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下腹壁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5~62岁,病灶大小7 cm ×10 cm~25 cm × 29 cm。对于无张力或中等力度下创缘可对拢者,直接以腹壁整形术缝合切口;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绝对不足者,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相对不足者,可以斜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至下腹部,供区以腹壁整形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有无复发、淋巴结转移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22例中4例单独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10例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加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8例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术后随访1~12个月,22例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皮瓣存活良好,腹壁形态及功能满意。

结论

腹壁整形技术具有供区损伤小,组织利用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中灵活应用,可获良好的形态和功能。

其他文献
利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先进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组织化学结果与单染相比有差异,经过调整该双标技术相应的组织化学程序后可减少差异,从而实现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自动化,为病理诊断尤其是淋巴瘤病理分类提供快速、准确和稳定的参考指标。
期刊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黑色素瘤病例中不同检测方法及样本类型对于BRAF突变检测的影响,并统计BRAF V600E突变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62例病例共计190件样本,BRAF突变分子检测阳性样本62件,其中59件为V600E突变,阴性样本128件。BRAF V600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相较于分子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
期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的不同保存年限对DNA质量及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经手术切除、FFPE后常规储存的NSCLC标本共147例。这些标本按储存年限分为<1年(n=43)、1~3年(n=40)、>3~5年(n=37)、>5年(n=27)4组,采用磁珠法提取DNA,然后对其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对DNA片段化程度
期刊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肺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
期刊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HE 18例,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对18例进行CAMTA1基因检测,对3例免疫组织化学TFE3阳性病例进行T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收治9例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9~35岁,平均19.5岁。其中屈髋屈膝畸形2例,单纯膝关节屈曲畸形4例,屈膝畸形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腕关节屈曲畸形1例。诊疗过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评估后实施,均采用Iliz
组织工程学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展现了巨大前景。但是,传统组织工程构建方法存在组织复杂、精细微结构构建困难、种子细胞分布不均的难题。基于微凝胶的微组织技术可在微尺度精细模拟组织微结构,且可通过组装的方式实现种子细胞在移植物上的均匀分布。微凝胶的成分大体可分为天然水凝胶来源和人工水凝胶来源,该文根据成分来源进行分类,对不同水凝胶在微组织构建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组织工程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来进行术前规划。由于头颅三维重建测量在术前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三维测量分析软件中参考平面的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有许多专业软件程序已经开发出来,用于术前手术规划设计。临床上常用的三维头影测量平面系统有三维参考平面系统以及基于自然头位的参考平面系统。该文总结归纳了三维参考平面中水平参考平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以及自然头位
目的提出眼周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的临床分型和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的32例眼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眼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