我们姐妹弟兄几人到郊外走走。虽然父亲很少和孩子们亲近地玩在一起,他更多是自己一个人沉默地到处看看,但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郊外‘撒野’的机会却是很高兴的。”
让王石难以忘怀的是他的第一次“远游”。
“读小学时,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
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3个孩子送上火车,拜托—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当时王石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火车到北京,列车员把王石兄妹3人领下来,转给另外一班列车员,然后3个孩子就在站台上等,等去锦州的火车来了3个孩子又像包裹一样被递上火车,继续摇晃着往北走,摇到锦州后,继续被转交。“这次是要转一趟慢车,因为我们要到锦州下面的一个小站,等3个孩子一路晃到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可旅途还没有结束,小站距离姥姥家还有+几公里的野路。于是我领着弟弟妹妹背着自己的行李,往姥姥家所在的旧林村走。”
对于这次艰难的旅程,王石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一路赶时间,因为天如果黑了就麻烦了。可孩子就是孩子,走着走着就糊涂了:这儿怎么好像来过啊?向路过的老乡一打听,老天,走了半天,原来转了几个圈,还有七八公里路才到!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再奋勇赶路!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结果3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
“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我一到姥姥家,就说困了,并且一口气睡了两整天。到点吃饭时,姥姥把我晃醒,我迷迷瞪瞪起来把饭创进嘴里,又倒头睡去。”
王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是中国朝气蓬勃,政局稳定的十来年。父母作为老革命,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王石16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7岁那年,王石参军入伍了。
典型的改革开放“创业家”
“有时候性格和军队要求的纪律格格不入。我是个性极强的人,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但王石认为,部队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他的团队意识。部队生活的磨砺对他日后的成功是有巨大价值的。”冰天雪地里,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后来到了深圳,再苦的环境也就不觉得了。
在1982年到深圳之前,王石的命运可以说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回忆说“我先是参军后来上大学,可以说一直是属于令人羡慕的社会主流。但是年轻王石的心头始终存在着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念头。”
复员就业时,王石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握了5年的方向盘,去当条件极艰苦的锅炉工。他说:“我做的事情是常人没法理解的,我那时的行驶距离是18万公里,完全可以到政府开小车,可我宁愿去抡大锤。”
1983年,时年33岁的王石从广州来到深圳这片如火如荼的大工地,之前的1980年,王石参加招聘考试,进入广东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春秋两季跑广交会,整天高级宾馆进出,是属于风头最劲的部门。但我放弃了优厚的工作,选择到深圳从扛麻袋开始创业。王石这样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骨子里我更喜欢80年代的创业生活。一切都是从头做起,货场搬运鸡料推销,还兼司机出纳是个典型的小人物。”
开始做饲料生意时在火车站的货场,王石领着临时召集的农民工卸玉米包,自己仗着年轻也跟着扛。休息时,一位弄民工不解地问王石:“你们城里人随便做什么生意也不至于跟我们一起扛麻袋呀?”
