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是一条跨越江汉,连接汉阳、汉口的交通线路,于2016年12月底通车,是目前为止武汉轨道交通网中最长也是最具城市特色的地铁线路。整条线路与以往地铁站的风格有所不同,以独特的怀旧风格引起公众的关注,无论是主题,还是公共艺术形式,都更贴近公众的生活与曾经的记忆,唤起的都是公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和对家的记忆。武汉地铁6号线路的公共艺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取怎样的视角去传达曾经的情感,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讨论的。文章采用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武汉地铁6号线的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分析与考察,了解地铁站点背后的故事,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了解城市居民的内心诉求,了解公共艺术的主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让一个城市的地铁文化走进大众的生活、走进大众的心里。
  关键词:城市记忆;武汉;地铁;公共艺术
  武汉地铁6号线是一条主打追寻城市记忆的地铁线路,其站点途经的都是具有老武汉文化特色和具有地标意义的地区。笔者选择的四个站点分别是临近武汉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商业中心的江汉路站,临近华中地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汉正街站,临近武汉开设最早的火车站的大智路站以及临近武汉最大、全国知名社区典范常青花园的常青花园站。
  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汉口还是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说起汉口,那就不得不提江汉路站了。江汉路是武汉最早的商业中心,拥有中国最长的步行街,这里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同时也是老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由于江汉路地铁站是一个换乘站,整个站点有两幅大型公共艺术,一幅是地铁2号线上的壁画,记录了武汉商业中心繁华的景象,另一幅是用木制结构描绘了江汉路的倩影,木质结构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武汉坐落于国之中心,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有九省通衢之称,它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作用,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毗邻这一商品市场的汉正街地铁站用古式建筑将公众带入从前的市井街景中,使熟悉的声影与对话出现在人们眼前,宛如历史重现。
  大智路地铁站连通1903年由张之洞提议在大智门附近修建的大智门火车站,公众一踏入这一站台仿佛一下就回到几十年前:一辆黑色火车正停靠在一旁,似乎等待着旅客的到来。
  夜晚来临,当你来到常青花园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万家灯火的场景,这一站点靠近的是全国文明社区——常青花园。
  一、汉正街站——市民生活,活灵活现
  一提起汉正街,整个湖北省做生意的小老板们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全的小商品市场。走进汉正街,车水马龙,到处是吆喝的卖家,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而走进地铁6号线的汉正街站,整个空间似乎发生变换:映入眼帘的是头顶蔚蓝的人造天空和楚式风格的仿古建筑,楚风格的纹样装饰着整个站台。汉正街站的墙壁上,采用白描的方式描绘了小商品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街上紧邻的商铺、来来往往的市民、街边吆喝的小商贩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人物旁边还用文字记录了买卖双方对话的场景,观者在观看时,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想必这些地道的方言、熟悉的形象都是武汉市民共有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其共同经历过的生活场景。汉正街站公共艺术设计选择将市民生活情景纳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桥梁,贴近群众,充满了生活乐趣。整个站台还采用古建筑的样式,将庭台楼阁搬入空间内,墙面上楚式纹样把武汉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世俗生活很好地进行了结合。同时,整个空间营造出的蔚蓝“天空”,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记忆中儿时简单、快乐的生活。
  二、大智路站——城市变迁,时空穿梭
  大智路站最大亮点在于有一辆刻有1917年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仿佛穿越时光,让我们一下回到了几十年前,等待着登上这列火车,驶向期待的远方。这个设计主题反映了大智路以前是一个火车站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城市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换代,如今的地铁站连接着武汉三镇,大大缩短了大武汉各镇之间的时间距离,使公众的生活、工作都更加便利,而来到这一站点,很多公众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拍照合影,感叹时代的变迁、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大智路站点的主题是追寻城市历史记忆,用时空的转化与对比呈现出时代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同时也让公众回忆起初次坐火车时的新奇与激动。
  三、江汉路站——城市发展,时尚江城
  地铁6号线途经的江汉路站是汉口的商业中心地铁6号线上的江汉路站临近汉口的商业中心,位于武汉最现代、最繁华的地段。如果有朋友来武汉旅游,这一定是必去的景点之一。由于这个站点是一个换乘站,整个站点有两幅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一幅是在地铁2号线上,记录的是江汉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繁华的步行街景以及市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另一幅公共艺术作品是用木制结构将武汉江滩的景色、长江边上大量的西式建筑全部记录下来,将汉口江滩边,高低起伏的西式建筑全部纳入画面。在此,人们似乎能听到江汉关大楼大钟敲击的声音、江边轮渡的鸣笛声,一个大都市的剪影浮现在公众眼前。
  四、常青花园站——万家灯火,温馨家园
  1994年,在张公堤外的金銀湖地区,兴建了全国最大安居工程——常青花园。这是一个居住着十万居民的美丽社区。走进地铁6号线的常青花园站,墙壁上绘满了一幅幅万家灯火、温馨浪漫的场景。其中的一幢幢房子,高低起伏,在黑暗中点亮了无数明灯。整个地铁站以温馨家园为主题,塑造了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家园形象,让人在下班归家的旅途中不由得感受到家的温馨,到达站点后有种回家一般的感觉。
  常青花园是个新时代文明小区的典范,常青花园站将家的温馨与文明现代化相结合,“将小区是我家,人人爱护她”这个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公众在这里体会到家的温馨。
