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排骨藕汤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武汉,也有着迎接冬至的独特习惯——家家户户晒出腊肉、腊鱼,户户煨上排骨藕汤。
  在湖北武汉市的武昌雄楚大街行走,居民楼的窗台上、小区树干上,晾晒着腊鱼、腊肉、香肠,一排排、一串串,在冬日暖阳的映射下,散发出阵阵油光,透着愈来愈近的年味。
  腊月二十四,就是过小年了。老话说“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腊月二十三过,王子大臣腊月二十五过,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老百姓在这天就要开始烧香敬神了,还要煨汤吃肉,表示过小年了。
  爱喝汤的武汉人
  武汉人特别爱喝汤,叫做:“三天不喝汤,心里就发慌。”几天不喝汤,肚子里像渴了油似的。武汉也有无汤不成席一说,藕汤是家家桌上都必不可少的菜式,对每一个武汉人来说,排骨藕汤就是家乡的味道。
  许多地方卖猪肉,都是连骨头带肉一起卖,买肉的人不愿要骨头,找熟人买,尽量少搭点骨头。武汉人买肉不一样,喜欢要骨头,特别是排骨,争相购买。排骨供应少时,人们起早耐心排队等候,或者找熟人,想方设法买排骨。因为武汉人讲究煨排骨汤待客。如果贵客来了没有排骨汤,那是很失礼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规格,对客人不够热诚、大方,做客的也会觉得没有受到盛情招待。地道的武汉人煨汤待客,并不只是把排骨汤当作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饭之前,先给客人盛一大碗,让客人吃肉喝汤。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热情的主人还要劝客人再喝一碗汤。外地人开玩笑说:武汉人“奸”得很,客人去了,光用汤也把你灌饱了。多来个把客人,只消往砂吊子里添瓢水就行了。
  而在平时,武汉人把汤煨好了,都会马上装一碗,送给张家李家尝尝,都是邻居街坊,相互往来颇为亲热。这不是哪家在亮手艺,而是借这碗汤,表达一下心情。有时,也借这碗汤,夸奖或称赞一下对方,说:“您家煨的汤,白汪的(武汉话,指汤的颜色)。”或者说:“这藕煨得好,又粉又烂,手艺不错。”送汤的人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藕和排骨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对于湖北人来说,排骨藕汤不仅是一种果腹的美食,也代表着家的味道。
  挖藕选藕是个技术活
  在湖北洪湖,从上万亩的连绵湖野,到零星散落的斗篷沟渠,莲藕,皆能以惊人的生命力在1~2米的泥底下疯狂生长,生怕辜负亚热带长江水乡独有的夏季高温与湿热,而与秋天的挖藕人失之交臂。只有非凡的挖藕人,才有能力通过水纹地貌、植被环境,一眼识别那5%的藕中极品。
  每当莲藕收获的季节,资深的挖藕人便踏着朝露、穿上水服、带把铁耙、背个袋子向广袤的湖野进发。正午时分,家人送饭过去的时候,常能看到一小堆布满淤泥、其貌不扬却硕大无比的正宗九孔碧藕,已经服服帖帖地躺在脚边。短暂的野外用餐时间,挖藕人必定要挑一只上等的鲜藕洗净生吃。一口咬下去,瞬间白润的莲藕满口留香、藕汁潺潺。
  夜幕初启,弥漫村头巷尾的藕汤原香,能准时唤回在外玩耍的孩子,举凡庭宴、即便家常,一碗当天从泥底里转化而来的鲜藕汤,必定是家家户户的餐中主角。
  在武汉人心里,莲藕绝对是最适合和排骨一起煨汤的食材。说起这煨汤的莲藕就十分有讲究,藕可分为两大类:红莲藕和白莲藕。一般说来,作煨汤用的,白莲藕优于红莲藕。从产地来说,虽然武汉三镇及周边都种莲藕,但传统认为汉阳月湖的藕最佳。此种莲藕分早、中、晚三熟。早熟的品种俗称“六月爆”“嘉鱼”,质嫩味甜,适于炒食、糖渍,一般7月上市;中熟的品种俗称“湖南泡子”“猪尾巴”,8月中旬上市,肉脆嫩,味甜,可以生食、炒食;晚熟的品种叫“洲藕”“毛节”,从9月上旬到第二年冬春陆续上市,品质较老,含淀粉多,易烂,最适合煨汤。历史上,汉阳月湖的藕也算是贡品之一,讲究九孔的为正宗的汉阳藕。
  近30年来,煨汤的上乘藕已经悄然有变,属于后起之秀——武昌青菱乡生产的青菱莲藕。这青菱莲藕原来算是野生藕,上世纪70年代以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是武汉老百姓日常食用的佳品,更是煨汤的上等配料。青菱莲藕煨出来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营养丰富,老人小伢都蛮喜欢。喝汤的人就喜欢粉藕,吃起来蛮绵,藕丝拉得长。当然有的人爱上脆藕,特别是年轻人,嚼得直响,那也是一种滋味。
