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两京十五日》 马伯庸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08.00 《两京十五日》的故事來源于《明史》里的一段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50个字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太子是如何在匆忙间从南京到北京的,有谁陪同,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威胁?这是个扣人心弦的疑问,以此写出了70万字的故事: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宝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京十五日》
马伯庸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08.00
《两京十五日》的故事來源于《明史》里的一段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50个字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太子是如何在匆忙间从南京到北京的,有谁陪同,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威胁?这是个扣人心弦的疑问,以此写出了70万字的故事: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同时天子病危消息传来,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他必须在15天内跑完两京之间的1100公里路。两京15日,也是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的15日。故事以明初最热门的几个话题“迁都”“漕运”“靖难”为背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场景,串起了大明王朝的社会百态,为读者展示了一副明代大运河沿岸民生的鲜活画卷。
《中国大运河文化》
姜师立 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8.00
本书作者姜师立是著名的运河研究学者,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担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亲历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过程。他的这本《中国大运河文化》是首部从中国大运河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的书籍,对中国大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
《大运河古诗词三百首》
程章灿 赫兆丰 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128.00
大运河古诗词是一条诗歌之河,《大运河诗词三百首》将诗词混编,以诗人生卒年先后为序。这三百篇历代诗家词人们优美的诗作,犹如文学献给大运河的三百颗珍珠,串成一串项链,披挂到大运河身上,让人们沿着古典斑斓的诗句,沿着时间这条“逝者如斯”的流水,走进“万古流不绝”的大运河。
(责编 子衿)
其他文献
将乞巧文化发扬光大 “我们西和县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西部小城,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三国古战场、仇池国的故土。尤其古老先秦遗风的乞巧文化,更是西和地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西和县文联主席的张惠,对西和县的地域文化不仅了如指掌,而且饱含深情。 能够从事文艺事业,对张惠来说既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责任,西和县身后的文化底蕴,让作为县文联主席的她感到任重道远,必须一步步走出去,将西和县古老的
我心乱如麻,你却鼾声如雷 凌晨三点钟,我被噩梦惊醒,下意识摸了摸旁边,发觉空空无人。初夏时节,天亮得早,我循着从窗帘缝隙透进来的微微天光,发觉小茹正坐在床沿,默默垂泪。 我蹭到床沿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问:“你这又是怎么了?” 见我已醒,小茹也不再压抑自己,啜泣声越来越大:“没……没什么事,就是觉得……人活着真憋屈……呜……” 我顿了顿,大脑迅速运转,原来还是为了工作上的那点事儿。小茹所
教育公平自平民教育始! 近几年,教育公平是一个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教育公平的方案,教育部也在从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教师》一直在关注教育公平,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要解决教育公平,可能一个比较现实的也是能看到效果的途径就是要做平民教育的工作。 上世纪初中国有过一次平民教育运动,由晏阳初、陶行知这样一批学者身体力行,下到平民阶层中去帮助平民,给他们送去知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重要部署,对“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行了强调。当前,义务教育“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凸显了教育领域的不公平问题。 “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在农村,农民经济收入低与教育支出高是导致部分家庭子女不能充分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2004年,在未能
女儿安安跟她堂姐朵朵一起在楼下空地上比赛拍球时,她对朵朵说:“朵朵姐姐,你大我小,你要让着我。你拍一局,我拍两局。” 朵朵是我老公堂哥的女儿,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放暑假后经常来找安安玩。她比安安大半岁,幼儿园毕业时,为了表演一个与篮球相关的节目,专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拍球训练,能连着拍两三百下。似乎是对自己拍球的技能成竹在胸,对于安安提出的要求,朵朵爽快地答应。安安一次少则拍几十下,多则拍一百多
《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出自一位美国教师之手,该书曾跻身亚马逊2003年度十大好书之列。该书的作者罗恩.克拉克曾经获得2001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此后他的教学经验多次被录制成广播、电视节目并在全美播出,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罗恩.克拉克的成功在于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他总结的55个细节既适用于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适合孩子们自学,甚至对成人提高个人修养也不无
编者按 1996年4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到2006年整整10年了。10年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其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受到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社会对其性质、培养目标、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前景的认识也日益清晰,这些都使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教育硕士学位制度并不成熟,有很多问题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进行反思、探索与
温梓川(1911—1988年)是著名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家。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曾就读于上海的暨南大学。他在回忆录《文人的另一面》一书中,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暨大关于教育学的故事。故事的传主邓胥功(1888—1976年),曾先后留学于日、德、美,做过暨南大学教育学教授,存世之作有《教育学大纲》(该书分上、下两卷,由华通书局分版于30年代初出版)等。该故事就是关于这本书的。 故事说,邓先生自留
我经常想,假如我们互换人生,我此刻会以何种姿态过自己的生活。 比如在餐馆吃饭,我就在想,假如我是那个服务员,而服务员是我,我此刻会如何。我可能立刻就会爱上我。我大概会打量一下这位客人,从他的言谈举止判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坐在他对面的女人的表情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吃完饭他们是分道扬镳还是直奔向家?等客人都走了,夜深人静,我会做什么,会思考些什么?望着这个城市璀璨的灯光,我会感觉自己是一个被世
兰小荣在工作中 兰小荣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善良勤劳的爸爸妈妈,还有美丽能干的姐姐妹妹。全家人用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携手搭建起一个幸福的“家”。在家里父母亲始终教导她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积级向上的品德。 兰小荣是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理工作者,由于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殊性,平常面对患者要更加做到细心、耐心、友善,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