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做人、会作文的综合素质,理应成为如今作文教学的一个方向。围绕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必将成为作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在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二、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个案:《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为之动容;《孔乙己》,让学生体验到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内涵;《我的叔叔于勒》中丑恶的社会现实和漠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批判的情感冲动;《沁园春?雪》,给学生的又是壮丽豪放的气概;《济南的冬天》留给学生的,更是对明丽清新的泉城的向往;等等。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生活是最大、最丰富的课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验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发现社会的变化,透析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文学名著、伟人传记等,进行情感教育。读《上下五千年》,读中外名著,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世界也就会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丰满的文章。
   三、重视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在作文、日记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其一,克服命题的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的情感实际。具体做法:可以从教材中延伸出作文题,如,《我的百万富翁叔叔于勒回来了》《孔乙己巧遇范进》等,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命题点,如,《我家的老屋》,让学生从老屋的变迁折射社会的发展变迁。
   其二,有意识地在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中灌输教师的意志。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情感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朋友”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也觉得比较有写的内容的话题,教师在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可以适时提出“爸爸是朋友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朋友”二字。
   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水平在情感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情感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的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堂课是否高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质量是关键。一节质量卓越的课,不但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还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和寻求当中。无论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如何进行改观,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语文课堂上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课堂上,很多状况都是容易发生的,语文课堂上存在着许多突发状况,需要教师有预测和处理这些突发状
期刊
目前,德育教学作为当前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一直在寻找各种积极有益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对向上、美好、积极的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从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成熟,还不能有效辨别是非善恶。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当
期刊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清新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如茉莉般淡淡地、深深地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教好这篇美文,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能让学生触摸到人生的真挚情感。   第一板块:紧扣文眼,直奔主题。   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不同人的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象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妈妈的眼里真爱就像——   生:茉莉。(齐答)   师:可在映儿的眼中,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
期刊
微笑是一种从容豁达的情怀,能够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师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伙伴”。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这一理论,因此总喜欢板着脸,以一副冷面孔面对学生。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始终面容严肃、冷漠,经常是声嘶力竭和暴跳如雷,以为这样能够显示自己的威严。可是,这样的做法,低年级的学生会觉得你可怕,高年级的学生会觉得你可笑,无论如何,如此做的结果只会破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但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均衡点,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从各自的角度和理解出发,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而各人的理解不同,导致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很难说谁的理解就一定是对或错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拷问一下自己,语文教学的初心是什么?   1912年,《教育部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对语文教育提出了要求:“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
期刊
读写结合,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在课堂中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如今语文教材采用的文本是很多专家精心选编的,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按照“品析材料——确定发散点——大胆创作”几个环节,进行系列化训练,通过续写、补写、读后感等,巧用文本材料,因势利导,是成就佳作的在效途径。   一、仿照文本表达技巧,活学活用   教材中有些段落,或结构严谨,或修辞恰切,是极好的仿写
期刊
兴趣产生于人的主观需要,客观上也可以加以激发。成功能激发兴趣,兴趣又能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能成功。基于这种认识,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笔者建立起作文兴趣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分数机制   多年来作文评分已形成了固定模式:好作文80分,优秀作文85分,很给见到90分以上的作文,更难见到满分作文。老师们不敢给高分,也不肯给高分。究其原因是一种思想在作怪:写作水平
期刊
一、 寻找情感熏陶的有效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影视资源对中小学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几乎是伴随着影视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在电视荧屏上,越来越多的名著文本被翻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成为学生阅读学习名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影视资源往往能通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借助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①将老师难以表达的书面知识表现出来,便于
期刊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高考作文的结果来看,还存在着套作、空谈、无病呻吟等问题。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一切为了高考”根深蒂固,教师满堂讲和学生默默听的现象还很普遍,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学生严格按指定的模式写作,忽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写作兴趣和快乐也就丧失了。   那么,要改革进步,就要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写作的局面开始,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