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来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福建省某地区青少年444名,使用家庭功能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问卷和社交外表焦虑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外表焦虑在性别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对于男青少年,女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程度较高;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对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有显著正性预测作用;基本心理需求在家庭功能对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其他文献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灵魂.当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构筑起了丰富的物质家园,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富足起来.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呈现出信仰淡漠化、信仰趋利化、信仰非理性化等倾向.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明确构筑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坚定构筑精神家园的正确方向、打造构筑精神家园的主体力量,这是构筑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核心问题.
技术进步以及农业保护政策的逐步完善催生出更多的创业机会,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创业企业如何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实现机会识别、利用关乎其生存发展.通过对金锣的纵向单案例研究,基于创业学习与资源编排协奏的视角对农业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予以探究,研究发现:创业学习与资源编排的协同匹配是农业创业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相较于经验学习,观察学习对农业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更为有力.
民族认同建构论是民族认同媒介建构的理论前提,从手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时空的不断拓展,必将重塑媒介格局与民族认同生态。移动媒介时空背景下,民族认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不仅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和顺应移动网络媒介平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主动发声,正面引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