王石没有回答,但心里却想: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王石的饲料生意做了半年,十分红火,第一桶金是靠做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他也因此被称为“饲料大王”。
1984年放弃饲料生意,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
“回过头来看1980年代深圳的企业,几乎都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从贸易到股票地产、期货,赚的都是高额利润。创业的概念就是要打破秩序,而这个秩序又存在,所以不可避免要走边缘政策,我那时也是投机高手,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一开始,我就劝我的大学同学到深圳来,包括在广东的同事。他们也很羡慕,说等一等,有的说等小孩高中毕业,有的说等把房子分到手有的说等升副局,种种原因都放不下。1990年代中后期,很多人找我,我笑了我说你来晚了。”
有一次有个朋友来找王石出去办点事儿。当得知朋友已经吃完饭时,当着朋友的面,撕开一袋方便面,干吃了。这让 朋友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精神头。
“后来公司出了名风光的一面100%地被外界传诵经历的酸甜苦辣、切肤之痛只有自己知道。那时一块面包当一顿午餐在我看来很正常,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也很正常。绝对不会觉得苦。工作上有高潮也有低潮,低潮时情绪低落到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就像患了自闭症。怎么熬过来的?有一点,自信心还没失去……。”
1988年,王石的企业更名为“万科”并以其黑马姿态冲入了房地产行业。1989年初,万科敢为人先,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万元资金。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002。成为最早上市的房地产公司。
登顶珠峰最高龄业余“登山家”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努力向上,即便前进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这是中国移动为王石量身定制的广告词。
“我个人应该说和山有特别的感情。我的祖籍是安徽的金载,是鄂豫皖交界的一个山区。母亲老家是辽宁的义县那儿也是山区我小时候在那儿生活过。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登山,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到城市登山,中学也没有停止登山,当兵上大学后来到深圳都一直在登山但大多是3000米以下的小
也许是从小就有冒险的喜好和不服输的性格,上小学年级的时候,有次集体活动,老师带领王石和很多同学去登北京八大处附近的一座山,他第个把旗子插到了山顶,那次经历对他以后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后来的登山和各种冒险活动也可能是受到小时候那次登山事件的激励。
“为什么登山?本身有这样一个情结以后在城里,只要到郊区和山有关系的地方,我就显得特别活跃,到哪儿出差有山一定要爬。”然而真正的登山经历源于一张医生的诊断书。
1995年,时任深圳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石突然感觉腰部不适,医生开出的诊断书上标明他的腰椎上长出一个血管瘤。当时医生要我不运动,最好坐轮椅,如果血管破裂的话可能下肢瘫痪。我还是相信科学但真正的潜意识里想要在瘫痪之前把我想做的事情完成,我就很想去西藏,去看看珠穆朗玛峰。
生性倔强的王石没有选择休息。“因为要去西藏,身体要适应,我就开始运动了。”1996年,1997年两年的时间,王石把广东1000米以上的17座山全部登遍了。“诊断我有血管瘤的时候,我的运动体检心脏是0分,满分是5分。我从西藏回来心脏是3分,及格了。2000年登7000米的山峰回来,心脏是5分一直到现在都是5分。命运很有意思,换句话说你要跟命运抗争,不能听它的安排。
王石从1998年开始正式接受登山训练。刚开始时,王石一直是一个孤独者从登雪山开始,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2002年,王石开始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2003年第一次登珠穆朗玛峰之前王石已经登上过世界10座高峰之顶。
2003年5月,正值人类攀登地球最高峰50周年纪念之时,由来自20多个国家队员组成的登山队再次踏上了攀登珠峰的征途王石作为年龄最大的队员也参加了此次行动。5月21日14:37分王石登上珠穆朗玛峰顶成为珠峰登顶年纪最大的业余登山队员,创下了中国登顶珠峰者最大年龄的纪录,从而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
后来的极限运动途中王石用了3年零8个月的时间,先后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9位实现。“7+2”计划的探险家。
“其实,按照原来的设想当时没想登珠峰,我以前登的山峰都在7500米以下。对登山运动员来说,经验积累很重要,要循序渐进。我原计划2004到2006年攀登珠峰。正好赶巧,2003年是人类珠峰登顶50周年,当时我的想法还是比较现实,我讲的特别清楚,就登8300因为我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做好冲项珠峰的准备。但是今年过完春节之后,思想有个转变,就决定不但登,而且要冲顶,所以做了冲顶的准备,第一次就成功……”
