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毕业设计教学方式中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式”教学为例,围绕巩固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两方面进行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校企互动”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0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事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时间较长、相对集中的专门训练,培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检验和系统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这关键的环节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达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满足国家对环艺设计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市场。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中,以“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让高校与设计公司携手,在真实项目中教育和锻炼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正常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常规题目偏多,指导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以至于假题居多,题目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岗就业。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也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否则,不能够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1.3 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为毕业后的上岗提前作准备,大部分同学很难集中极力完成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加之集中授课时间有限,中间环节过于宽松,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影响了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和正常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4 重论文轻设计的指导方式。为了顺利通过省里毕业论文盲审和学校部门的抽检,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指导教师更多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从论文结构到遣词造句,反复修改、润色,而忽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甚至出现毕业设计作品过于平庸,都不如平时课程作业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对设计能力训练、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因此,怎样保证课题符合实际需求、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保证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互相推进,实现教学与市场就业相一致?实现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设计公司的不同职能,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不足,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特色,并赶上国内本专业设计先进水平。
2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1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极好选择。“校企互动”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主动派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1]。一方面,方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从企业掌握行业动态、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并弥补学校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向院方推荐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监督和关键问题的指导弥补毕业设计指导不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找到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三赢。
2.2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思路。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尝试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开放毕业设计教学环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形成携手企业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向指导,并以“项目式”教学来统筹毕业设计教学,联合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双向指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一直保持在实战状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缓解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2]。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企业也需要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形式,也是“校企互动”的载体。毕业设计课程具有周期长、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容易实现。
2.3 具体改革技术路线。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改革,通过项目的选择与制定、展开与实施以及制度化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3.1 项目的选择与制定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项目作为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优劣程度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企互动”下的毕业设计来说,项目要满足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关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不是说企业的任意一个实际项目都适合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如果太容易,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太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很好的完成项目,容易产生挫败感。项目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或有形的任务目标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1或3人左右团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②综合性。毕业设计是对之前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因此项目应该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能将之前所有课程的内容、原理得到运用,并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际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并能够拓展专业知识面。
2.3.2 项目的展开与实施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程序保障
除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外,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即明确校内、外双向指导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上有优势,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实践不足的缺点,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全面提高。同时,院方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考核表,希望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完成项目程度以及任务量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表格按时提交给校内指导教师并由其汇总,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收集情况、设计构思、创新点研究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并完成校内平时成绩考核。其中,校方组织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检查,检查采取学生汇报、“双导师”评价和领导小组成员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重点在于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中期成果、最终答辩成绩组成,分别按照60%(校外指导教师评分25%、校内指导教师评分35%)、20%、20%的比率分配。这一评分标准体现了“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过程性,强调对资料收集、场地勘查、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完稿这一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既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实现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就业的“双赢”。
2.3.3 制度化管理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
强化毕业设计制度化管理,避免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严重失控、擅自旷工离职的问题。学生在下企业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毕业设计、就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和与企业合作合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及纪律教育,制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期间随意跳槽现象,否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将有所变更,影响校外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监管和评分的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自律、诚信的教育,避免伪造签名、评分的现象[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其务必从该企业取得有单位盖章和由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签名的回执单,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去该企业实习,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校有效的监督学生。
学校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防止部分企业没有履行应尽的允诺,而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任意使用,使学生没时间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设计,没精力深入研究,不能利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质量。
3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校企互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企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证明该教学改革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主要表现为:①“校企互动”强调毕业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业主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竞争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自2010年至今,两年内,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均为98%。②“校企互动”拓展了毕业设计范畴,每个企业的工作重点各有不同,从而使得毕业设计的课题丰富多彩,出现了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单身公寓、滨水景观规划、创意园区景观规划、农业观光园规划、生态绿化、健康环保等课题的研究,改变了以往家居空间设计为主打的单一格局。③实现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双赢。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毕业生陆续在国内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并积极参与一系列专业竞赛,屡屡获奖。如我院10届毕业生周培源的广场景观设计作品《光影互弈——扬州文昌广场景观设计》,获得全国大学生毕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参考文献:
[1]陈学云.“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市场,2011(27).
[2]霍珺,韩荣.初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J].美术大观,2009(10).
[3]张涛,段大娟等.园林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6).
