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师生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多少又与教师的“导”有直接关系,而教师的“导”常常通过提问来实现。因此具有较高的提问技能对于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提问这一教学行为实现师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能通过提出问题及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有效地提问才会实质性地促进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提问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的概念或专题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如在建立滑轮的概念时,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在桌面上找出滑轮。学生找出后,老师又提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滑轮?试着从结构上说说看”。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滑轮的结构特点上去。
2、指导性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思考的前提和方向,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框架中进行思考、讨论 。
如讲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时,教师可提出:“自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产生的,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3、有组织的提问,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时,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在什么方向上最省力?”“在最省力的条件下,拉力与与物体所受重力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什么原因使得拉力近似等于物重的一半?”……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形成更适当的反应,通过连续不断地在所设置的问题框架中进行研讨,学生的注意力被保持在要解决的问题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及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上。
4、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最终建立正确答案。
(1)澄清。在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混乱、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意见和想法时,或为了使他的答案更简明、确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意思吗?"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他的回答。
(2)支持。教师常提问:“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告诉你的?”等,要求学生对他所回答的观点提供论据。
(3)纠错。如在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回答动滑轮与定滑轮区别时,有学生回答:“一个动,一个不动”。教师征求其他同学意见:“大家都认同?”……再进一步提问:“哪动,哪不动?”最后使学生明确轴不动是定滑轮,轴动是动滑轮。教师或同学之间指出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和需要完善部分,重新判断和组织一个答案。
(4)表述意见。在集体讨论中给学生个人提供机会来表达他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例如在学生回答动滑轮与定滑轮区别时,学生已经找出了定滑轮轴不动,动滑轮轴动。教师接着提问:“还有什么其它的不同?”这样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些观点的注意,认真的去思考问题。
(5)举例。例如在讲解杠杆分类后,让它通过确定支点来理解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等臂杠杆及费力杠杆。教师可画图,标出动力、阻力,然后提问:“支点在什么位置可以省力?”这样的提问不仅仅纠正了学生含糊不清的表述使之清晰明白,而且给教师一个机会来检查学生在某一精确概念或定义上的理解情况。
另外,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间的直接交流。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需要有机会学习其他学生的表述和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评论和扩展。教师需要真诚地接受和支持学生对讨论的贡献,帮助学生组织讨论,促使学生投入到直接的意见交流之中来。
同时提问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布
(1)提问时间分布合理
(2)提问对象分布合理。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提问时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尽可能地平衡分布,以此来鼓励所有的学生,使他们形成回答问题的责任感,而不只是对几个学生的点名回答问题。
2、提问过程要有合理的停顿
教师在提问之后,稍作停顿,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组织语言有效地表述自己的答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过分强调迅速问答的结果,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反而使学生的回答不令人满意而影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 “导”的作用。同时正确恰当地设置问题还可引导学生沿着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原则去进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
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提问这一教学行为实现师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能通过提出问题及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有效地提问才会实质性地促进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提问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的概念或专题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如在建立滑轮的概念时,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在桌面上找出滑轮。学生找出后,老师又提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滑轮?试着从结构上说说看”。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滑轮的结构特点上去。
2、指导性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思考的前提和方向,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框架中进行思考、讨论 。
如讲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时,教师可提出:“自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产生的,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3、有组织的提问,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时,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在什么方向上最省力?”“在最省力的条件下,拉力与与物体所受重力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什么原因使得拉力近似等于物重的一半?”……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形成更适当的反应,通过连续不断地在所设置的问题框架中进行研讨,学生的注意力被保持在要解决的问题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及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上。
4、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最终建立正确答案。
(1)澄清。在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混乱、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意见和想法时,或为了使他的答案更简明、确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意思吗?"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他的回答。
(2)支持。教师常提问:“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告诉你的?”等,要求学生对他所回答的观点提供论据。
(3)纠错。如在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回答动滑轮与定滑轮区别时,有学生回答:“一个动,一个不动”。教师征求其他同学意见:“大家都认同?”……再进一步提问:“哪动,哪不动?”最后使学生明确轴不动是定滑轮,轴动是动滑轮。教师或同学之间指出学生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和需要完善部分,重新判断和组织一个答案。
(4)表述意见。在集体讨论中给学生个人提供机会来表达他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例如在学生回答动滑轮与定滑轮区别时,学生已经找出了定滑轮轴不动,动滑轮轴动。教师接着提问:“还有什么其它的不同?”这样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些观点的注意,认真的去思考问题。
(5)举例。例如在讲解杠杆分类后,让它通过确定支点来理解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等臂杠杆及费力杠杆。教师可画图,标出动力、阻力,然后提问:“支点在什么位置可以省力?”这样的提问不仅仅纠正了学生含糊不清的表述使之清晰明白,而且给教师一个机会来检查学生在某一精确概念或定义上的理解情况。
另外,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间的直接交流。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需要有机会学习其他学生的表述和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评论和扩展。教师需要真诚地接受和支持学生对讨论的贡献,帮助学生组织讨论,促使学生投入到直接的意见交流之中来。
同时提问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布
(1)提问时间分布合理
(2)提问对象分布合理。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提问时应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尽可能地平衡分布,以此来鼓励所有的学生,使他们形成回答问题的责任感,而不只是对几个学生的点名回答问题。
2、提问过程要有合理的停顿
教师在提问之后,稍作停顿,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组织语言有效地表述自己的答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过分强调迅速问答的结果,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反而使学生的回答不令人满意而影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 “导”的作用。同时正确恰当地设置问题还可引导学生沿着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原则去进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