  武汉地铁6号线主题是以记录城市变迁,反映市民生活,共创和谐家园,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历史的影子,整个公共艺术创作都反映了老武汉的城市变迁。城市在快速发展,公众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房住进单元房,从公交车到城市地铁,武汉三镇通过地铁无缝连接,大大缩短了交通距离,但在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我们熟悉的老武汉街景、熟络的邻居都渐渐离我们远去。主导地铁6号线的公共艺术主题的怀旧风,将这些勾起居民儿时记忆的场景、街道、社区、建筑都融入地铁站里,将旧水壶、时钟、相机、喝水的“钢瓷”等老物件摆放到整条线路的橱窗内,让公众不由得停下脚步去拍照留念,回忆起从前。整个地铁6号线打破了公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勾起公众儿时的记忆,给人无尽思恋与怀恋,犹如一部老电影,让人沉浸其中,如时光穿梭一般。
  武汉地铁6号线的最大特点在于成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使公众产生了很强的内心共鸣,让乘客能停下匆忙的脚步,享受片刻的欢乐与内心的宁静。站在地铁站看到如此多的笑脸,令人不由得感叹公共艺术对公众的影响与改变。这一主题的设定,考虑了公众的心理需求。地铁在改变城市速度距离的同时,也应该思虑到人与城市的心灵距离。那么,在未来的公共艺术主题设定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公众的生存环境以及内心情感需要,贴近公众生活,记录城市公众生活的美好瞬间,更加关注公众的生活状态。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公众难免产生心理压力,艺术主题应该更通俗易懂、充满温情与人文关怀,以此去抚慰观众疲惫与焦虑的心灵。
  作者单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金婷婷,重庆师范大学美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设计说明:   SOHO模式下的婚庆工作室,商住两用。将办公与家居融为一体,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让不同的功能分区和谐融合。整个设计以灰色为基调,墙面以白色和暖色为主,便于展示婚纱,同时让客户更易放松下来,达到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自然转换。
期刊
摘 要:植物景观是以天然或人为种植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景观。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与人文风俗的差异,植物景观呈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近年来,随着大众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绿色生态的概念融入了生活的各个场景,尤其是大学校园。文章以澳门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和色彩搭配等状况进行调研和归纳,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推动澳门地区的校园植物景观规划,
期刊
摘 要:历史文化遗迹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法宝”之一,而在大力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好历史文化遗迹,是时代赋予相关主管部门的一个命题。文章以泉州小山丛竹为例,从“修旧如旧,建造公园式博物馆”“深挖文脉,布置主题展厅陈列”“延续文风,定期举办文化活
期刊
作者简介:   黄静,硕士,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居环境与健康设计。   劉定炜,柏灵装饰设计总监。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
期刊
摘 要:在城市空间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对城市旧工业区的开发和再利用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之一,旧工业区中的工业遗存承载着居住在城市里人们的历史与共同的记忆,它使人们的存在感有所归依,并能提供来源,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目标,将再利用作为工业遗存的更新手段,将活化作为更新目标,将空间自组织理论作为活化更新的切入点和理论支持,通过对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工业遗存改造案例分析,探讨工业遗
期刊
摘 要:苏北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对苏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以苏北地区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的传统村落吴邵村为例,对极具特色的传统石头村落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吴邵村的发展依据、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总体思考,探讨以吴邵村为代表的苏北传统村落下一步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苏北地区;传统村落;
期刊
作者簡介:   侯伟伟,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摘 要:乡镇旅游的振兴与发展需要从地域文化中提炼与挖掘相关因素,构建合理的景观规划。旅游者一般相当重视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愿意进入慢节奏的环境中,到自然环境好、地域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以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身体负荷。  关键词:文化;景观设计;旅游资源;武当山镇  十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参数化形式语言视角下逐步产生和发展了新的美学观念。作为当代建筑中一种特殊体量的建筑——非线性建筑,其美学价值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看到。阐述非线性建筑设计美学观念的重构,并对其流动美、秩序美和空间美进行分析,以此说明非线性建筑设计中形式语言的美学体现,总结非线性建筑形式的价值,为未来非线性建筑方案提供更多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设
期刊
摘 要:养马岛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旅游胜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的特征。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养马岛出现了设施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同时,现代人对旅游景点的要求也不仅仅是风景优美,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景点开展空间更新活动,重新解构旅游景点布局,设计出更符合新时代游客需求的旅游景点。文章通过阐述旅游景点空间更新的相关内涵,简要介绍了养马岛的概况以及发展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