  陈年砂吊子
  煨汤还得靠砂吊子,这个吊子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它是一种深灰色的粗砂罐子,有大有小,有的家里备有两套,根据来客和自家人的需要可大可小。这吊子用的年数越长越好,“油光满面”的,别看黑糊糊的,那是有年头的老吊子。就是洗干净后,拿水泡上一段时间还能冒出油星子,一般来说,老吊子煨格外香。若是新吊子,那一定要用米汤先熬制一番。
  至于煨汤,也是有讲究的。先将猪排骨洗净,切成寸方块状,用素油,比如花生油、豆油都行,在铁锅中稍加煸炒,肉变色就可以,再加盐、料酒、生姜、大料等,这一步做完了,再丢到吊子里去,要一次加好水,满吊子。半吊子水,那是骂人的,水不够会搞夹生的,所以骂人就是“夹生半吊子”。做人要真诚莫搞假把戏,为人要直爽莫搞弯弯经。
  煨汤,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炭炉子的小火慢慢地煨,那煤气炉子煨的就不好喝。大约煨了一个小时,再放入藕块,同样用旺火煮沸,改小火煨,藕煨烂了汤也就好了。这藕要切成大棱角块,以免藕烂成碎块。切藕最好用不锈钢刀,翻動藕汤的勺、铲也尽量不用铁制品,搞不好汤就变色了。那汤煨好了,满街满巷子的香,特别是过年过节,把煨汤的香味一闻,就被家乡的年节味深深地陶醉了。
  在武汉,还有一个习俗,“毛脚女婿”(就是准女婿)第一次去女友家,女方的妈妈一定会煨汤招待,有的还在汤里下细粉丝或鱼圆子,表示情意绵长和婚姻圆满。如果“毛脚女婿”没有喝到老亲娘煨的排骨藕汤,这门亲事估计会泡汤。由此,老武汉有个风俗叫“新女婿上门,桌上没得汤不成”。
  在众家的莲藕汤中,妈妈煨的藕汤最合口味,醇香到不含一丝泥土味、糯粉到入口即化的细腻、清爽到不需要任何佐料,自然的恩赐,往往钟情自然的烹饪,浓浓的莲藕汤,淡出心中最浓的滋味,是美食、亦情怀。爱喝汤的湖北人,在年夜里煨上一锅浓浓的排骨藕汤,只消喝上一口啊,就感觉冬天里都是那暖洋洋的感觉。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农村战线认真贯彻书记处要求,按照“强服务、抓示范、重联合”的思路,以建设县域团工委与合作组织建团为重点,全力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共青团工作。  1—10月,在农村合作组织中新建团组织36752个,近年来累计在农村合作组织中建团达10万个;建立县域农村合作组织团工委1714个,覆盖全国65.7%的涉农县(市、区);建立省级青农联8个、地市级青农联124个。  抓部署、指导、调度、合作,强化顶层
期刊
为推动全县大中型水库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和库区移民脱贫工作,日前,由团泸溪县委牵头,县移民局、县科协等单位联合开办的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启航行动”创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泸溪县政务中心举行,来自白沙镇、武溪镇等5个移民库区乡镇的21户青年移民科技創业户与乡镇团委书记参加培训。  在产业发展实地考察课上,学员们一同来到潭溪镇实地走访了养牛大户向菊芳、娃娃鱼养殖大户符民现,武溪镇的养鸡大户杨官庭、葡萄种植
期刊
早晨,我打开门的一刹那,怀疑自己还在梦里。我下意识地使劲眨巴了几下,当确认眼前的一切不是梦时,便对着屋里的妻子和儿子喊道:“快看,外面好大雪!”  这一夜,睡得真够瓷实的,竟没听出一丁点儿的落雪声来。  儿子像头撒欢的小牛犊子,一头扎进了雪地,尽情地打着滚儿。  透过茫茫雪原,我视线的深处,母亲手挎篮子,头扎毛巾,正深一脚、浅一脚蹒跚在家乡的羊肠小道上。小道两边满是盛开的枸杞,蓬蓬簇簇,在白雪的映
期刊
在河北省平泉县杨树岭镇排杖子村,群众都佩服一位叫刘秀兰的女同志。她不仅是一位贤淑孝顺的媳妇,也是党的一名好干部,更是一位致富能手、巾帼英雄,被誉为杨树岭镇香菇西施。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全村30多户村民自愿搞食用菌产业,让群众不出村就能把钱挣。  刘秀兰,1972年生,42岁,中共党员,现任杨树岭镇排杖子村妇联主任。如今,有一双儿女和美满家庭的她,拥有面积达20亩的食用菌园区一个,年种植香菇12万袋
期刊
农业部于今年世界粮食日发布了《全面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下简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期能够指导各地方部门以高度的自觉、扎实的行动,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值此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针对在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