“没有感受!”当问及登上珠峰之顶之后有何感受时,王石的回答很平静。“在缺氧的状态下登到8000米以上,整个人属于精疲力竭的状态,暴风雪不停地落在头顶上,风夹杂着石子样的雪粒呼啸而来。根本兴奋不起来没有丝毫的自豪感或‘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到8800米以上,说是在登山,实际上人是在一点点的挪动。登顶只是行程的一半,能否顺利下山还是未知数。”
“我喜爱登山,一是因为没有年龄限制,二是与自己竞争,挑战自我。登山不是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对人类自我的挑战。长沙岳麓山有一块刻有“登高生悲”的石碑。登到山顶后,人觉得自己是很渺小的。登山者往往是因为不满现状,通过登山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为心灵提升一个境界。说老实话第一次登顶我从没有激动过真正让我流泪的是回到成都后,看中央电视台播放了20分钟记录片,当看到我们组登上山顶照相展国旗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
用镜头表现思考的“摄影家”
说到摄影,王石是一名超级发烧友。他目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
“我对摄影发生兴趣其实要比创业来得早。”从小时候起,王石就对影像充满好奇,成为军人后,他的摄影兴趣愈发浓厚。连队驻守新疆某戈壁滩,他结识了某地方医院一位放射科主任,看人家有部120相机,很好奇,学着摆弄也借来玩。第一次实拍就出了洋相,没放下挡板,把12张的画幅当16张拍胶卷冲出来才发现,影像重叠了。
1973年退伍那年,他把300多元复员费全花光,买来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机和放大机,白天拍照,晚上冲洗,多是日常生活,车间生产题材,还曾给《人民铁道报》投过稿。
1980年代初月工资六七十元的王石用攒了几年的钱买了一架“奥林巴斯”,标准广角,长焦镜头配齐。“当时就想一定要买个照相机,这是来特区后买的第一件东西。到底花多少钱记不清了。”
真正用心摄影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年有个去东南亚旅游的机会,王石把尘封多年的奥林巴斯拿出来用,却因放置时间过长电池淌水,把电路板腐蚀了。他马上买了台尼康精典F3应急,配上标头,广角和2.8光圈的300mm长焦。待到1997年去西藏采风时,更是换了两台最新款尼康顶级F5相机,分别拍正片负片。
“摄影其实是在用镜头记录一个寻找精神方向与目标的纪实历程。”在“7+2”探险途中,王石一直都是相机不离身,用手中镜头记录自己的探险之旅,表现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思考。
“我的摄影器材非常齐备,长枪短炮几乎占了随身装备的三分之一。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我要克服强烈的高山反应和剧烈的头疼,从极度疲惫的身心中分出仅存的精力去搜寻,拍摄壮观的极限世界。”
2006年5月19日,由深圳企业家摄影学会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主办的“极度视角——王石7+2摄影作品展”隆重开幕。影展共展出照片近300幅,很多照片都是王石冒着巨大危险拍摄的。
王石在南极点拍摄的那张《南纬90度的中国面孔》被广大影友誉为一绝。“南极点整个就是一拱形的大圆场,如果有风,刮到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痛。那天极地无风,零下20度的雪地上,感觉是一种温暖的冷,大家脱掉上衣狂欢了20多分钟,当时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越来越强烈。”
王石端起相机对着队友猛拍一气,他随手把相机反过来,镜头对准自己,在面罩脱离,鼻孔嘴巴呼出白气的节骨眼上咔嚓一声按下了快门。就是这张信手拈来的佳作在北京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筹款时,义卖拍得6万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同类图片价格纪录。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这样评论王石的摄影作品:“作品运用震撼人心的独特视角去捕捉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态,多层次地展现了极限世界的精彩画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浓郁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纪实色彩和艺术成就,隐约透露着摄影家天人合一的超然胸怀,弘扬着摄影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时代精神。”
“7年之后再登珠峰,山上冰川变化之大可谓触目惊心!如果说7年前登顶更多是英雄主义情结,7年后感受到更多的是环保行动的使命感。”此次登顶前王石发起了旨在通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零公里行动”。
作为国内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王石频频出现于各类媒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石是国内企业家品牌塑造最为成功的一位,他在公众场合的每次亮相都会引来媒体追星般的追逐。王石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除‘企业家’之外具有多个“家”头衔的名牌。
天生就是个“旅行家”
“有人说,你名字里的‘石’隐喻了要和山打交道的命运?”记者一见面就问道。
“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我母亲姓石,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尽管姐妹兄弟有8个,唯独我享有这个权利。”王石的嘴角泛起了丝微笑。
