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校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欠佳的现实,在深刻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47-02
  
  职业学校的学生肩负着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是我国未来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力军。职校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直接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娴熟操作技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强健的体魄。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将关系到他们能否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目前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虽然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以社会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新时期,应客观地看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思想道德出现自我化、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
  新时期职校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个人理想,漠视社会需要
  当今,许多职校生缺乏奉献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为集体牺牲的精神;择业时,主要考虑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把职业仅看成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没有将其视作成就一番事业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舞台,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淡薄。这表明他们从个人角度考虑得较多,对社会需要考虑得较少,有些学生对事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的冷漠态度,表现出利己主义的狭隘性。
  (二)追求安逸享受,鄙视吃苦耐劳
  有些职校生在校期间,毫不顾及父母的艰辛与期望,比吃讲穿,不学习,追求安逸享受,缺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择业时,他们害怕吃苦、厌恶劳动,又想高收入,而自己又无真才实学,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愿到艰苦的岗位上去工作。
  (三)惯于自由散漫,无视规章纪律
  许多职校生行为习惯自由散漫,没有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上课经常迟到,无故旷课,不思学习,不求上进。有的抽烟酗酒、迷恋电子游戏和网吧,甚至夜不归宿,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的陷入早恋,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
  (四)惯于弄虚作假,轻视诚实守信
  目前,职校生诚实守信意识普遍较淡,许多职校生的言行随时随地体现着弄虚作假。譬如,违纪犯错时,他们往往不是以诚实的态度去认识、反省并继而改正,而是千方百计地狡辩。又如,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守承诺,私自离开用人单位,影响生产,也给学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上述职校生思想道德的种种典型的不良表现,应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应充分认识职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剖析问题的成因,有的放矢,结合职校生实际与特点,研究并探索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职校生思想道德素质,不辱职业教育之使命。
  职校生思想道德欠佳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成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权钱交易、暴发户以及其他一些丑恶现象。面对腐败丑恶现象,职校生由于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并以此作为看待社会和人生的依据,进而形成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校生在尊崇个人价值、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却缺失道德责任,在道义与金钱之间的价值选择上,逐渐偏重于后者。
  另外,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哲学思潮、道德价值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期而至,与我国相应的文化、哲学思潮、道德价值观念发生碰撞,加上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与可控性较差,使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社会道德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职校生很难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家庭原因
  当今的职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寄托,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宠爱集于一身。因此,即使并不富裕的家庭,对子女的投资也毫不吝惜,望子女成龙、成凤之心迫切。然而,多数父母较浅的知识面、失当的做法使得结果事与愿违,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但无益于子女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反而助长了子女不良思想道德的形成。在父母的“倍至”关怀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无益于子女独立生活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严重的是滋生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父母的千依百顺,助长了子女任性自大、自私孤僻性格的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方式违背了团结协作的共事要求。父母的精心呵护,使子女没有经过困难、挫折的磨炼,导致情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顺境时沾沾自喜、妄自尊大,逆境时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缺乏那种知难而上、奋斗不息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这种意志、精神恰恰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另外,不少家长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低劣,他们不当的言行、习惯,以及错误的思想、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优良思想道德及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离异、外出务工及单亲等家庭因缺少对子女的管教,放任了他们不良习气的养成,久而久之,他们低劣思想道德观的形成,也就成为必然。
  (三)学校原因
  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职业学校主观上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诸项工作的首位。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又使多数职业学校客观上不得不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岗位技能训练,以迎合当今社会行业企业定义的“人才标准”。现实中,多数职业学校对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发展往往不惜重金,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硬件、软件多年来并没有随学校的发展壮大而相应地加强、改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德育课上理论讲解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且为满足专业课教学的课时要求,德育课课时严重不足。专职德育教师数量不足,且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教研水平不高。德育内容主要是理论的阐述,生硬枯燥,几乎无实践,无力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德育方法、手段单一,纯理论讲解抽象、空洞、缺乏吸引力,使得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这些不足使德育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新形势、新任务下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既定目标。
  另外,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那是德育教师的事”的观念普遍存在,缺乏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意识,没有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因此,职业学校的校园环境氛围需净化,校园文化建设需加强,缺乏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氛围、促使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活动的状况需改观。
  提高职校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力配合,全方位地开展。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重要作用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熏陶、父母教诲对子女优良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基础的、长远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家庭教育确见实效,首先必须构建一个由妇联牵头、共青团及教育等政府部门协作、村镇街道及社区参与,共同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应完善家庭教育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纳入政府统筹。然后,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针对大部分家长不知“教育什么、怎么教育”这一现实,各级妇联、共青团及教育等部门配合村镇街道及社区通过板报、画廊、视频、定期讲座、座谈会以及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水平,使家长掌握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二是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做到学校、家庭互动,优势互补。校学生处、团委等机构可与村镇、街道及社区配合,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系学管办、班主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对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共同提高育人效果。
  (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各级公安、工商、文化等执法部门以及村镇、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应深入开展“净网络、净网吧、净影视、净校边”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控、管理、排查、处罚和打击的力度,给学生提供“清净”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应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和必要的礼仪,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内容,推广易被人们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健康成长,促进优良思想道德的形成。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 职业学校应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加强领导,形成校长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完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校学生处、团委等机构干部是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者,班主任是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德育课教师是德育理论和行为的讲授者。他们都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应加强建设一支数量上适应办学规模要求、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德育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于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德育课教学要力求知与行的统一,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职校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德育课师资队伍应引入部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以形成德育课专职教师梯队,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担当起全校德育工作。德育课内容应以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价值观及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既注重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道德精华教育,也注重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观教育;要保证必要的德育课时,避免德育课时不足所至的德育内容随机性。德育课教法应根据内容不同,采用案例法、讨论法、互动式教学以及讲座、报告、座谈会、看影视、参观等不同形式,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德育课评价应着力改变目前“课程结束,纸笔测验”的不符合德育内在规律的单纯形式,应采取教师考评、学生互评、家长反映和社会实践单位鉴定等全方位参与、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多元全面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重知识,更重行为。总之,要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德育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人才,造就栋梁的重任,所以,思想更应该纯洁,道德更应该高尚,言行更应为学生作表率,要充分发挥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一言一行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既要“言教”,更要“身教”。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实习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应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园、第二课堂、体育场等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努力营造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环境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为学生践行道德规范提供平台。例如,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主题,开展“雷锋在我心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秦娟.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65-92.
  [4]赖以柱,蒋常香,余文玉.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10,(18):82-83.
  [5]陈桂香,王晓典.论以学生为本理念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8,(11):123-124.
  
  作者简介:
  曾现峰(1972—),男,江苏铜山人,硕士,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化与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据悉.“第五届酒店职业经理人国际精英论坛暨中国金龙奖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4月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酒店职业经理人杂志社、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