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乡教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城乡教育之间一直没有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城乡分割的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扩大。在教育技术中,人力资源建设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技术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新课改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越加多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但是,教育技术设备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备数量普遍不足,质量偏低,利用率低。
因为教育技术硬件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部门投入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方面的经费更少。这就导致教育技术设备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等高端设备数量更少。近年来,由于中英项目等的开展,许多学校有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等,但这些设备配备率很低,如远程教育播放设备仅仅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还有的学校(或教学点)甚至连一台计算机也没有。而且虽然大部分学校都装备了常规电教媒体,但是由于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一些学校将得之不易的设备看得十分珍贵,害怕用坏。以至于许多学校将电教媒体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录制精品课程,上示范课的“法宝”一年难得用上几次,使得媒体利用率很低,很多设备被放坏。
(二)软件严重缺乏,质量不高,品种单一。
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软件绝大部分是上级配发或中英项目配发或扶贫配发的,大部分软件是DVD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大多数软件仅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少数几个学科,不能较好地与文字教材配套使用。同时,由于观念跟不上,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愿意花大价钱买设备而不愿或不屑于软件建设,从而导致软硬件建设不配套,硬件设备只能拿来当摆设。
(三)不同等级的学校教育技术设施差距大。
教育受经济状况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农村各类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县城学校与山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重点学校不但拥有大量常规电教媒体设备,而且拥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等高档电教设备。而非重点学校有的甚至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拥有的常规电教设备也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事业明显滞后,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滑坡和萎缩现象。
(四)师资资源缺乏,学历偏低、信息素质偏低。
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教师中,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只是凭自己的刻苦钻研,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方法,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受过短期的“英特尔”培训,而且是兼职从事教育技术事业的,他们所干的工作只是设备的简单维护与打扫机房等。
二、解决策略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的这种现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一)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电化教育初期,强调“以媒体为中心”的理论深入人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诸多学校盲目购置硬件设施,花巨额资金装设多媒体教室等,存在媒体应用的误区排斥技术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过度依赖技术,认为只要使用了媒体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了解各种媒体的功能特色,不能优化使用各种媒体,这使得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特别糟糕。为此,我们应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教育技术知识,把普及教育技术作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抓紧抓好。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硬、软件建设同步。
现代教育技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高档次设备外,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其实在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达到最优效果服务。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常规电教媒体设备的建设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把众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教育技术的工作中,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做到物尽其用,并用出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合理规划和协调使用硬件设备,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三)扶持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还相当落后,很多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能满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外,我认为城区中小学也应该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工程。即一所城区中小学帮助一所或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以求达到资源共享,等等。以求逐步缩小差距,最终建立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和谐发展的机制。
(四)师资队伍培训和管理,提高信息素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不可能引进大量教育技术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实际情况,通过培训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通过“英特尔”培训,大多数教育技术人员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因此,培训的重点不能只放到技术方面,应当适当加强理论培训,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微格教学等理论培训。我们应当清楚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近年来,由于相应的教育技术体制不健全,因此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很多教育技术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课件制作人员,而相应的教师培训职能等往往被人们忽视。进行教育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实施,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07):30-33.
[2]陶文玲.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之比较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4):63-66.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技术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新课改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越加多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但是,教育技术设备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备数量普遍不足,质量偏低,利用率低。
因为教育技术硬件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部门投入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方面的经费更少。这就导致教育技术设备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等高端设备数量更少。近年来,由于中英项目等的开展,许多学校有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等,但这些设备配备率很低,如远程教育播放设备仅仅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还有的学校(或教学点)甚至连一台计算机也没有。而且虽然大部分学校都装备了常规电教媒体,但是由于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一些学校将得之不易的设备看得十分珍贵,害怕用坏。以至于许多学校将电教媒体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录制精品课程,上示范课的“法宝”一年难得用上几次,使得媒体利用率很低,很多设备被放坏。
(二)软件严重缺乏,质量不高,品种单一。
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软件绝大部分是上级配发或中英项目配发或扶贫配发的,大部分软件是DVD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大多数软件仅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少数几个学科,不能较好地与文字教材配套使用。同时,由于观念跟不上,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愿意花大价钱买设备而不愿或不屑于软件建设,从而导致软硬件建设不配套,硬件设备只能拿来当摆设。
(三)不同等级的学校教育技术设施差距大。
教育受经济状况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农村各类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县城学校与山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重点学校不但拥有大量常规电教媒体设备,而且拥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等高档电教设备。而非重点学校有的甚至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拥有的常规电教设备也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事业明显滞后,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滑坡和萎缩现象。
(四)师资资源缺乏,学历偏低、信息素质偏低。
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教师中,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只是凭自己的刻苦钻研,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方法,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受过短期的“英特尔”培训,而且是兼职从事教育技术事业的,他们所干的工作只是设备的简单维护与打扫机房等。
二、解决策略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的这种现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一)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电化教育初期,强调“以媒体为中心”的理论深入人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诸多学校盲目购置硬件设施,花巨额资金装设多媒体教室等,存在媒体应用的误区排斥技术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过度依赖技术,认为只要使用了媒体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了解各种媒体的功能特色,不能优化使用各种媒体,这使得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特别糟糕。为此,我们应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教育技术知识,把普及教育技术作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抓紧抓好。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硬、软件建设同步。
现代教育技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高档次设备外,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其实在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达到最优效果服务。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常规电教媒体设备的建设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把众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教育技术的工作中,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做到物尽其用,并用出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合理规划和协调使用硬件设备,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三)扶持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还相当落后,很多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能满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外,我认为城区中小学也应该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工程。即一所城区中小学帮助一所或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以求达到资源共享,等等。以求逐步缩小差距,最终建立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和谐发展的机制。
(四)师资队伍培训和管理,提高信息素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不可能引进大量教育技术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实际情况,通过培训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通过“英特尔”培训,大多数教育技术人员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因此,培训的重点不能只放到技术方面,应当适当加强理论培训,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微格教学等理论培训。我们应当清楚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近年来,由于相应的教育技术体制不健全,因此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很多教育技术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课件制作人员,而相应的教师培训职能等往往被人们忽视。进行教育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实施,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07):30-33.
[2]陶文玲.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之比较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