1951年1月,王石出生于广西柳州市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安徽人,部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后任柳州市铁路局副局长。王石的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锡伯族妇女。
“我祖上曾入清朝的镶蓝旗任将官,太姥爷是张作霖的少将旅长,东北军不抵抗时,出家当了道士。我和我的姐妹都非常爱看梅里美的作品,喜欢其中异族的,诡异的东西。”王石说,“尤其是《高龙巴》,那种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的风情!”王石一直认为自己身上还流着祖辈们野性,躁动和不安分的血液。
“我一直向往大陆之外的碧海蓝天,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肯定会做一名航海家,在世界各个大陆之间飘荡。”虽然航海家没能当成,王石从小却是一名小小“旅行家”。
小时候,王石随父母辗转柳州广州,衡阳北京和郑州。17岁时到徐州入伍,接着换防到新疆。
“小时候非常喜欢父亲带我们出去旅游。说是旅游,无非是父亲带着我们姐妹弟兄几人到郊外走走。虽然父亲很少和孩子们亲近地玩在一起,他更多是自己一个人沉默地到处看看,但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郊外‘撒野’的机会却是很高兴的。”
让王石难以忘怀的是他的第一次“远游”。
“读小学时,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
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3个孩子送上火车,拜托—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当时王石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火车到北京,列车员把王石兄妹3人领下来,转给另外一班列车员,然后3个孩子就在站台上等,等去锦州的火车来了3个孩子又像包裹一样被递上火车,继续摇晃着往北走,摇到锦州后,继续被转交。“这次是要转一趟慢车,因为我们要到锦州下面的一个小站,等3个孩子一路晃到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可旅途还没有结束,小站距离姥姥家还有+几公里的野路。于是我领着弟弟妹妹背着自己的行李,往姥姥家所在的旧林村走。”
对于这次艰难的旅程,王石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一路赶时间,因为天如果黑了就麻烦了。可孩子就是孩子,走着走着就糊涂了:这儿怎么好像来过啊?向路过的老乡一打听,老天,走了半天,原来转了几个圈,还有七八公里路才到!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再奋勇赶路!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结果3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
“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我一到姥姥家,就说困了,并且一口气睡了两整天。到点吃饭时,姥姥把我晃醒,我迷迷瞪瞪起来把饭创进嘴里,又倒头睡去。”
王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是中国朝气蓬勃,政局稳定的十来年。父母作为老革命,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王石16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7岁那年,王石参军入伍了。
典型的改革开放“创业家”
“有时候性格和军队要求的纪律格格不入。我是个性极强的人,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但王石认为,部队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他的团队意识。部队生活的磨砺对他日后的成功是有巨大价值的。”冰天雪地里,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后来到了深圳,再苦的环境也就不觉得了。
在1982年到深圳之前,王石的命运可以说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回忆说“我先是参军后来上大学,可以说一直是属于令人羡慕的社会主流。但是年轻王石的心头始终存在着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念头。”
复员就业时,王石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握了5年的方向盘,去当条件极艰苦的锅炉工。他说:“我做的事情是常人没法理解的,我那时的行驶距离是18万公里,完全可以到政府开小车,可我宁愿去抡大锤。”
1983年,时年33岁的王石从广州来到深圳这片如火如荼的大工地,之前的1980年,王石参加招聘考试,进入广东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春秋两季跑广交会,整天高级宾馆进出,是属于风头最劲的部门。但我放弃了优厚的工作,选择到深圳从扛麻袋开始创业。王石这样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骨子里我更喜欢80年代的创业生活。一切都是从头做起,货场搬运鸡料推销,还兼司机出纳是个典型的小人物。”
开始做饲料生意时在火车站的货场,王石领着临时召集的农民工卸玉米包,自己仗着年轻也跟着扛。休息时,一位弄民工不解地问王石:“你们城里人随便做什么生意也不至于跟我们一起扛麻袋呀?”
