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武汉,也有着迎接冬至的独特习惯——家家户户晒出腊肉、腊鱼,户户煨上排骨藕汤。
在湖北武汉市的武昌雄楚大街行走,居民楼的窗台上、小区树干上,晾晒着腊鱼、腊肉、香肠,一排排、一串串,在冬日暖阳的映射下,散发出阵阵油光,透着愈来愈近的年味。
腊月二十四,就是过小年了。老话说“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腊月二十三过,王子大臣腊月二十五过,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老百姓在这天就要开始烧香敬神了,还要煨汤吃肉,表示过小年了。
爱喝汤的武汉人
武汉人特别爱喝汤,叫做:“三天不喝汤,心里就发慌。”几天不喝汤,肚子里像渴了油似的。武汉也有无汤不成席一说,藕汤是家家桌上都必不可少的菜式,对每一个武汉人来说,排骨藕汤就是家乡的味道。
许多地方卖猪肉,都是连骨头带肉一起卖,买肉的人不愿要骨头,找熟人买,尽量少搭点骨头。武汉人买肉不一样,喜欢要骨头,特别是排骨,争相购买。排骨供应少时,人们起早耐心排队等候,或者找熟人,想方设法买排骨。因为武汉人讲究煨排骨汤待客。如果贵客来了没有排骨汤,那是很失礼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规格,对客人不够热诚、大方,做客的也会觉得没有受到盛情招待。地道的武汉人煨汤待客,并不只是把排骨汤当作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饭之前,先给客人盛一大碗,让客人吃肉喝汤。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热情的主人还要劝客人再喝一碗汤。外地人开玩笑说:武汉人“奸”得很,客人去了,光用汤也把你灌饱了。多来个把客人,只消往砂吊子里添瓢水就行了。
而在平时,武汉人把汤煨好了,都会马上装一碗,送给张家李家尝尝,都是邻居街坊,相互往来颇为亲热。这不是哪家在亮手艺,而是借这碗汤,表达一下心情。有时,也借这碗汤,夸奖或称赞一下对方,说:“您家煨的汤,白汪的(武汉话,指汤的颜色)。”或者说:“这藕煨得好,又粉又烂,手艺不错。”送汤的人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藕和排骨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对于湖北人来说,排骨藕汤不仅是一种果腹的美食,也代表着家的味道。
挖藕选藕是个技术活
在湖北洪湖,从上万亩的连绵湖野,到零星散落的斗篷沟渠,莲藕,皆能以惊人的生命力在1~2米的泥底下疯狂生长,生怕辜负亚热带长江水乡独有的夏季高温与湿热,而与秋天的挖藕人失之交臂。只有非凡的挖藕人,才有能力通过水纹地貌、植被环境,一眼识别那5%的藕中极品。
每当莲藕收获的季节,资深的挖藕人便踏着朝露、穿上水服、带把铁耙、背个袋子向广袤的湖野进发。正午时分,家人送饭过去的时候,常能看到一小堆布满淤泥、其貌不扬却硕大无比的正宗九孔碧藕,已经服服帖帖地躺在脚边。短暂的野外用餐时间,挖藕人必定要挑一只上等的鲜藕洗净生吃。一口咬下去,瞬间白润的莲藕满口留香、藕汁潺潺。
夜幕初启,弥漫村头巷尾的藕汤原香,能准时唤回在外玩耍的孩子,举凡庭宴、即便家常,一碗当天从泥底里转化而来的鲜藕汤,必定是家家户户的餐中主角。
在武汉人心里,莲藕绝对是最适合和排骨一起煨汤的食材。说起这煨汤的莲藕就十分有讲究,藕可分为两大类:红莲藕和白莲藕。一般说来,作煨汤用的,白莲藕优于红莲藕。从产地来说,虽然武汉三镇及周边都种莲藕,但传统认为汉阳月湖的藕最佳。此种莲藕分早、中、晚三熟。早熟的品种俗称“六月爆”“嘉鱼”,质嫩味甜,适于炒食、糖渍,一般7月上市;中熟的品种俗称“湖南泡子”“猪尾巴”,8月中旬上市,肉脆嫩,味甜,可以生食、炒食;晚熟的品种叫“洲藕”“毛节”,从9月上旬到第二年冬春陆续上市,品质较老,含淀粉多,易烂,最适合煨汤。历史上,汉阳月湖的藕也算是贡品之一,讲究九孔的为正宗的汉阳藕。
