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 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着我国对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于目前许多家庭教育的培养更多的注重孩子的升学率及就业率,使得许多大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却忽视了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由于缺乏运动造成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课程达标率也不是十分理想。为此,鉴于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趋势,大学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在凸显体育这一国民根本教育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无法真正体现体育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透过对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及问题解析,提出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学 课程设置
高校教育最为重要的出发点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体育教学更是以德智体为出发点来进行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适应素质的教学和引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保持身心健康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此,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大学自身情况,拟定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发展的课程计划,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推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新课标的重要指导意义
新课标是在体育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完善,并且根据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新课标不但从教学目标上更加清晰,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明确。具体反映在教学层面,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对于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限制性的要求,给予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方法和特点的空间,在强调高校体育教学重点的同时,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教学课程多重视课程任务的完成及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在一定层面上忽视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应充分掌握的人体科学类、体育社会科学类、体育方法类等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总体上对体育课程,尤其是体育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热情。
二是高校开设体育课程尽管是以新课标为基本出发点,但是往往根据学校自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及硬件基础进行调整,实践与目标存在一定差异。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的重视程度较高,一般是根据高校自身优势进行设定,但是对于体育选修课,有的学校有但实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有的学校并未开设体育选修科目。
三、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凸显大学教学特点,促进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体设置思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课程设置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有别于中小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掌握最基础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突出体育精神的倡导以及体育技能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不能再单纯沿用中小学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在基础技能教学培养的基础上,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突出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及教学方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会竞争意识,体育竞技品德等多层次的教学培育。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但能够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深刻了解体育运动的精髓,更能通过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精神层面的压力释放,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培养个人的一技之长,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获得体育运动的正能量传导,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从而有效而自主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既掌握了课程要领,又能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及体育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充分结合教学实践的要求和目标,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促进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应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科目展开实践,而选修课可以作为必修课的补充及提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展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大学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于市场化和多样化,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建立在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体育教学,以此满足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课程的实际需要。必修课的设置应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技能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培养,而选修课应更加侧重单个技能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体育课程需求提供不同的课程组合,满足不同潜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构建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水平,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保障了大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与精神活力的作用。因此,培养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是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基准点,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进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东霞,高慧娟,杜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 陈俊钦,林向阳.高等教育转型与体育教育专业主千课程教材体系的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7).
[3] 朱永军.浅析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摘 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着我国对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于目前许多家庭教育的培养更多的注重孩子的升学率及就业率,使得许多大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却忽视了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由于缺乏运动造成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课程达标率也不是十分理想。为此,鉴于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趋势,大学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在凸显体育这一国民根本教育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无法真正体现体育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透过对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及问题解析,提出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学 课程设置
高校教育最为重要的出发点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体育教学更是以德智体为出发点来进行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适应素质的教学和引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保持身心健康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此,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大学自身情况,拟定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发展的课程计划,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推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新课标的重要指导意义
新课标是在体育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完善,并且根据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新课标不但从教学目标上更加清晰,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明确。具体反映在教学层面,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对于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限制性的要求,给予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方法和特点的空间,在强调高校体育教学重点的同时,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教学课程多重视课程任务的完成及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在一定层面上忽视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应充分掌握的人体科学类、体育社会科学类、体育方法类等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总体上对体育课程,尤其是体育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热情。
二是高校开设体育课程尽管是以新课标为基本出发点,但是往往根据学校自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及硬件基础进行调整,实践与目标存在一定差异。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的重视程度较高,一般是根据高校自身优势进行设定,但是对于体育选修课,有的学校有但实践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有的学校并未开设体育选修科目。
三、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凸显大学教学特点,促进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体设置思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课程设置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有别于中小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掌握最基础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突出体育精神的倡导以及体育技能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不能再单纯沿用中小学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在基础技能教学培养的基础上,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突出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及教学方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会竞争意识,体育竞技品德等多层次的教学培育。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但能够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深刻了解体育运动的精髓,更能通过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获得精神层面的压力释放,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培养个人的一技之长,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获得体育运动的正能量传导,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从而有效而自主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既掌握了课程要领,又能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及体育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充分结合教学实践的要求和目标,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促进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应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科目展开实践,而选修课可以作为必修课的补充及提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展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大学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于市场化和多样化,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建立在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体育教学,以此满足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课程的实际需要。必修课的设置应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技能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培养,而选修课应更加侧重单个技能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体育课程需求提供不同的课程组合,满足不同潜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构建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水平,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保障了大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与精神活力的作用。因此,培养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是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基准点,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进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东霞,高慧娟,杜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 陈俊钦,林向阳.高等教育转型与体育教育专业主千课程教材体系的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7).
[3] 朱永军.浅析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