王石没有回答,但心里却想: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王石的饲料生意做了半年,十分红火,第一桶金是靠做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他也因此被称为“饲料大王”。
1984年放弃饲料生意,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
“回过头来看1980年代深圳的企业,几乎都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从贸易到股票地产、期货,赚的都是高额利润。创业的概念就是要打破秩序,而这个秩序又存在,所以不可避免要走边缘政策,我那时也是投机高手,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一开始,我就劝我的大学同学到深圳来,包括在广东的同事。他们也很羡慕,说等一等,有的说等小孩高中毕业,有的说等把房子分到手有的说等升副局,种种原因都放不下。1990年代中后期,很多人找我,我笑了我说你来晚了。”
有一次有个朋友来找王石出去办点事儿。当得知朋友已经吃完饭时,当着朋友的面,撕开一袋方便面,干吃了。这让 朋友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精神头。
“后来公司出了名风光的一面100%地被外界传诵经历的酸甜苦辣、切肤之痛只有自己知道。那时一块面包当一顿午餐在我看来很正常,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也很正常。绝对不会觉得苦。工作上有高潮也有低潮,低潮时情绪低落到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就像患了自闭症。怎么熬过来的?有一点,自信心还没失去……。”
1988年,王石的企业更名为“万科”并以其黑马姿态冲入了房地产行业。1989年初,万科敢为人先,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万元资金。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002。成为最早上市的房地产公司。
登顶珠峰最高龄业余“登山家”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努力向上,即便前进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这是中国移动为王石量身定制的广告词。
“我个人应该说和山有特别的感情。我的祖籍是安徽的金载,是鄂豫皖交界的一个山区。母亲老家是辽宁的义县那儿也是山区我小时候在那儿生活过。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登山,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到城市登山,中学也没有停止登山,当兵上大学后来到深圳都一直在登山但大多是3000米以下的小
也许是从小就有冒险的喜好和不服输的性格,上小学年级的时候,有次集体活动,老师带领王石和很多同学去登北京八大处附近的一座山,他第个把旗子插到了山顶,那次经历对他以后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后来的登山和各种冒险活动也可能是受到小时候那次登山事件的激励。
“为什么登山?本身有这样一个情结以后在城里,只要到郊区和山有关系的地方,我就显得特别活跃,到哪儿出差有山一定要爬。”然而真正的登山经历源于一张医生的诊断书。
1995年,时任深圳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石突然感觉腰部不适,医生开出的诊断书上标明他的腰椎上长出一个血管瘤。当时医生要我不运动,最好坐轮椅,如果血管破裂的话可能下肢瘫痪。我还是相信科学但真正的潜意识里想要在瘫痪之前把我想做的事情完成,我就很想去西藏,去看看珠穆朗玛峰。
生性倔强的王石没有选择休息。“因为要去西藏,身体要适应,我就开始运动了。”1996年,1997年两年的时间,王石把广东1000米以上的17座山全部登遍了。“诊断我有血管瘤的时候,我的运动体检心脏是0分,满分是5分。我从西藏回来心脏是3分,及格了。2000年登7000米的山峰回来,心脏是5分一直到现在都是5分。命运很有意思,换句话说你要跟命运抗争,不能听它的安排。
王石从1998年开始正式接受登山训练。刚开始时,王石一直是一个孤独者从登雪山开始,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2002年,王石开始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2003年第一次登珠穆朗玛峰之前王石已经登上过世界10座高峰之顶。
2003年5月,正值人类攀登地球最高峰50周年纪念之时,由来自20多个国家队员组成的登山队再次踏上了攀登珠峰的征途王石作为年龄最大的队员也参加了此次行动。5月21日14:37分王石登上珠穆朗玛峰顶成为珠峰登顶年纪最大的业余登山队员,创下了中国登顶珠峰者最大年龄的纪录,从而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
后来的极限运动途中王石用了3年零8个月的时间,先后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9位实现。“7+2”计划的探险家。