作者简介:
王东,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室环境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校企互动”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0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事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时间较长、相对集中的专门训练,培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检验和系统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这关键的环节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达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满足国家对环艺设计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市场。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中,以“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让高校与设计公司携手,在真实项目中教育和锻炼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正常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常规题目偏多,指导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以至于假题居多,题目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岗就业。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也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否则,不能够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1.3 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为毕业后的上岗提前作准备,大部分同学很难集中极力完成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加之集中授课时间有限,中间环节过于宽松,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影响了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和正常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4 重论文轻设计的指导方式。为了顺利通过省里毕业论文盲审和学校部门的抽检,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指导教师更多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从论文结构到遣词造句,反复修改、润色,而忽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甚至出现毕业设计作品过于平庸,都不如平时课程作业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对设计能力训练、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因此,怎样保证课题符合实际需求、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保证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互相推进,实现教学与市场就业相一致?实现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设计公司的不同职能,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不足,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特色,并赶上国内本专业设计先进水平。
2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1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极好选择。“校企互动”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主动派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1]。一方面,方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从企业掌握行业动态、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并弥补学校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向院方推荐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监督和关键问题的指导弥补毕业设计指导不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找到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三赢。
2.2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思路。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尝试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开放毕业设计教学环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形成携手企业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向指导,并以“项目式”教学来统筹毕业设计教学,联合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双向指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一直保持在实战状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缓解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2]。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企业也需要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形式,也是“校企互动”的载体。毕业设计课程具有周期长、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容易实现。
2.3 具体改革技术路线。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改革,通过项目的选择与制定、展开与实施以及制度化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3.1 项目的选择与制定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项目作为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优劣程度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企互动”下的毕业设计来说,项目要满足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关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不是说企业的任意一个实际项目都适合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如果太容易,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太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很好的完成项目,容易产生挫败感。项目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或有形的任务目标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1或3人左右团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②综合性。毕业设计是对之前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因此项目应该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能将之前所有课程的内容、原理得到运用,并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际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并能够拓展专业知识面。
2.3.2 项目的展开与实施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程序保障
除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外,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即明确校内、外双向指导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上有优势,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实践不足的缺点,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全面提高。同时,院方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考核表,希望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完成项目程度以及任务量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表格按时提交给校内指导教师并由其汇总,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收集情况、设计构思、创新点研究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并完成校内平时成绩考核。其中,校方组织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检查,检查采取学生汇报、“双导师”评价和领导小组成员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重点在于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中期成果、最终答辩成绩组成,分别按照60%(校外指导教师评分25%、校内指导教师评分35%)、20%、20%的比率分配。这一评分标准体现了“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过程性,强调对资料收集、场地勘查、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完稿这一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既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实现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就业的“双赢”。
2.3.3 制度化管理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
强化毕业设计制度化管理,避免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严重失控、擅自旷工离职的问题。学生在下企业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毕业设计、就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和与企业合作合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及纪律教育,制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期间随意跳槽现象,否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将有所变更,影响校外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监管和评分的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自律、诚信的教育,避免伪造签名、评分的现象[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其务必从该企业取得有单位盖章和由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签名的回执单,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去该企业实习,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校有效的监督学生。
学校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防止部分企业没有履行应尽的允诺,而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任意使用,使学生没时间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设计,没精力深入研究,不能利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质量。
3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校企互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企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证明该教学改革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主要表现为:①“校企互动”强调毕业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业主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竞争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自2010年至今,两年内,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均为98%。②“校企互动”拓展了毕业设计范畴,每个企业的工作重点各有不同,从而使得毕业设计的课题丰富多彩,出现了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单身公寓、滨水景观规划、创意园区景观规划、农业观光园规划、生态绿化、健康环保等课题的研究,改变了以往家居空间设计为主打的单一格局。③实现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双赢。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毕业生陆续在国内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并积极参与一系列专业竞赛,屡屡获奖。如我院10届毕业生周培源的广场景观设计作品《光影互弈——扬州文昌广场景观设计》,获得全国大学生毕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参考文献:
[1]陈学云.“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市场,2011(27).
[2]霍珺,韩荣.初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J].美术大观,2009(10).
[3]张涛,段大娟等.园林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6).
作者简介:
王东,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室环境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