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导学探究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探究,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一、问题提出
  当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在多数的课堂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往往被忽视。这样,不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力也被禁锢。因此,我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高度参与的,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二、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一理念。除了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形式外,还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探究,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大量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一切,提出与课本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过去学习较为困难,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只有对那些似懂非懂或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后一种学习情景就是问题情境。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中去,经历“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从设疑中产生,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中,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创设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2.提出问题思考,明确探讨方向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大量成功实验的事实证明,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完全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提出思考题,这种思考题一般可以在前一节课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上新课前去思考,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指向和学生思考的内容均要与新课的教学顺序相一致,并且尽量可以与上一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导”,启发学生“探”,并从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给学生引导,使“导”和“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用“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可后讲后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争取自己解决问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不同见解等教学环节,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探索问题引申,掌握探究方法
  “引申”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认识。恰当合理的引申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时进行自主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探讨”行为在教学结构上呈现互动,并推进教学过程有序运行、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等品质;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辨证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四、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导学探究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不断促使学生探究,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教师在实施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导学探究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地位,而导学探究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忽视教师的地位,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提高表现在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探究而非仅仅提出“探究”的原因之一,它同时兼顾了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中心地位探究。
  2.教师要把握好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
  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假设、联想,教师要准确把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可能错把导学探究教学当作活动课教学,在课堂上把活动当作核心,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动手、讨论等,导致为了做而做。事实上,活动只是体现该教学模式的一种载体或手段,而并非目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新颖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其提出科学假设并思考怎样去验证。
  3.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使用的局限性
  导学探究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造性,但该教学模式也有其适用的条件。首先,导学探究教学内容是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呈现,而且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学生在运用中去体会和把握。然而,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程度却很难相同,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较难在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可能会较零散,从而需要传统教学作为补充。其次,相对于传统教学,导学探究模式获取相同的知识,需要更多的教学时数来解决。其三,导学探究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获得而言,探究教学和传授式教学根据其适合的教学内容不同都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要过分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而束手束脚,应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5\]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纪录——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张人杰,周燕.中小学教育与教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整合教育内容以发挥合力,通过实践锻炼以拓展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