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语文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一个人的真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语文教学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使人们不能不深入思考,本文作者就农村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语音、阅读、作文、教学成效、教法、学生的情绪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而小学语文教学就更显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了。然而,耳目闭塞的大山总是难于接收素质教育的信号,而素质教育也总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据笔者长时间的教学观察所得,地处深山的农村,语文教学不容乐观,归纳如下:
  1语音教学失误严重
  正确、流利的拼读音节是人们识字的途径,也是人们利用工具书阅读、学习、工作的途径。可目下农村语文语音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仍存在着缺憾:有的教师发音误差较大,极少数教师不能读准声、韵母,至于拼音教学中的声调、轻声、儿化、变调就更令人难以捉摸,甚至让有的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白话地区的学校就会出现n和l不分的情况,桂柳话地区的就比较严重,特别翘舌音和平舌音,许多老师都很难区分,很大一部分的送不送气也说不准。这是由于师资力量不均衡造成的,年轻的教师不愿意进入深山,深山里的教师偏向老龄化,而且大多数是本地的老师,多数是中师毕业的。这是语音教学失误的根本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小学老师上课起码有40%左右是用方言上课的。
  2阅读教学“教”太多
  阅读能力是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训练既是加强学生字、词、句、段、篇等作文能力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学生感情的很好方法。因此,阅读教学的成败事关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很多农村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了“教”,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他们“主演”过头,未能很好地运用手中的阅读文本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只是死抠课本,死记教条,知识面狭窄,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老是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了什么”的探究,很少有“怎样写”的学习,也就是不注重语言的品味。我们语文课本后面的“表达、交流和词句品味”这两个版块,我调查,很少有班级正儿八经地学过,即作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探究过,我调查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少有专门的语文语法课。学生判断一个句子成分的正确与否只是凭借自己的阅读感受,很少用理性的语法知识来解答这样的问题。诚然,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任务,但仅有语感的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很牵强地附会于许多华华而不实的东西,如自主、合作、创造等,结果什么都是语文,就没有语文了,语文本身的味道淡化了。最基础的听、说、读、写,没有了,语文就成了一副空壳,学生自然就无所获,无所得了。再加之农村学生文化信息馈乏,知识面狭窄,便导致了其在阅读教学中学无大获。我在曾经教学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在上《桂林山水》这一课中,分析山的特点时,只注重让学生抓住排比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而忘记分析这样写把山的形、色、势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就不明白使用排比句的好处在哪里。这跟教师个人能力有关,但是也跟信息闭塞有关,我们学校甚至连网络都没有,教师手里就两本教师用书,而且作为村校的老师,能出去听课的机会几乎没有。久而久之,教师的教法和学习能力越来越落后,教学水平又怎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呢?
  3作文教学成效差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可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望文生畏”,拿到作文题往往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所以每逢作文时便只得胡乱拼凑以完其责,而如此作文也只能是文不成文、句不成句、词不达意,不知所云。这难道不是农村语文教学的悲哀吗?当然悲哀后面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究其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3.1农村学生知识层面窄浅、文化信息少,身在深山缺乏见识,加之农村学校客观条件限制,正常活动无法开展。
  3.2学生语文基本功欠缺,作文技能差;而就其教师方面的原因同样复杂:
  3.2.1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不得法,“梦里寻他千百度”却始终不见“伊人影”。
  3.2.2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作文教学。
  3.2.3少数语文教师本身就患有“畏文病”。甚至分不清楚文体。
  4语文教学效益差
  现有的语文评价制度使语文丧失了应有的人文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重理解、轻积累。且现行课本后面的练习琐碎、无序。教材的训练设计繁琐、重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一篇课文放在学生面前,老师不做个别提示引导,学生不会读,怕读错,一篇作文,教师不做审题指导,学生就不敢动笔写。造成这样的情况,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过重,二是师生对课本的依赖过重。抓得太死,只重片面的成绩,却忽视了最主要的能力训练。所以,当试卷上没有课本内容时,学生就会出现很大的落差。我们班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说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学生会做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题目说:“换一种方法改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都不知道是要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就充分证明语文教学效益有多差。要想提高教学效益,除了教师要改进教法之外,学生应该更多的接触一些课外书。
  其次,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线上“做工”。比如,很多语文课概括文章的中心都是按同一个模式概括:“通过……表现了(歌颂了、揭露了等等)……”即使偶有变化,也是在稳中求一点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课课是一种模式,文文是一种模式。按着这种模式教学,似乎全面而系统,教者备课有矩,有章可循,教时心中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记出来的笔记也是井井有条,中规中矩。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只能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只能让学生生厌。   我们单就一个方面而言,为什么课本上的一些文章,“我们”认为是名篇名作,学生不感兴趣,而有些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学生却争相传阅?例如,《读者》上面的一些文章,老师不做要求,学生也读,不是学生的人也读,有一种自觉地读的愿望或兴趣。就因为这些文章与人生、社会、人的情感相连,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语文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5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语文课本身应是充满活力的,它生动,形象,有趣,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生与社会。按说学生不应该对语文课厌烦。