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5400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基层医疗单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体系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的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侧重点、变化趋势,发现诊断政策体系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方法

选取2009-03-17至2020-08-30的35份国家层面颁布的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客体、应急管理生命周期3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

35份政策文本经编码后共获得99个参考点。单维度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需求型政策工具、政府与政府部门、响应阶段分别在3个维度中占比最多(53.5%、44.4%、74.7%)。二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对政府部门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供给型政策工具,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街道或乡村使用较多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预防及准备阶段人力、物资供给型政策较少,响应及恢复阶段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多;政府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客体贯穿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而医疗工作者、社区街道或乡村等客体存在某阶段未涉及的情况。三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阶段及恢复阶段,各类政策工具整体使用次数较少,仅对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了少量的需求型或环境型政策工具;准备阶段,对于不同政策客体均为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响应阶段,对各客体使用的各类政策工具均显著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频率最高。

结论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政策工具分布差异化显著,重需求型而轻供给型与环境型;政策客体分布不均衡,聚焦政府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忽视协同机构的参与;政策未能全面覆盖应急管理生命周期,重事发响应而忽视事前预防及事后恢复。因此,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特点,优化政策工具配比,均衡政策客体分布,强化预防和恢复阶段建设。

其他文献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其他疾病共存,可增加老年人的依赖性和死亡风险。由于社区缺乏老年专科医生,且社区老年人缺乏衰弱筛查的意识,社区衰弱老年人常进展为失能,影响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对初级保健机构中老年人进行早期衰弱筛查和干预是预防衰弱进展、维持躯体功能的重要途径。2020年国际衰弱和肌肉减少症研究会议工作组(ICFSR)制定了针对初级保健机构中老年人衰弱筛查和管理的指南,该指南提出了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特大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治理能力被提上政策议程,而基层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上海市基层卫生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实践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6-9月选取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郊区、城区与城郊结合地带,采用小组座谈形式调查了5个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相应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疾病防控部门。访谈工具为自行设计的半结构式访谈大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访谈内容
目的比较PCR荧光探针法、乳胶法及培养法对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差异,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性病病原体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同时采用乳胶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培养法检测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并将PCR荧光探针法的检测结果与乳胶法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587例标本同时完成沙眼衣原体PCR荧光探针法和乳胶法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为11.9%(70/587)显著高于乳胶法(2.9%,17/58
背景小儿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再发化脑)是一种儿童少见病,因其病因复杂、隐匿,极易被漏诊,及时早期发现和确诊对患儿的预后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对小儿再发化脑的临床研究及病因分析较少。目的总结小儿再发化脑的病例特点、潜在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18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15例再发化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可能的病因分别行颅脑+脊髓MRI、颞骨CT、听力筛查、免疫
背景氯吡格雷作为一种经典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治疗中。然而部分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后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CYP2C19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与此相关,然而不同年龄患者中该基因多态性是否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争议。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年龄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卒中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苏州大
背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和饮食来源的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异常均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针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清脂质代谢特征的研究仍较少。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相应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并探讨两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7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42例(急性期组),缓解期
在目前药物治疗负担过于繁重的背景下,非药物干预亦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或主导的治疗方式参与慢性病尤其共病的管理过程,其治疗潜力如今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在慢性病中。非药物干预的作用益处已经被广泛认识,而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未建立系统的认知,因此,本文从运动、饮食及心理等层面总结了目前非药物干预方式改善慢性病的作用机制,通过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应激反应、葡萄糖及脂质代谢、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各个通路各自
背景A2DS2评分是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最常用的量表,其指标均基于临床症状。已有研究发现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可以预测卒中后感染的发生,且检测方法简单。FT3是否可以预测SAP的发生、A2DS2评分联合FT3是否可以提高SAP的预测价值仍有待研究。目的探讨A2DS2评分联合FT3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