近30年来,煨汤的上乘藕已经悄然有变,属于后起之秀——武昌青菱乡生产的青菱莲藕。这青菱莲藕原来算是野生藕,上世纪70年代以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是武汉老百姓日常食用的佳品,更是煨汤的上等配料。青菱莲藕煨出来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营养丰富,老人小伢都蛮喜欢。喝汤的人就喜欢粉藕,吃起来蛮绵,藕丝拉得长。当然有的人爱上脆藕,特别是年轻人,嚼得直响,那也是一种滋味。
陈年砂吊子
煨汤还得靠砂吊子,这个吊子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它是一种深灰色的粗砂罐子,有大有小,有的家里备有两套,根据来客和自家人的需要可大可小。这吊子用的年数越长越好,“油光满面”的,别看黑糊糊的,那是有年头的老吊子。就是洗干净后,拿水泡上一段时间还能冒出油星子,一般来说,老吊子煨格外香。若是新吊子,那一定要用米汤先熬制一番。
至于煨汤,也是有讲究的。先将猪排骨洗净,切成寸方块状,用素油,比如花生油、豆油都行,在铁锅中稍加煸炒,肉变色就可以,再加盐、料酒、生姜、大料等,这一步做完了,再丢到吊子里去,要一次加好水,满吊子。半吊子水,那是骂人的,水不够会搞夹生的,所以骂人就是“夹生半吊子”。做人要真诚莫搞假把戏,为人要直爽莫搞弯弯经。
煨汤,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炭炉子的小火慢慢地煨,那煤气炉子煨的就不好喝。大约煨了一个小时,再放入藕块,同样用旺火煮沸,改小火煨,藕煨烂了汤也就好了。这藕要切成大棱角块,以免藕烂成碎块。切藕最好用不锈钢刀,翻動藕汤的勺、铲也尽量不用铁制品,搞不好汤就变色了。那汤煨好了,满街满巷子的香,特别是过年过节,把煨汤的香味一闻,就被家乡的年节味深深地陶醉了。
在武汉,还有一个习俗,“毛脚女婿”(就是准女婿)第一次去女友家,女方的妈妈一定会煨汤招待,有的还在汤里下细粉丝或鱼圆子,表示情意绵长和婚姻圆满。如果“毛脚女婿”没有喝到老亲娘煨的排骨藕汤,这门亲事估计会泡汤。由此,老武汉有个风俗叫“新女婿上门,桌上没得汤不成”。
在众家的莲藕汤中,妈妈煨的藕汤最合口味,醇香到不含一丝泥土味、糯粉到入口即化的细腻、清爽到不需要任何佐料,自然的恩赐,往往钟情自然的烹饪,浓浓的莲藕汤,淡出心中最浓的滋味,是美食、亦情怀。爱喝汤的湖北人,在年夜里煨上一锅浓浓的排骨藕汤,只消喝上一口啊,就感觉冬天里都是那暖洋洋的感觉。
在湖北武汉市的武昌雄楚大街行走,居民楼的窗台上、小区树干上,晾晒着腊鱼、腊肉、香肠,一排排、一串串,在冬日暖阳的映射下,散发出阵阵油光,透着愈来愈近的年味。
腊月二十四,就是过小年了。老话说“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腊月二十三过,王子大臣腊月二十五过,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老百姓在这天就要开始烧香敬神了,还要煨汤吃肉,表示过小年了。
爱喝汤的武汉人
武汉人特别爱喝汤,叫做:“三天不喝汤,心里就发慌。”几天不喝汤,肚子里像渴了油似的。武汉也有无汤不成席一说,藕汤是家家桌上都必不可少的菜式,对每一个武汉人来说,排骨藕汤就是家乡的味道。
许多地方卖猪肉,都是连骨头带肉一起卖,买肉的人不愿要骨头,找熟人买,尽量少搭点骨头。武汉人买肉不一样,喜欢要骨头,特别是排骨,争相购买。排骨供应少时,人们起早耐心排队等候,或者找熟人,想方设法买排骨。因为武汉人讲究煨排骨汤待客。如果贵客来了没有排骨汤,那是很失礼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规格,对客人不够热诚、大方,做客的也会觉得没有受到盛情招待。地道的武汉人煨汤待客,并不只是把排骨汤当作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饭之前,先给客人盛一大碗,让客人吃肉喝汤。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热情的主人还要劝客人再喝一碗汤。外地人开玩笑说:武汉人“奸”得很,客人去了,光用汤也把你灌饱了。多来个把客人,只消往砂吊子里添瓢水就行了。
而在平时,武汉人把汤煨好了,都会马上装一碗,送给张家李家尝尝,都是邻居街坊,相互往来颇为亲热。这不是哪家在亮手艺,而是借这碗汤,表达一下心情。有时,也借这碗汤,夸奖或称赞一下对方,说:“您家煨的汤,白汪的(武汉话,指汤的颜色)。”或者说:“这藕煨得好,又粉又烂,手艺不错。”送汤的人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藕和排骨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对于湖北人来说,排骨藕汤不仅是一种果腹的美食,也代表着家的味道。