但事实上,语文课可能是最令学生厌学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索然寡味,根本不听;有的学生认为我反正认得了几个字,语文学习似乎仅限于此;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有的学生功利性强,认为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有的学生虽然学,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很多第一线的老师深深的感到,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不受学生欢迎,语文学科不受社会、学校、学生重视。学生的厌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了。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老师很博学,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他们在研究上有显著的成绩,让人敬服。但在他的课堂上却是睡倒一大片。因为学生对他讲的不感兴趣。当然还有另外一些老师是相反的。他们夸夸其谈却华而无实。也许在一段时间里的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情况是不能持续很久的。因为空洞的内容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厌学与否。所以对我们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刻不容缓。
  6影响语文教育的负面因素较多
  首先是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社会对语文的重视。功用主义认为,语文的目的只是能认识字,写得来,读得懂,(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已非易事),其他学科才是社会和生存的根本。我们可以看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却从来没有听过“学好中文,走遍天下都不怕”。他们不知道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偏见,一种短视,甚至是一种错误。他们没有看到语文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更没有看到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会产生如何重大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正面影响。即使讲功用,语文的功用极其重大。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他无法立身社会。其次,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把语文活生生的人文性以一种教条方式与政治思想等同起来。这样,就使语文丧失生活,丧失人的特征,因而也就没有亲和力。本来语文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好学科,就是因为形而上学的教条剖裂了语文,使之成为一个四不象的崎形学科。
  当然我所讲的只是语文问题中的一部分问题,还有很多没有一一陈述。我们的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在问题中依然看到希望。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在关注着,研究着我们的语文教学问题,提出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法。所以还是那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戴累曦.小学语文教学法[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
  [2]胡厚福 . 德育学原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7 年.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韩雪屏、五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5]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随着英语交际的日益广泛深入,英语教学要讲究一定的措施,以便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在诸多的措施中,培养英语的语感非同小可。因为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的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
期刊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小孩子也如同大人一样,会经常自觉或不自觉的犯一些不同的大小错误,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要一棒子把孩子打死,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  在我年经的时候,曾经犯过一次错误,我曾多次自责自已,外理问题太偏执、不宽容。那一年我教的是四年级学生,我是一名班主任,班级有名女孩,她多次趁间操出门拥挤或教室无人的时候伸出“三只手”,偷拿本班或外班同学的钱,经核实共有一百多元,在“人脏
期刊
现在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同时生理上的迅速生长发育,也导致他们的心理处于一个错综复杂、动荡多变的时期。内外的双重困扰,很容易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  ①烦燥心理:接受教育时缺乏稳定性,在学习上缺乏持恒性。好动易变,难受纪律约束,不能耐心细致的完成作业,对学习忽冷忽热;  ②依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走在其它各科的前面,从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着眼,从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着手。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期刊
面对幼儿教育的新形势,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每位幼儿教师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做一名孩子喜爱的幼儿教师呢?  1善于用童心赏识孩子  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记得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做游戏,几个小男孩却不听我的指挥,自己玩自己的花样,出于安全意识我把他们强行叫回,还不分青红皂白
期刊
作文之道本来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最忌刻意而为的。那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式的作文是和文章之道背离的。但是具体到学生的考场作文就不可一概而论了。  考场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能否准确地读懂材料的寓意把握命题的意图是能否写出好文章的关键。下面就材料作文的审题做一点探究!  所谓审题,顾名思义,即是审视题目。但是这里的审视应该是极认真的观察阅读,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加上联想和想象最后把材料的意图归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说明,今后的数学教学必须以探究作为主要方式 。因此,研究性学习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它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掌握探究
期刊
小语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提出了要求,即“培养学生能当众简短的发言”、“能有条理地讲述见闻。”而这些只有靠加强说的训练才能实现。学生在校内校外乃至家庭生活的众多场合中,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其主要渠道都是靠说话,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也必须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现在的小学生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到那时,人们不但要有聪明的头脑和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善辩的能力,如果不掌握规范化语言,则难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量少的问题,传统的“口耳之述”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也妨碍了思想品德课发挥德育主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样将信息教学手段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
期刊