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做人、会作文的综合素质,理应成为如今作文教学的一个方向。围绕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必将成为作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在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二、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个案:《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为之动容;《孔乙己》,让学生体验到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内涵;《我的叔叔于勒》中丑恶的社会现实和漠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批判的情感冲动;《沁园春?雪》,给学生的又是壮丽豪放的气概;《济南的冬天》留给学生的,更是对明丽清新的泉城的向往;等等。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生活是最大、最丰富的课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验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发现社会的变化,透析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文学名著、伟人传记等,进行情感教育。读《上下五千年》,读中外名著,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世界也就会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丰满的文章。
三、重视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在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其一,克服命题的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的情感实际。具体做法:可以从教材中延伸出作文题,如,《我的百万富翁叔叔于勒回来了》《孔乙己巧遇范进》等,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命题点,如,《我家的老屋》,让学生从老屋的变迁折射社会的发展变迁。
其二,有意识地在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中灌输教师的意志。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情感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朋友”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也觉得比较有写的内容的话题,教师在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可以适时提出“爸爸是朋友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朋友”二字。
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水平在情感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情感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的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在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二、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个案:《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为之动容;《孔乙己》,让学生体验到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内涵;《我的叔叔于勒》中丑恶的社会现实和漠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批判的情感冲动;《沁园春?雪》,给学生的又是壮丽豪放的气概;《济南的冬天》留给学生的,更是对明丽清新的泉城的向往;等等。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生活是最大、最丰富的课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验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发现社会的变化,透析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文学名著、伟人传记等,进行情感教育。读《上下五千年》,读中外名著,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世界也就会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丰满的文章。
三、重视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在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其一,克服命题的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的情感实际。具体做法:可以从教材中延伸出作文题,如,《我的百万富翁叔叔于勒回来了》《孔乙己巧遇范进》等,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命题点,如,《我家的老屋》,让学生从老屋的变迁折射社会的发展变迁。
其二,有意识地在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中灌输教师的意志。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情感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朋友”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也觉得比较有写的内容的话题,教师在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可以适时提出“爸爸是朋友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朋友”二字。
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水平在情感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情感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的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