“其实,按照原来的设想当时没想登珠峰,我以前登的山峰都在7500米以下。对登山运动员来说,经验积累很重要,要循序渐进。我原计划2004到2006年攀登珠峰。正好赶巧,2003年是人类珠峰登顶50周年,当时我的想法还是比较现实,我讲的特别清楚,就登8300因为我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做好冲项珠峰的准备。但是今年过完春节之后,思想有个转变,就决定不但登,而且要冲顶,所以做了冲顶的准备,第一次就成功……”
“没有感受!”当问及登上珠峰之顶之后有何感受时,王石的回答很平静。“在缺氧的状态下登到8000米以上,整个人属于精疲力竭的状态,暴风雪不停地落在头顶上,风夹杂着石子样的雪粒呼啸而来。根本兴奋不起来没有丝毫的自豪感或‘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到8800米以上,说是在登山,实际上人是在一点点的挪动。登顶只是行程的一半,能否顺利下山还是未知数。”
“我喜爱登山,一是因为没有年龄限制,二是与自己竞争,挑战自我。登山不是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对人类自我的挑战。长沙岳麓山有一块刻有“登高生悲”的石碑。登到山顶后,人觉得自己是很渺小的。登山者往往是因为不满现状,通过登山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为心灵提升一个境界。说老实话第一次登顶我从没有激动过真正让我流泪的是回到成都后,看中央电视台播放了20分钟记录片,当看到我们组登上山顶照相展国旗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
用镜头表现思考的“摄影家”
说到摄影,王石是一名超级发烧友。他目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
“我对摄影发生兴趣其实要比创业来得早。”从小时候起,王石就对影像充满好奇,成为军人后,他的摄影兴趣愈发浓厚。连队驻守新疆某戈壁滩,他结识了某地方医院一位放射科主任,看人家有部120相机,很好奇,学着摆弄也借来玩。第一次实拍就出了洋相,没放下挡板,把12张的画幅当16张拍胶卷冲出来才发现,影像重叠了。
1973年退伍那年,他把300多元复员费全花光,买来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机和放大机,白天拍照,晚上冲洗,多是日常生活,车间生产题材,还曾给《人民铁道报》投过稿。
1980年代初月工资六七十元的王石用攒了几年的钱买了一架“奥林巴斯”,标准广角,长焦镜头配齐。“当时就想一定要买个照相机,这是来特区后买的第一件东西。到底花多少钱记不清了。”
真正用心摄影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年有个去东南亚旅游的机会,王石把尘封多年的奥林巴斯拿出来用,却因放置时间过长电池淌水,把电路板腐蚀了。他马上买了台尼康精典F3应急,配上标头,广角和2.8光圈的300mm长焦。待到1997年去西藏采风时,更是换了两台最新款尼康顶级F5相机,分别拍正片负片。
“摄影其实是在用镜头记录一个寻找精神方向与目标的纪实历程。”在“7+2”探险途中,王石一直都是相机不离身,用手中镜头记录自己的探险之旅,表现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思考。
“我的摄影器材非常齐备,长枪短炮几乎占了随身装备的三分之一。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我要克服强烈的高山反应和剧烈的头疼,从极度疲惫的身心中分出仅存的精力去搜寻,拍摄壮观的极限世界。”
2006年5月19日,由深圳企业家摄影学会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主办的“极度视角——王石7+2摄影作品展”隆重开幕。影展共展出照片近300幅,很多照片都是王石冒着巨大危险拍摄的。
王石在南极点拍摄的那张《南纬90度的中国面孔》被广大影友誉为一绝。“南极点整个就是一拱形的大圆场,如果有风,刮到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痛。那天极地无风,零下20度的雪地上,感觉是一种温暖的冷,大家脱掉上衣狂欢了20多分钟,当时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越来越强烈。”
王石端起相机对着队友猛拍一气,他随手把相机反过来,镜头对准自己,在面罩脱离,鼻孔嘴巴呼出白气的节骨眼上咔嚓一声按下了快门。就是这张信手拈来的佳作在北京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筹款时,义卖拍得6万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同类图片价格纪录。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这样评论王石的摄影作品:“作品运用震撼人心的独特视角去捕捉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态,多层次地展现了极限世界的精彩画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浓郁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纪实色彩和艺术成就,隐约透露着摄影家天人合一的超然胸怀,弘扬着摄影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