期刊
日前,首个由农村青年开设的救护员知识培训讲座亮相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道铁城村文化礼堂,这是团缙云县委实施“青年亮相文化礼堂”的又一举措。为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提升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近年來,团缙云县委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大力实施“青年亮相文化礼堂”,通过“五进礼堂”行动先后组织青年开展活动100余次,成效显著。  团缙云县委联系
期刊
在西方,如同中国春节一般被重视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了。整个12月,家家户户都为圣诞夜的大餐和礼物忙碌着,和农历腊月的景象也差不到哪去。更为有趣的是,早些年哪里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一直是个悬案。这一僵局直到1995年被打破,芬兰的圣诞老人村最终胜出。  “联合国认证”  芬兰有三分之一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在离北极圈不到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名叫罗瓦涅米,它是芬兰拉普兰地区的首府。纯净的大自然,清新
期刊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前,人类社会开始产生农耕及农耕文明,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耕中心。最早的是西亚,在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地带,这里的居民最早驯化了野生麦类,发展为种植小麦、大麦的农耕中心。其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中国的黄河流域培育了小麦,中国长江以南以至东南亚、印度恒河一带则以培育水稻为特色。另外有一个种植玉米的中心是墨西哥或秘鲁。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内陆,学界认为可能也有独自
期刊
“乡村幸福指数”是什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幸福”?近日,由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研发和编制的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幸福指数在北京发布。该指数旨在系统评价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能力和水平,促进美丽乡村先进模式推广发展。  作为首个样本的浙江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与民生改善等方面成绩显著,曾获联合国人居奖。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提出并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2009年,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
期刊
“汖”,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翻遍现代汉语词典,终也不见它的身影。只有打开康熙字典,才能与它谋面。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也有方言读can的,四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3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大汖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山西民居中,首推的当数以乔家大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