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墨风景构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其艺术方法、艺术形式主和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中国画强调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神,笔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同的笔墨风格往往成为不同绘画流派重要标志。
  风景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从唐宋至元的山水画发展史看,山水画风格的每一次转变,其变化都主要反映在笔墨上。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欣赏传统中国画有较大帮助,而且对创作也一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风景;山水画
  传统山水画的构图也称为章法布局,谢赫在《六法》中称为“经营位置”。
  (明代谢肇润说:“市故事便立意结构”。同时代画家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从布置意象为第一”。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能说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题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黑白灰”的组织、虚实的处理等都要反复退青)。
  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实际表现山水境界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突出画面的势,其实强调夸张 其中一维空间,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
  甚至连中国画的画面格式也随之而形成较为固定的面貌。如横幅(宜用平远法,得势开阔),竖轴(宜作高远,高山仰止)。
  意在画山势之高,但不能用焦点透视的方法定点取景获得。(实际站在山下看不见高山之顶,特别是传统画中的样子,山顶还可能有亭子,还能看到亭子的顶部,不可能)。这是在散点透视的饿观念下,将不同视点所见的山的高度的组合,是一种主观处理的方法。
  体现高远山势之高,还可以与所画之山拉开一定距离来画,画时将山、房屋、树木比例差别拉大即可。(但要去掉山前平坡或低山)。借云衬托,云横闪耀显其高。
  由前面向里面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景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使用了四面环山,把幽深之幽谷层层透现,屋宇鳞次栉比,画出了深度较大的空间纵深感。
  平远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饿平原大地。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对于描写平远景色的辽阔地貌,也可以用一些辅助手段,利用景物的透视,如林带田埂的饿透视,河流的饿纵横带来加强平远效果。一马平川的大地是中国画中难以表现的画题。研究绘画不能不首先研究构图。构图是表达画家艺术思想、创作意图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构图也可以看作是绘画的骨架,是一幅画的骨骼和结构。开与合即分与合,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因此画面才生动,但矛盾不统一就会有开的动势,而产生不稳定和散乱之感,有开的就必须以合的力量,(引力与内聚的向心作用)加以制约,才能使其相对稳定下来,使人视觉、心理上产生安定、稳妥之感。
  中国画讲“梳可,密不通风”,“密集”要注意凝聚,“疏散”要注意秩序。聚与散又有梳密的含义,故也包括用笔(线)的梳密。这在画树时尤其突出。聚与散包括物象的聚散,如山石(峰)、树木点、景物。聚与散与密集构成同理。自然界物象有远有近,有深明有浅暗,有白昼有黑夜,天气有阴有晴,故而又必然产生虚实变化。其反映在构图上必然有虚实、隐显、明晦、藏露。
  艺术表现生活,总是通过有限形象表现无限情感,只能以少胜多,以无胜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画的空白即是这种无声胜有声的高明手法。“虚”、“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的相当重要的表现手法。
  李可染先生的“牧牛图》仅用寥寥几笔画出牛背,其余皆为白纸,但使人感到是一片茫茫的河水。马远的《塞将独钓图》。构图上的虚实,就象棋上的 布阵,虚处是全局中的“活眼”。山水画往往山重水复,层峦叠嶂,以积墨反复叠加,追求厚实、凝重的效果。但要有“空灵”,景实而意虚,,实而不塞,要透氣要有活眼,如黄宾虹繁荣画,浓墨大快山峰中空白“眼 ”,透气。
  虚实更是一种对比关系,没有虚的衬托,实处不是画面有机的实,若整个画面皆实在,,则平板,缺少变化,而谈不上韵味。
  节奏是美的现象在外在形式上的有规则的反复。构成节奏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变化。把运动中的珍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成节奏。有节奏的美早绘画中的节奏感表现在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上,节奏能使各形式要素间具有单纯、明确的联系,使形式富有机械的运动感和重复强化,加深印象。
  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其艺术方法、艺术形式主和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中国画强调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神,笔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同的笔墨风格往往成为不同绘画流派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中国绘画史[M]. 团结出版社 , 潘天寿, 2011
  [2] 画学集成[M]. 河北美术出版社 , 王伯敏,任道斌主编, 20021
其他文献