挖藕选藕是个技术活
在湖北洪湖,从上万亩的连绵湖野,到零星散落的斗篷沟渠,莲藕,皆能以惊人的生命力在1~2米的泥底下疯狂生长,生怕辜负亚热带长江水乡独有的夏季高温与湿热,而与秋天的挖藕人失之交臂。只有非凡的挖藕人,才有能力通过水纹地貌、植被环境,一眼识别那5%的藕中极品。
每当莲藕收获的季节,资深的挖藕人便踏着朝露、穿上水服、带把铁耙、背个袋子向广袤的湖野进发。正午时分,家人送饭过去的时候,常能看到一小堆布满淤泥、其貌不扬却硕大无比的正宗九孔碧藕,已经服服帖帖地躺在脚边。短暂的野外用餐时间,挖藕人必定要挑一只上等的鲜藕洗净生吃。一口咬下去,瞬间白润的莲藕满口留香、藕汁潺潺。
夜幕初启,弥漫村头巷尾的藕汤原香,能准时唤回在外玩耍的孩子,举凡庭宴、即便家常,一碗当天从泥底里转化而来的鲜藕汤,必定是家家户户的餐中主角。
在武汉人心里,莲藕绝对是最适合和排骨一起煨汤的食材。说起这煨汤的莲藕就十分有讲究,藕可分为两大类:红莲藕和白莲藕。一般说来,作煨汤用的,白莲藕优于红莲藕。从产地来说,虽然武汉三镇及周边都种莲藕,但传统认为汉阳月湖的藕最佳。此种莲藕分早、中、晚三熟。早熟的品种俗称“六月爆”“嘉鱼”,质嫩味甜,适于炒食、糖渍,一般7月上市;中熟的品种俗称“湖南泡子”“猪尾巴”,8月中旬上市,肉脆嫩,味甜,可以生食、炒食;晚熟的品种叫“洲藕”“毛节”,从9月上旬到第二年冬春陆续上市,品质较老,含淀粉多,易烂,最适合煨汤。历史上,汉阳月湖的藕也算是贡品之一,讲究九孔的为正宗的汉阳藕。
近30年来,煨汤的上乘藕已经悄然有变,属于后起之秀——武昌青菱乡生产的青菱莲藕。这青菱莲藕原来算是野生藕,上世纪70年代以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是武汉老百姓日常食用的佳品,更是煨汤的上等配料。青菱莲藕煨出来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营养丰富,老人小伢都蛮喜欢。喝汤的人就喜欢粉藕,吃起来蛮绵,藕丝拉得长。当然有的人爱上脆藕,特别是年轻人,嚼得直响,那也是一种滋味。
陈年砂吊子
煨汤还得靠砂吊子,这个吊子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它是一种深灰色的粗砂罐子,有大有小,有的家里备有两套,根据来客和自家人的需要可大可小。这吊子用的年数越长越好,“油光满面”的,别看黑糊糊的,那是有年头的老吊子。就是洗干净后,拿水泡上一段时间还能冒出油星子,一般来说,老吊子煨格外香。若是新吊子,那一定要用米汤先熬制一番。
至于煨汤,也是有讲究的。先将猪排骨洗净,切成寸方块状,用素油,比如花生油、豆油都行,在铁锅中稍加煸炒,肉变色就可以,再加盐、料酒、生姜、大料等,这一步做完了,再丢到吊子里去,要一次加好水,满吊子。半吊子水,那是骂人的,水不够会搞夹生的,所以骂人就是“夹生半吊子”。做人要真诚莫搞假把戏,为人要直爽莫搞弯弯经。
煨汤,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炭炉子的小火慢慢地煨,那煤气炉子煨的就不好喝。大约煨了一个小时,再放入藕块,同样用旺火煮沸,改小火煨,藕煨烂了汤也就好了。这藕要切成大棱角块,以免藕烂成碎块。切藕最好用不锈钢刀,翻動藕汤的勺、铲也尽量不用铁制品,搞不好汤就变色了。那汤煨好了,满街满巷子的香,特别是过年过节,把煨汤的香味一闻,就被家乡的年节味深深地陶醉了。
在武汉,还有一个习俗,“毛脚女婿”(就是准女婿)第一次去女友家,女方的妈妈一定会煨汤招待,有的还在汤里下细粉丝或鱼圆子,表示情意绵长和婚姻圆满。如果“毛脚女婿”没有喝到老亲娘煨的排骨藕汤,这门亲事估计会泡汤。由此,老武汉有个风俗叫“新女婿上门,桌上没得汤不成”。
在众家的莲藕汤中,妈妈煨的藕汤最合口味,醇香到不含一丝泥土味、糯粉到入口即化的细腻、清爽到不需要任何佐料,自然的恩赐,往往钟情自然的烹饪,浓浓的莲藕汤,淡出心中最浓的滋味,是美食、亦情怀。爱喝汤的湖北人,在年夜里煨上一锅浓浓的排骨藕汤,只消喝上一口啊,就感觉冬天里都是那暖洋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