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顺驰的的异军突起,业内外给予一定的质疑是十分自然的,但在外界疑虑重重的注视下,顺驰却一如既往地顺风顺水,没有出现大家总以为要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反而渐入佳境。特别是进入9月,顺驰顺利通过了香港联交所严格的聆讯程序,表明顺驰的财务状况是值得信赖的,资金链即将崩溃的怀疑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久前,笔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顺驰集团。在张桂宗的办公室里,新闻中心傅小姐提供给笔者一份顺驰项目的获奖名单,数目之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顺驰先前的印象。此后,在笔者参观的顺驰三个天津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无例外地设计了水景,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比较难得,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顺驰在以往的项目操作中一直有着一份从容与严谨。
关于顺驰,最近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闻。不久前,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国雄、和记黄埔总经理佘耀庭在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张桂宗、执行总裁汪浩、顺驰长三角集团董事长闵锋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顺驰在苏州的项目。能与香港最具实力的地产商合作,表明顺驰已经完成了由剑走偏锋的市场破坏者向主流房地产领导企业的蜕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在的顺驰无疑是稳定的,成为今年房地产业最耀眼的明星也几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此前外界为什么对顺驰有那么多疑虑呢?张桂宗认为,主要因为外界对顺驰不了解,还有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与顺驰不一致。事实似乎证明了张的看法。
现在顺驰要面对的也许不是生存问题,顺驰应该考虑的是长期的持续发展。笔者手头有一份资料显示,1994年的“首届中国房地产综合效益百强企业”,在10年后,仅有12%仍然名列百强之中,其他88%已然被淘汰出局。这表明,对于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而言,成功仅仅是偶然降临的机会罢了。令人担心的是,顺驰战略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好的判断上的,从理论上来看,这种判断并不是必然成立的,也具有一定的机会性。
一旦房地产行业不能保持繁荣,甚至被宏观调控拖累,如何维持在高速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成本的运营体系,可能会成为顺驰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尽管没有获得确切的数据,但可以推测,顺驰运营成本应该是不低的,原因是:一、顺驰的管理团队新人居多,无论多么敬业,缺少经验将会加大成本支出;二、顺驰开发房地产过程中大多数资源是外购的,在超速扩张的过程中,没有理由不增加外购的成本,高价标购土地就是最明显的事实;三、超额储备25%—40%的后备人员,大量增加的办事机构,也会令顺驰破费不少;四、授权经营的模式从管理原理上来说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激励,但经常会增加成本。还有,令顺驰引以自豪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也是以企业的高成长为前提的,一旦企业无法快速发展,怎样激励年轻员工在顺驰“夜总会”里加班加点地工作也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靠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来化解,随着顺驰规模越来越大,随着顺驰走出自己熟悉的天津市场,顺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决不像从10亿发展到40亿阶段时,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那么简单,顺驰对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将越来越像是对空气的需求一样,更加依赖。不错,房地产行业向好的机率确实很大,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也没什么不好,但机会毕竟是机会,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顺驰来说,把前景建立在机会上也许还远远不够,顺驰现在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超越机会型的战略,成为一个成熟的、能够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
(本文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不久前,笔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顺驰集团。在张桂宗的办公室里,新闻中心傅小姐提供给笔者一份顺驰项目的获奖名单,数目之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顺驰先前的印象。此后,在笔者参观的顺驰三个天津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无例外地设计了水景,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比较难得,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顺驰在以往的项目操作中一直有着一份从容与严谨。
关于顺驰,最近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闻。不久前,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国雄、和记黄埔总经理佘耀庭在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张桂宗、执行总裁汪浩、顺驰长三角集团董事长闵锋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顺驰在苏州的项目。能与香港最具实力的地产商合作,表明顺驰已经完成了由剑走偏锋的市场破坏者向主流房地产领导企业的蜕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在的顺驰无疑是稳定的,成为今年房地产业最耀眼的明星也几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此前外界为什么对顺驰有那么多疑虑呢?张桂宗认为,主要因为外界对顺驰不了解,还有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与顺驰不一致。事实似乎证明了张的看法。
现在顺驰要面对的也许不是生存问题,顺驰应该考虑的是长期的持续发展。笔者手头有一份资料显示,1994年的“首届中国房地产综合效益百强企业”,在10年后,仅有12%仍然名列百强之中,其他88%已然被淘汰出局。这表明,对于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而言,成功仅仅是偶然降临的机会罢了。令人担心的是,顺驰战略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好的判断上的,从理论上来看,这种判断并不是必然成立的,也具有一定的机会性。
一旦房地产行业不能保持繁荣,甚至被宏观调控拖累,如何维持在高速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成本的运营体系,可能会成为顺驰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尽管没有获得确切的数据,但可以推测,顺驰运营成本应该是不低的,原因是:一、顺驰的管理团队新人居多,无论多么敬业,缺少经验将会加大成本支出;二、顺驰开发房地产过程中大多数资源是外购的,在超速扩张的过程中,没有理由不增加外购的成本,高价标购土地就是最明显的事实;三、超额储备25%—40%的后备人员,大量增加的办事机构,也会令顺驰破费不少;四、授权经营的模式从管理原理上来说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激励,但经常会增加成本。还有,令顺驰引以自豪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也是以企业的高成长为前提的,一旦企业无法快速发展,怎样激励年轻员工在顺驰“夜总会”里加班加点地工作也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靠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来化解,随着顺驰规模越来越大,随着顺驰走出自己熟悉的天津市场,顺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决不像从10亿发展到40亿阶段时,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那么简单,顺驰对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将越来越像是对空气的需求一样,更加依赖。不错,房地产行业向好的机率确实很大,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也没什么不好,但机会毕竟是机会,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顺驰来说,把前景建立在机会上也许还远远不够,顺驰现在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超越机会型的战略,成为一个成熟的、能够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
(本文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