【摘要】甘肃花儿不管是演唱形式还是演唱内容都非常丰富多彩,形式可以自由活泼也可以中规中矩,语言形象,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它和现代的曲子不同,有非常大的魅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花儿,阐述了甘肃“花儿”的重要意义,对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花儿;甘肃“花儿”;意义;艺术形态  “花儿”艺术遍布中国很多地区,它是一种很多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山歌形式的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声乐事业发展较之以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怎样在继续发扬和传承我国戏曲在演唱中行腔、发声以及吐字准确、规范性的基础上,有效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歌剧发声技巧,并且将西方歌剧发声技巧运用于演唱中,是声乐教育学者和演唱家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对西方歌剧以及中国戏曲的演唱方法进行论述,并探讨两者的差异,以期能够为演唱者寻求一种更加符合审美要求、科学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地域性建筑关注点的增加,营造地域建筑的物质媒介—传统材料,逐渐成为了专家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地域性建筑的营造,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空间营造、材料性能、技术施工等为主体的物质基础层面,另一方面是以人的主观感受为立足点的精神感受层面。旨在通过两方面的协调统一,实现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塑造,以及对建筑形式艺术表达。  【关键词】传统材料;建筑营造;美学原则  一、回应地
期刊
【摘要】材料作为壁画艺术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在壁画中材料美有着自身很强的感染力以及运用不同工艺手段进行后的独特魅力。这些材料他们在壁画艺术中,能够各显其长,与现代建筑环境达到了统一和谐的关系。由此看来,在壁画艺术中,材料不仅仅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意志,同时通过对材料的加工,使观看者也能达到一定的共鸣。材料语言所持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壁画艺术中无法代替。  【关键词】材料语言;壁画;魅力  1、材料的天然
期刊
中國的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缓慢而沉稳的,五千年来,华夏大地沧海桑田,物迁时移,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支流,也在川流不息的继续流淌,农村画作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成部分,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传达了农村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和对于欣赏美的需求,而且它运用绘画、书法等诸多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观念信仰系统的一种艺术语言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为源,以人为本、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以及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带入到室内设计中。酒店空间地毯的选择更应首先要考虑环保,地毯材质和染料不释放有害气体,材质资源的节约如道和生态平衡等“绿色装饰的意义”,不同功能空间设计、风格的不同,在选用的地毯也有所不同,即使同样酒店空间,在内部区域的设计要求和装饰标准显然也不同,我们会把装饰设计中的选材,看成是“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数字娱乐消费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下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研究,要适应居民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消费趋向。在新媒体时代中,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动漫产业链条,并分析经典动漫形象背后所代表的动漫产业模式,扩展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动画;创新;动漫产业;动漫衍生产品;设计与开发;消费  一、新媒体时代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策略与发展  1、宏观上把握整
期刊
【摘要】始于原始社会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历经千年以来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熏陶,不仅承载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还反映着中华人民对美感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到如今,中国传统装饰文艺因其独特的构成组合、色彩配置、造型规律以及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仍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并且经过不断地演变创新后又有了新的时代寓意。  【关键词】纹样;传统装饰;演变  1、传统装饰纹样的形式演变  装饰纹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保卫马克思》的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阿尔都塞提出了“保卫”的重大宣言,这一呼喊在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回响,重新阅读与阐释马克思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主要谈谈《保卫马克思》的创作背景,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以及对阿尔都塞的哲学观的解构。  【关键词】《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断裂;解构  一、《保卫马克思》的创作始末  在20世纪60年代,《保卫马
期刊
《春》  嫩绿的芽儿如婀娜多姿的舞者,  随风飘动轻轻的诉说每篇故事。  花与叶的衬托印入在画卷之中,  五彩斑斓的色彩那是为春争艳。  春的气息弥漫着浓浓的香草味,  阳光照耀着春,显得更加温暖柔和。  雨水洒满着大地,显得更加滋润清新。  万物生长皆有灵气,春的呈现告诉我们。  你是否愿意静下心来,欣赏着春天的步伐……  《夏》  朝氣蓬勃的“年轻人”,  充满着活力与热情。  你的行踪如闪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