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家学说和政党属性的使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践行者,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与力量所在;是革命与建设的历史逻辑使然,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缝对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细化为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目标;是中国特色到世界奇迹的使然,“四个全面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现实旨归,“一带一路”建设奏响世界合作共赢交响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27 — 02
  一、国家学说和政党属性的使然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践行者
  自从国家在人类历史社会中出现以来,国家学说便产生了。国家学说是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关于国家管理体系和思想体系的理论学说。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对国家学说的丰富,对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国家学说是一个在社会思想领域复杂的动态过程,带有很强的阶级性和偏见性,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争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才从本源上厘清了国家学说的混乱。
  20世纪初的中国,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各种主义和学说也盛极一时,特别是以“无政府主义”“民族建国思想”等为代表。后来,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拥有了马列主义这个武器,才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提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建国方案,中间党派提出照搬西方的两党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各民主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并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传承,也是党的工具属性——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所决定的,从而区别于其他旧式的国家学说。
  (二)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与力量所在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引领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文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旗帜,把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从而探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真理。因此,先进性是我们党引领时代的活水源泉,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大格局大气魄,谋大局识大体的家国情怀。
  党的先进性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舵手,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才能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拥有8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因此,加强党自身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先进性是针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言,加强党的纯洁性是党对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是对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这一先锋队而言。只有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协调推进,相辅相成,党的事业就能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逻辑使然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缝对接”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外国列强入侵的屈辱史、血泪史,也是无数中华儿女不断抗争的英雄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不断觉醒不断抗争,后来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但是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此后,中国资产阶级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以后,一个新的领导阶级呼之欲出。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此后的中国进入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区别于此前的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作为自己奋斗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的无数有志之士在经历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以后,从幼年走向成熟,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缝对接”,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航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中国社会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了一系列革命历史遗留问题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并提前完成了“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体的国家政治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   6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战后国内外局势,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虽然表现出强烈的追赶态势,高度的计划性,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规划了更为详尽的蓝图,提出“三步走”战略,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现在正行进在实现第三阶段战略目标的伟大征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次细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和战略目标,那就是在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到2012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到2049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到新时期的“两个百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三、中国特色到世界奇迹的使然
  (一)“四个全面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现实旨归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理论成果,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运筹帷幄,从履新之时便开始进行主动的战略选择。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良好且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系统设计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改革的分目标,搭建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系框架。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从严治党,在根本任务上,就是要把我们党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立足中国特色现实的战略抓手。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战略攻坚期以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一带一路”建设奏响世界合作共赢交响曲
  中国文化中,自古讲究“和”的思想,“和而不同”“和为贵”都是阐明了和谐共生的理念,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中国自古注重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往来,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无不凸显出中国与世界和衷共济的普世价值观。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彰显了中国将以更加负责任的姿态和平崛起,绝不走别国“国强必霸”之路。
  面对世界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的新局面,面对世界多种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新态势。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纯经济发展构想,而是涉及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系统问题。沿线的亚非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中欧则在文化方面差异巨大,如何奏响近60个国家合作共赢的交响曲,考验着中国智慧,更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
  机遇和挑战并存,勇气和智慧共生。“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定位,不但是探索国与国之间合作交流的新途径,也是寻求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须有和舟共济、心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和胸襟,带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最终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王浦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03).
  〔4〕辛向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J〕.学习月刊,2014,(11).
  〔责任编辑:张 港〕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苏醒(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主研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方政权研究》(项目编号:10552220)。  [摘要]伪满的地方行政机构,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从建立到灭亡,曾多次进行所谓的改革和调整。就地方行政机构而言,较重大的改革有三次,即1934年、1937年和1940年的
摘 要:容错纠错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制构建,对于党员干部的创新提升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激励作用。然而,如何认定该制度中的“容错”,本文从何为“错”、何为“容”、怎么“容错”三个法律角度进行切入,寻求通过制度和机制来权衡与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   关键词:治党从严;制度从严;容错;纠错;瑕疵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反复提问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形成逻辑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促使学生在“问”中“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的教学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问题链”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激发
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其实都是模糊不清的虚假概念。但人们使用它们这事,还是富有意味的。比如最近很火的文艺电影《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生于1989年,爱写诗,还把影像的欧洲语法玩得挺溜——是妥妥的所谓文艺青年吧。  后来我和毕赣以及他一些影视圈朋友吃夜宵。有位脸孔精致的女青年非常失落和不解:导演,为什么你这么早结婚?有没有过一丝后悔?  “因为她好啊,挺好啊。”“不会啊,为什么要后悔?”答案朴素也准确。
摘 要:少数民族红色文化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对少数民族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至关重要,因此,这就需要在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加强政府主导,提高经费投入,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研究保护机制,实现少数民族红色文化进课堂等方面加大传承力度。这既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少
摘 要:本土党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对提高党性教育质量和加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浙江省绍兴市的本土党性教育资源的整理和分析,提出开发本土党性教育资源应当坚持导向性、真实性、多样性、持续性原则,运用调查、管理和整合多种途径,并通过科学布局、创新形式和加强互动来提高图本党性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本土;党性教育;资源;开发;使用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
[摘 要]以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并从产权界定、外部性和市场供给等角度,分析了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的困难的成因。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学校供给、私人供给、自组织供给和第三方组织供给等4中供给模式。  [关键词]公共物品;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
摘 要: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政治生态是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格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甚嚣尘上;源自西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一方面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和辩论也使科学社会主义愈加明晰,客观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契合了“天下为公”的传统政治文化和改造社会的时代急务,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久未谋面的朋友突然登门,怀里抱着一个旧纸箱,“来就来呗,还拿什么东西?”我笑着说。他将纸箱重重撂在地上:“你放我那儿的东西,忘了吗?”    朋友走后,我打开纸箱:一只鱼缸加热器、一盒长短不一的彩色铅笔、两个速写本、一套用鞋带捆扎的啄木鸟牌木刻刀……这些杂物下面是一个匡威鞋盒,盒盖上用棕色记号笔写着 “最初的”,那是我早年在哈尔滨拍摄的底片。22岁时我意外获得了一台尼康FG-20相机,从此摄影就没
摘 要:本论文根据本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Book II Unit 2为例,将微课、翻转课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等要素有机整合,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试图改善艺体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艺体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艺体类大学英语;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